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宿迁08暑期8年级培训讲稿ppt-powerpoint
构建问题串突破重难点—初中物理8年级《教学建议》南京市教研室许志xuzhi0328@126.com2008年7月5日对两节研究课学习的体会•用“教材”教?教“教材”?教学理念有“新意”,教学目标“定位”准引入新课重“激趣”,突破难点有“方法”教学过程层次“明”,知识过渡衔接“巧”启发设问重“主导”,交流合作显“主体”8(上)目标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别是直觉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提出问题的意识、用语言描述现象的能力、比较和归纳的初步能力;•试图用动手实验来解决问题,用图像来表达过程,用知识定性地解释现象;•认识声、热、光、运动的现象及简单的规律,初识与之相关的能量。8(下)目标要求:•内容:物质的物理性质——从粒子到宇宙——力——压强和浮力——力与运动。•目标: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其与生活的联系;•了解物质世界的层次结构,从粒子到宇宙,激发对物质世界探究的兴趣;•认识力、压力、压强,力与运动的关系;•体验建立物理概念规律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如实验归纳法,猜想验证法,理想推导法;初识用数学工具表达物理概念规律的方法。不要赶进度,打好入门的基础•充分重视奠定入门的情感基础,让学生感到物理课是非常有趣的、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降低起始难度,为培养兴趣开路。8年级(上)内容的主要特点:现象,定性,观察、归纳,解释,图象,良好的习惯。例:引言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目标•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在观察过程中,学习描述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家探究的精神,体验探究的过程2008年南京中考题3.如图2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图2•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提问是我们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一堂课,无论课型如何,无论上什么内容,无论用何种教学媒体,要使课堂生动,关键是看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可以说,问题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因为问题设计决定着教学的方向、顺序,问题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问题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师本节课教学的效果。例1.如何做好响度和音调之间的过渡问题1:声音除了有响度这个特征外,还有其他特征吗?请同学们仔细听下面一首歌并感受。问题2:最后一句“那就是青藏高原”中的“高”字,同学们能唱上去吗?问题3:此时,声音大一点能唱上去吗?问题4:说明声音光有响度还不能完全描述它的特征,刚才同学们的“唱不上去”就是声音的另外一个特征,同学们能给这个特征起一个名称吗?探究--过程--方法的特点•一是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即比较物体不发声与发声时的区别;•二是运用了归纳的方法,即通过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三是运用了转化的方法,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是借助音叉触及面颊时的感觉,音叉击起的水花来显示音叉发声时在振动。•四是运用了理想化的思维方法,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如何理解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知识点难点——过程(过渡)例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要用物距与2倍焦距比较?为什么不是物距与1.99倍焦距或者2.01倍焦距比较呢?(1)面对光具座,怎么放仪器?(2)如何找像?(3)为什么物距要和2倍焦距比较?•问题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呢?要研究这个问题,根据以下器材(如右图)我们如何来寻找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呢?(通过实验,记录下凸透镜成不同像时的物距和像距的大小,然后分析数据,寻找规律)•问题2:这些器材如何放置又如何调节会对我们找像有帮助呢?(将光源固定在光具座上最左端,任意选择一个物距,放好凸透镜,只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为止)•问题3: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自己来找一个像给老师和其他同学看看?•问题4:找到像后,你应该记下什么内容?【像的性质(大或小、正或倒)和此时的物距和像距】•问题5:找到缩小像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物距和像距又分别是多少?你发现成缩小像时,这两个数据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像距小于物距)•问题6:找到放大像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物距和像距分别是多少?你发现成放大像时,这两个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像距大于物距)•问题7:同学们想一想,会不会有一个等大的像呢?如果有,此时物距和像距之间会是什么关系呢?(肯定有等大的像,此时像距等于物距)•问题8:这个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实验来验证,我们如何才能尽快找到这个像呢?(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的中间固定不动,再将光源和光屏分别放在最左端和最右端,然后两手分别握住光源和光屏并同时移动,移动过程中要缓慢,始终保持它们到凸透镜的距离相等,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为止)•问题9:找到等大的像后,像距和物距等于多少?我们发现一个固定的凸透镜,对应着一个焦距;当该凸透镜成等大像时也对应着一个物距,这“一个焦距”和“一个物距”之间必然有内在的联系来决定该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同学们对比这两个数据发现了什么规律?(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问题10:那么,同学们再根据问题5和问题6的结论,能否再进一步猜想一下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放大或缩小像的条件是什么?(问题5中,只要像是缩小的,物距就大于2倍焦距;问题6中,只要像是放大的,物距就小于2倍焦距。)•问题11:问题3以后,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在光屏上找不到像的情况?此时物距是多少?和焦距之间有什么关系(大于一倍焦距)?•问题12:因此,综合问题10和问题11的结论,要使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什么?(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例3.处理好第一个初中物理复合物理量----速度的教学(1)为什么要引入这一概念?(2)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你有那些方法?(3)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涉及几个物理量?(4)路程和时间不同时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5)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其含义就是分母相同比分子,即时间相同比路程(6)能用时间和路程的比值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吗?(7)单位换算问题(8)已知两个量的比值如何求第三个量的比值方法(9)如何用图象表示两个物理量的变化关系(10)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他运动的速度一定,其速度和路程及时间之间只有运算关系,没有依存关系(11)对具体的计算题要注意三个性:统一性、同体性(用好角标)和同时性。