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第06章-宋元时代的城市
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南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朱顺娟第六章:宋元时代的城市第一节:宋元时代的城市背景和城市概况第二节: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第三节:南宋临安(杭州)第四节:宋代平江府(苏州)上篇:古代部分第五节:古代最大的港口城市——广州、泉州和宁波第六节:辽、金地区的城市第七节: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第八节:元代蒙古地区的一些城市第九节:宋元时代的防御城市钓鱼城第一节:宋元时代的城市背景和城市概况1、宋元时代的社会背景①唐朝末年,五代十国的割据、持续混战,北方受战争影响很大,南方相对安定,北方的人民再次向南迁移,使南北朝以来的经济文化南移进一步发展,部分南方城市得到发展。②公元979年,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采取生产发展措施,促使城市更加繁荣。大城市的数量较唐代有很大的增加;城市面貌也与唐代城市有很大的改变。③公元1127年,金朝灭了辽与北宋后,形成长期和南宋王朝南北相持的局面。在南宋控制地区,长期稳定,城市发展。首都临安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康为军事据点、经济枢纽,其他还有多个商业城市。④蒙古族兴起,灭了金和南宋,建立元朝,各民族融合大发展,南方城市保持繁荣,北方新建部分城市。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2、宋代我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①出现定期集市,部分发展成为市镇,丰富了我国古代城镇体系。②商业突破城垣发展,坊市制度崩溃,建立新的街巷制。③火药的使用使得城市攻守技术进步,加砌城墙、修建瓮城、马面箭楼、开挖壕沟等。④城市规模变大。⑤城市中宗教建筑发达,影响城市面貌。⑥淮河水系破坏,汴河阻塞,中原地区经济受到影响很大,部分城市如洛阳、开封衰落。⑦多数城市扩建商业、手工业中心,城市布局变为不规则形态。第二节: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1、北宋东京(开封)的历史沿革①开封附近为我国古代文明最先发展地区之一,殷商时期在这一带出现过不少城市。②春秋时期郑庄公命郑邴在此筑城,作为屯粮储粟之地。③战国时魏慧王迁都于开封附近新里城(大梁),为政治中心、商业都会。④五代除后唐外,均在开封建都。⑤北宋统一后,建都东京。⑥金灭北宋后,开封遭到破坏,迁都临安,开封成为地区性政治中心。⑦后元、明、清等朝代开封均为地方性省会。2、北宋定都开封的原因①关中的衰落与南方的崛起关中经过多年的垦拓,实力衰减,加上战乱,趋于凋敝。而南方此时开始繁荣,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出现了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现象。关中作为政治中心要接受经济中心的支持,其最大的问题是漕运的艰难。特别是经过黄河的三门之险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运到长安的粮食已是“一粒粮食,一粒金”。在为了便于统治全国,政治中心不便南移的情况下,接受南方给养的便利性已是选择都城重要条件。②开封的发展北宋定都东京开封,是中国都城由西向东历史性的转移。这次转移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地理环境的变化。在军事地理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无山川之险),东京完全是凭借其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成为北宋的都城,也就是其“天下漕运中心”的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开封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部漕运体系的发展建设史。开封处于大运河与黄河相交处,大量漕运在开封转运,是工商业交通重地,加上军事保护,地位更加突出。③开封的漕运体系经过以上漫长曲折的过程,东京的漕运体系已基本形成。到北宋立国,又多次修浚,使其更为完善。其中直通东京城内的主要河流有汴河、蔡河、金水河和五丈河,号称“四水贯都”。3、后周世宗柴荣对开封的改建①原因:规模偏小,满足不了都城发展要求东京有三重城圈,中心皇城原是唐宣武军节度使治所,第二重是里城,亦称旧城,原为唐代汴州的州城,周围有二十里五十步。因为这是州城,规模远较都城为小,街道也很狭窄。再加上唐代后期和五代时,居民不断“侵街衢为舍”,街道更加狭小。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日用必需品的需要量日益扩大,这个州城的规模,远远不适应作为都城的需要。