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综述)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综述)熊军(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生物技术12011210A128)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以其形状,营养品质和消费品质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而得到广泛关注,同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也显得尤为紧迫。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管理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biotechnology,geneticallymodifiedfoodwithitsshape,thenutritionandconsumerqualityareinlinewithconsumerdemandandreceivedwideattention,atthesametime,thesafetyassessmentofgeneticallymodifiedfoodisparticularlyurgent.Keywords:GeneticallyModifiedFoodSafetyEvaluationManagement一、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二、转基因作物种植现状ISAAA(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的创始者克莱夫·詹姆士博士在最新编制的《2012年度环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提到:在最新的全球转基因作物年度报告中,中国排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之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位居全球第六,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最多的国家之一。种植的主要作物,包括棉花、木瓜、西红柿、甜椒等。克莱夫·詹姆士博士是中国的“常客”他是转基因技术积极的倡导者,而中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最主要的种植国之一。中国最早是从种植转基因烟草开始,已经有二十多年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历史,我国已为7种转基因作物发放安全证书。这7种作物分别是耐贮藏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甜椒、线辣椒、转基因抗病番木瓜、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此外还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多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批准了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三、世界各国对转基因的态度联合国———有关规范转基因有机物(GMO)贸易的协定,要求任何含GMO的产品须粘贴 “可能含GMO”的标签;对某些产品,出口商须事先告知进口商他们的产品是否含GMOi政府或进口商有权拒绝进口这种产品,该协议所指的GMO产品包括 转基因种子和鱼,以及有GMO制成的产品,如烹调 油、面酱和其他预加工的食品。欧盟———2000年欧盟在其《官方公报》上发布50/2000号法规,对某些转基因食品的标签作出了强制性规定。欧盟认为虽然有些生产商并不想在食品中加入转基因大豆或玉米,但转基因物质仍然有可能在耕 种、收集、运输、储存和加工过程中混入食品内,对食品造成偶然的污染,这样就需要对这些转基因物质,规定一个最高限量,超过这一限量就应该在食品标签中予以说明,欧盟新的食品标签法使欧盟成为世界上对转基因食品要求最严格的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新西兰食品机构规定了基因技术生产处理后的食品如与原食品不是本质上相同或含有新的遗传物质时,要在标签上注明,生产转基因食品的企业必须向ANZFA申请。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评议会用6个月的时间审批,再经过12个月评估,此后还需过3个月的时间才能将申请通过的食品列人法规中。俄罗斯———罗斯本身几乎不生产转基因食品,俄明令禁止转基因食品上市销售。日本———《日本农业标准法》要求标示转基因食品的范围是:①由于被政府测评为安全的GM作物制成的食物和食物配料;②主要由GM作物制成的食品,重量上处在所有组成成分中的前3位.而且不少于5%,要求标示的内容包括GM作物的种类、测定食品中GM作物所需的必要信息等。泰国———泰国政府严格控制转基因产品的进口,而且不允许在国内进行商业买卖。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在管理上持谨慎态度,在研究上则予以支持1992年卫生部颁布了《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转基因食品生产审批制度和标识方法。1993年原国家科委颁布了《基因工程 安全管理办法》,要求进行安全性评价,制定安全 控制方法和措施。1996年农业部颁布了《农业生物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生物技术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要报农业部批准。四、转基因食品的评估由于转基因食品实现了基因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转移,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是必要的。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已经初步达成一致,提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应从宿主、载体、插入基因、重组DNA、基因表达产物和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考虑。经济发展合作组织(OECD)于1993年提出了“实质等同性”原则根据“实质等同性”原则的程度,可以把转基因食品的安令评估分为3类.第1类是实质完全等同的食品,例如,用转基因大豆生产的食用油;第2类是除引入特性其他实质等同的食品,如引人抗虫基因的植物;第3类是非实质等同的食品第1种情况,也就是转基因食品或食品成分能证明与传统食品或食品成分具有实质等同性,可以认为该食品与传统食品具有相同的安全性,所以不需要进一步的专门评价.第2种情况,即转基因食品除了某一插入的特定性状的差异外,转基因食品或食品成分与来自传统食品或食品成分具有实质等同性,这时应主要考虑插入片段带来的食品的特定性状,并且着重检查插入片段是否含有有毒物质或过敏源.如果经过营养学、独立学及免疫学实验证实该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对生物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就认为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第3种情况则要对新产品的性质和特征进行逐一评价,因为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之间的差异能进行充分的认定.“实质等同性”的概念已经被众多国家所采用,用来指导有关管理机构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做出评估.五、关于转基因利弊的观点反对者认为:(1)转基因食品的过敏性。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过敏物质.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控制过敏物质形成的基因转入植物中,则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良影响.(2)转基因食品的毒性。转基因生物中含有抗虫作物残留的毒素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剂,既能使咬食其叶片的昆虫的消化系统功能受到损害,也有对人畜产生伤害的可能性。(3)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人产生抗药性。有学者担心抗生素标记基因能水平转移至肠道微生物或上皮细胞,从而降低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4)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将转基因生物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去,会将基因转移到野生生物中去,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生态平衡.支持者认为;(1)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2)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3)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4)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5)目前在水稻、玉米、棉花、马铃薯、亚麻、芦笋等转基因植物的田间试验结果来看,转基因植物在生长势、越冬能力等方面并不比非转基因植株强,也就是说大多数转基因植物的生存竞争力并没有增加,故一般不会演变为农田杂草。(6)在进行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时,我们应从两个方面考虑这一问题。一个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区是否存在与其可以杂交的近缘野生种。若没有,则基因漂流就不会发生。(7)对自然生物类群的影响:在植物基因工程中所用的许多基因是与抗虫或抗病性有关的,其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在实验中,除了目标昆虫外,也考虑了转基因植物对非靶昆虫的影响。我国政府鼓励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同时也十分重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办法。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农业部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办法.2002年7月,卫生部颁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条例》[9].2002年4月出台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对“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标识.国家通过这些条例和方法加强了生物技术与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但是,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管理也存在着多头管理,各部门协调性不高的缺点。所以,我国还需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法律体系,强化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估的相关法律责任.2005年6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到目前为止,食用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未引起不良影响,但是同时强调在新的转基因食品销售前必须进行安全评估.权威机构明确地肯定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参考文献:【1】王国英.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9(3):205—207.【2】张军民.我国转基因生物产品安全问题探讨.中国食品与营养,2004,(1):16—19.【3】朱世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河北农业科学,2009,13(8):56-57
本文标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7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