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5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名称观察物体(一)单元序号5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辨认从不同的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到的一个简单物体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类似于三视图的位置)看到的一个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经验的基础上用推理解决问题。单元学情分析1.学生对空间图形和方位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所观察物体的形状,这样学习本单元知识也会比较容易。2.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中通过提供一些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2.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4.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在“左、右”的相对性的学习是难点。教学内容观察物体课时5.1教学目标1.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经历观察活动的全过程,掌握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方法。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准备教学流程二次备课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学生交流。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二、实践观察,自主探究1.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位置。今天,我是为大家带来一位小客人,它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看看它是谁?出示玩具小熊猫,放在桌子的正中间。2.本位观察,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请小组里的4位同学分别坐在熊猫的四周,目光正对熊猫,说说你们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看来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熊猫是不同的。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3.换位观察,建立表象请小组中的同学都坐到熊猫的前面,从这个位置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互相说说,边说边用手比画。4.重点观察,对比辨析刚才我们经过仔细观察,对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熊猫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有了清楚的认识。三、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1.读懂情境图,理解位置关系出示例1情境图。2.情境模拟,明确位置关系请每组的四位同学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对照情境图,看你们站的位置对不对。看看小明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是小红、小芳或者小亮,又应该站在什么位置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亲自站一站,看一看。3.运用表象,正确判断根据情境图,想想这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再说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四、总结方法,提升认识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观察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观察的?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生看图并进行情境模拟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图中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把学生的认知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情境图,能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实现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进而激活学生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的表象,作出相应的判断。板书设计观察物体前面左面右面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教学内容观察立体图形课时5.2教学目标1.掌握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3.通过学习活动,树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判断是什么立体图形。教学准备教学流程二次备课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通过实际观察,你们知道了什么?师出示一个长方体,问:从上面和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左面、右面、正面或后面看又是什么形状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二、实际观察,合作探究1.教学例2⑴观察长方体。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放在桌子中间,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进行观察。①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个位置看的,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并画出来。②组织学生展示图画并汇报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③学生交换位置进行观察,再次交流,建立表象。⑵同样方法观察一下正方体、圆柱和球,在小组内交流后把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⑶组织学生交流、总结: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们发现了什么?复习引入,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通过观察和交流,强化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的特师小结:由此看来,上节课的结论,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教学例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仅仅有一个面是正方形,我们能不能确定它究竟是什么立体图形,只能推断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完成教材第71页第5题。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完成此题。四、课题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简单的几何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征,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当堂过关,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板书设计观察立体图形同一个立体图形,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可能会看到不同的图形,我们要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进行判断。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观察物体练习课课时5.3教学目标1.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空间观念。2.体会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三个面,并能准确想象、辨认从正面、侧面。3.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以及想象能力,建立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以及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以及想象能力。教学准备教学流程二次备课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回顾1.出示不同位置拍到的书包、金字塔的图片,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物体的哪一面拍到的。再让学生回忆方位词:正面、侧面(左面、右面)、上面。提问: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样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强调: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2.出示从一个位置拍到的书包和洗衣机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几个面?抽学生回答:具体看到的是哪些面?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强调: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三个面。二、指导练习1.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六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通过复习,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观察的重要性,能判断立体图形各方面的视图或根据视图判断立体图形。2.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六第3题。以三人一组为单位,分别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然后交换位置再观察,交流汇报,再连线。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六第4题。同学们去过北京天安门吗?天安门是什么样的?这儿有一个关于天安门的问题,谁能回答?学生回答,全班订正。完成题目后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三、课后小结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以及还存在的疑问。使学生将对实物、立体几何图形的观察统一起来,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用品,渗透爱惜书本和养成看书习惯的教育。感知现实空间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板书设计观察物体练习课正面、侧面(左面、右面)、上面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三个面。
本文标题: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6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