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熊鹏君(国航112201110621056)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家依据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对货币政策先后进行了由“稳健——从紧——适度宽松”的重大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对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支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认为必须坚定地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采取一系列灵活有力地措施,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积极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全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平稳、持续、快速发展。关键词:货币政策;调整;作用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与经济运行状况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经济运行的状况决定着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货币政策又反作用于经济体以及经济运行的结果。近年来,国家依据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对货币政策先后进行了由“稳健——从紧——适度宽松”的重大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对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支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情况下,需要坚定地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文试对近年来国家对货币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及其作用进行粗略分析。一、对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走向的分析我国从八十年代后期就已经全面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这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了慎重的调整。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的货币政策在承接上世纪末期所采取的一系列020406080100第一季度第三季度东部西部北部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按照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进行了积极、有效调整。依据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国家对货币政策的调整总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3年至2007年上半年。这一时期,我国执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然而依据社会经济情况,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子阶段:第一个子阶段为2003年初至2005年初。在这一时期,全球经济整体上来说有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我国经济在前几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也开始逐步显现,从而逐渐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进而进入新一轮上升的周期。虽经2003年近半年“SARS”病毒的短期冲击,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但没有放缓,反2而经济快速增长整体的趋势得到确立,GDP、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迅速,物价水平止跌回升。投资增长迅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2004年初达到峰值,接近60%;全国房地产开发与投资热情高涨,房地产价格在短短两年内迅速攀升,泡沫现象严重,集聚较大金融风险。在这种背景下,从2003年第一季度开始,金融宏观调控方向发生了较大转变,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是遵循“有保有压”的原则,通过结构调整,抑制诸如房地产行业、国内股市等行业和领域投资需求过热,控制银行贷款过快增长,防止通货膨胀。第二个子阶段为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这一时期,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地回收流动性和紧缩银根。第二阶段,从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实施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为了抵制日渐明显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央政府在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且采取综合措施,正确把握金融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维持总量平衡,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从2007年以来,央行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6次发行定向央票,紧缩力度不断加大。[1]因此,通过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从而达到降低货币流通速度来缓解通胀水平的进一步上升。第三阶段,即2008年下半年至今。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加大,我国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先后5次的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且明确取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信贷规划的硬性约束等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上述几次重大的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并继续发挥着积极和有效的作用。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直接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终于酿成国际金融危机。为了缓解危机,一些国家央行通过注资、降息等手段向金融系统紧急注入流动性资金,从而,一场全球范围的救赎行动正在上演。尽管我国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资本管制,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我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与美国、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间接影响仍然不可低估。突出的表现是:(一)国内经济出现了增长迅速下滑的趋势自去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出现连续5个季度的回落,沿海地区的一3些工厂面临着经营困难,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向实体经济蔓延。(二)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加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一方面,会使得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直接加剧;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中国市场经济主体的长期预期。就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出的次贷巨亏引发的全球性股灾。就1月份而言,全球股市就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这样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市场上的资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场的持续动荡很可能对内地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2】(三)出口增长速度放缓出口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从下几方面看:从经济总量上看,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升高,2006年超过1/3,2007年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仍增长了25.7%。从就业上看,外贸领域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人,其中,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近4000万人。【3】2001年以来,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美国经济下滑乃至陷入衰退,将会减少美国居民的进口需求;美国经济基本面恶化以及美联储降息造成的美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将会削弱中国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与美国经济下滑如影随形的美国贸易保护压力上升,也使得中国对美商品出口环境更加恶化。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经济的下滑趋势,将会拖累欧盟等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降低其他发达国家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然而一旦欧盟和美国这两大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陷入衰退,我国出口行业将在2009年的增长形势便不容乐观。考虑到过去几年内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23个百分点,一旦净出口出现负增长,将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显著冲击。(四)外汇储备大幅下降截至2008年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高达1.91万亿美元。事实上,不论次贷危机如何继续下去,不论美国政府救市与否、如何救市,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都已经受损,区别仅在于受损程度轻重而已。例如,如果美国政府放任两房(房利美与房地美)破产,则中国外汇储备中4000多亿美国机构债面临违约,市场价值将会急剧缩水。而美国政府接管两房,无非意味着两房的信贷风险转移到美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美国国债的信用等级可能被调降,市场价值下降,4从而使中国外汇储备中的6000多亿美国国债面临亏损。如果美国政府通过印刷钞票、制造通货膨胀的手段来支付危机成本,则相应的美元大幅贬值将造成我国外汇储备中超过1万亿的美元资产的国际购买力大幅降低。【4】三、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采取了一系列灵活、有力的措施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同时积极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5】2008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我国经济成功地抵御了雨雪冰冻、汶川地震、全球金融危机等严重不利因素的冲击,CPI涨幅逐月回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但是,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回落,投资、出口增幅明显下降,房地产、汽车等产业出现调整,加之全球金融危机日趋严峻,预计今明两年我国经济增长下滑的压力将不断增大。为此,2008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十措施”约需投资4万亿元。【5】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中首次使用“宽松”的提法,这是货币政策上的转向。宽松是相对于从紧而言的。适度宽松意味着在货币供给取向上,将不再以控制供应、收缩信贷为基调,而是以对资金供给的释放,信贷基调的放松为基调。但绝不意味着信贷的全面放松,而是在适度放松信贷的同时,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原则。在具体政策操作上,将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空间会进一步打开。当前我国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根据当前的形势变化及时适度的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确保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及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持扩大内需,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一般都具有一定滞后周期,也不会马上就见成效。因此预计未来还会有一系列放松信贷的政策出台。在具体操作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意味着信贷额度管理的放松,也意味着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空间会进一步打开。随着今后货币供应量的不断放松,企业融资成本将继续降低,同时银行的信贷风险也会逐渐减小,这些都将有利于企业投资信心的回升,最终会传递到经济增长上来。2008年9月底以来,全球主要央行已连续多次采取协同降息的方式,对经5济进行扩张性干预。而我国央行也已在两个月时间内,连续三次降低利率,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已取消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为进一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2月23日起,进一步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从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6】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们通过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低估、推迟要素市场价格改革、忽视环境成本的方式,实施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这种依靠人为压低成本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是不可能持续的。然而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中国出口商没有动力进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出口行业面临着外需显著下降的不利局面,这为中国出口行业的产业升级与收购兼并提供了外部压力。我们应把握住这一时机,加速推动出口行业的产业升级。那种认为政府应该停止人民币升值、重新实施各种优惠性政策来刺激出口的观点是不大正确的。在应对外需下降的问题上,我们应该考虑产业结构性调整的机遇。在造成当前出口行业不利环境的诸多因素中,外需下降、原材料与燃料价格上升是外部不可控制的因素。而在其他因素中,环境保护事关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人民币升值关系到我国国内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两项政策的方向不应该改变。而除此之外,在劳动力与信贷成本、出口退税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缓解外需下降对出口行业的冲击。新劳动法的实施应该更加变通。在货币政策方面可考虑扩大对出口企业的信贷额度。出口退税应该成为一项中性政策,而非用于刺激或遏制贸易增长的政策工具,因此,可以考虑将出口退税率提高到出口企业实
本文标题: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6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