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开展有效教学(08年南京中考题)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图7中小明和小华的观点如果我们不去推原来静止的小车,它就不会运动;小车运动后,如果不继续推它,它就会停下来。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风吹树摇,风停树静。如果没有风吹的作用,树就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小明小华图7例4.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何想到去测G排问题1:要研究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要在实验中去寻找,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吗?(注意:该实验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浮力要发生变化)问题2:请你仔细观察实验,物体所受浮力发生变化的过程在那一段?问题3:该过程有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你猜想是什么物理量影响了浮力的变化?问题4:浮力应该和某个力发生关系,水面升高或体积的变化效果是一样的,而h和v的变化会和那个力有关?问题5: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例5:浮沉条件的教学处理小瓶子外观一样,有的内部放沙子,有的没有,结果有的小组说小瓶子下沉,有的小组说上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个瓶子相同吗?从而引出物体的重力影响物体的浮沉.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通过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受力分析的角度来研究浮沉条件.师生交流,反映教和学的过程;最后通过塑料袋有的上浮,有的下沉,让同学门分析原因.突出应用,反映教和学的效果。例6.感受力臂问题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那些?问题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数据中,我们所选取的数据这三个因素都改变了吗?问题3:这样我们所得出的平衡条件必然有局限性。你能增加一组数据来改变力的方向吗?实验次数动力/N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m阻力/N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m130.0440.0322.50.0630.05340.0520.1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例7.如何教好液体压强•巧妙利用“塑料软管”例8.如何引导学生科学猜想(1)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2)这些猜想中哪些属于同一研究方向?(3)在以上猜想中你认为研究哪一个问题最有价值?开放式猜想启发式猜想•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教学中,有的学生提出导体的质量也可能影响着导体的电阻,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在自己所提出的多个猜想中,有哪些因素是属于“同一研究方向”。由于“m=ρV=ρLS”,因此讨论质量问题与讨论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是一致的,这样。我们只要重点讨论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即可,这也是最有价值的问题。例9.以“灯泡”为主题的复习课(1)“同学们,关于灯泡中的物理知识,你已经了解了多少?(2)你知道灯泡中还包含哪些物理知识吗?(3)对灯泡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吗”?对第(2)问的修改:“灯泡是我们在学习电学内容时一个重要的用电器,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中,有哪些内容用到过灯泡?”例10:欧姆定律的教学•问题1: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要指明是导体R两端的电压)•问题2:你认为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问题3:你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上述问题?(控制变量)•问题4:那么,上述问题变成了几个问题?它们分别是什么问题?•问题5:我们先研究第一个问题,即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你认为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实验过程中应该控制什么因素?改变什么因素?图1•问题6:你认为滑动变阻器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问题7:你准备选取几组数据进行分析?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如何选取电压的具体数值将有助于我们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问题8:我们再来研究第二个问题,即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时,除以上器材外,实验还需要补充其它器材吗?请你画出电路图加以说明。实验过程你应该控制什么因素?改变什么因素?观察和记录什么数据?•问题9:你认为滑动变阻器在该实验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问题10:你准备选取几组数据进行分析?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如何选取电阻的具体数值将有助于我们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讨论到此,全班可分两组分别进行以上两个问题的探究)•问题11:分析数据,同学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表达你的结论时你应该注意什么?•问题12:你的结论可以用I=U/R表达吗?(说明比例系数取1的条件)•问题13: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走过弯路,影响了实验结果?经过思考,你又是如何走出这些“弯路”的?•问题14:在你实验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其他问题吗?回顾你实验的操作过程你觉得还能做哪些改进?•以上第5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将要研究的大问题先分成两个小问题逐个讨论(这个问题的设计很重要,否则将两个问题放在一起讨论,容易使学生的思路混乱)。第8个问题的设计对前后实验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14个问题的设计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07年南京中考题)。可以说,整堂课通过14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目的明确,思路清晰,实验时间又得到了保证。•32.小明同学用如图19甲所示的电路来验证“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所用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3V,阻值•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只,“15Ω1A”的滑动变阻器一只,学生用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1)根据题意,请你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并帮助小明按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右边实物图(图•19乙
本文标题:宿迁08暑期8年级培训讲稿ppt-powerpoin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