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17古诗三首[唐]李白望天门山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想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唐]李白望天门山李白(701年-762年),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立意清晰。听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uànchǔzhìɡūfān断楚至孤帆我会认解读课文天门中断楚江开注释:【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看到楚江水势很猛。听到滔滔的楚江水的轰鸣。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阻的气势。思考:哪些地方体现天门山的气势?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解读课文碧水东流至此回注释:【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诗中的“回”字有什么作用?一个“回”字,把江水翻滚抛掷、变化无穷的状态全表现出来了,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解读课文两岸青山相对出注释:【出】突出;出现。“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解读课文孤帆一片日边来“来”字传神。诗人乘船而来,让人觉得小船正缓缓从天边驶来,船在江中,这意味着江水也是从天边来,有一种磅礴的气势和动态的美感。解读课文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望天门山》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我会写断楚至孤帆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yì亦mǒ抹yí宜我会认解读课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宋]苏轼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解读课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波光闪动的样子。云雾迷茫的样子。正显得美。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潋滟方好空蒙亦解读课文第一、二句诗哪几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解读课文诗人告诉我们晴天和雨天的西湖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晴天:水光潋滟雨天:山色空蒙解读课文“好”和“奇”字有什么好处呢?“好”和“奇”分别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解读课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合适。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可以;如果。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丽多娇。解读课文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是春秋末期越国人,姓施,名夷光,世居苎(zhù)萝山苎萝村。苎萝山现属绍兴诸暨市城关镇。苎萝有东、西两村,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叫她“西施”。解读课文为什么苏轼要把西湖比作西子,“西湖”与“西施”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西湖”与“西施”的名字里都有一个“西”字;“西湖”景美,“西子”人美。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美。解读课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隐若现,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适宜。诗句大意我会写饮初望洞庭[唐]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pánmówèitínɡ我会认庭未磨盘tíngwèimópán解读课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的波光。未经打磨的铜镜。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互相映衬。湖光相和镜未磨解读课文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解读课文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洞庭湖。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小小的青螺。白银盘青螺解读课文比喻: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白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解读课文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想象: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在诗人的想象中,洞庭山水成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给人以莫大的视觉享受。解读课文《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会写镜未磨遥银盘
本文标题: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653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