②主要结果★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之外,加筑罗城(外城),新扩建部分相当于原来城市用地的4倍。★改善旧城的拥挤现象,展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疏浚运河,便于城市供应,便利交通。★制定许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的具体措施,沿街划定植树地带,增加城市绿地。4、城市平面布局:三套方城,南北长,东西短,平面形状不方正★最内的皇城,也称大内(紫禁城),周世宗在五代梁修筑的建昌宫基础上扩建,布置宫城,共4门,南北各1门。★第二重为里城,唐李勉重修,共10门,南北各3门,东西各2门,城门设置瓮城,外有宽阔城壕。里城内设瓮城;里城内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最外一层的罗城(外城),为周世宗修建,共20个门,其中13个城门(北面4个,东、西、南各3个),7个水门(北面1个,东、西、南各2个)。★各城门都有瓮城。5、道路及河道系统★道路系统特点在逐步的扩建中形成了一条中轴线,且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基本是方格网,但并不对称及规整;道路宽度比长安小;道路与商业街相结合;城市的道路系统分为通向城门的主要干道和一般干道,居住庭院的巷道直接与城市的干道相连,并无坊里的另一种道路系统。道路密度比过去大的多,一般街巷的间距很小,这也与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有关。★河道系统有四条河,通过护城河相互沟通。桥梁也多(33座),在结构上具有创造性。桥梁是城市景色的一部分。6、市肆街道面貌①北宋商业概况及对城市影响到宋代,迎来了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突出的就是商业的发展,对此,中外学者都予以了高度的评价,誉之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而商业革命带来了城市突破式的变革,典型的标志即是城市的市制与坊制的解体,街市的产生,这一切,完整地体现在北宋的都城东京身上。坊市解体,街市产生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一次解放,不单是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重要的在于引发了城市的功能性质、物质要素、结构布局等方方面面的整体嬗变,由此,中国古代城市向前发展了一步。并且,城市的发展又在社会的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②北宋东京的市肆与街道面貌★市肆街道不再限定在“市”内,而是分布在全城,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城内仍然有集中交易的市。★出现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手工业大多建立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基础上。★为丰富文化娱乐生活,城内出现瓦子,集中杂技、游艺、茶楼等★开封城饭馆、酒楼非常多,饮食种类多。7、居住区与居民生活★人口规模130-170万,当时世界最大城市。★宋朝的开封城市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很大,当时的开封建立了完善的防火制度,一定地段建立消防了望观测的望楼,每处有士兵值班,有灭火设施。★中国古代的街巷制大体从北宋开始沿袭下来。北宋时期的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传统的设市和里坊制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情况。★居住地段分为许多坊,但实际上这些坊只是地段的名称和行政管理的单位。整个开封里城分为8厢121坊,外城分为9厢14坊,道路系统大致呈方格网状,街巷间距较密。住宅、商铺、作坊临街混杂而建。★开封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学生38000人,学校多处。★城内宗教建筑多,佛教建筑50余处,道教建筑20余处,其他祠、庙、庵、院等60余处。★开封城饭馆、酒楼非常多,饮食种类多。8、城市绿化和公共设施★北宋注重城市绿化建设,周世宗时,注意街道绿化,后又建立多处园林。如艮岳★开封城地势低,城内还修建完善的下水系统。★因洪水泛滥受淹,沿河有防洪堤,还有水利工程引入宫城绿化用水。艮岳:一座人工园林,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1117年),宣和四年(1122年)建成,位于宋东京城的东北部。艮岳东北部有寿山,采取一山三峰的形状,中部主峰,高九十步,约150米,次峰万松岭在主峰之下,有山涧濯龙峡相隔。寿山东南方为横亘一里的芙蓉城。西南部为池沼区,池水再经回溪分流成两小溪,一条流入山涧,然后注入大方沼、雁池;另一条绕过万松岭注入凤池。全园建筑四十余处,既有华丽的宫廷建筑风格的轩、馆、楼、台,又有简朴的乡野风格的茅舍村屋,建筑造型各异。此外,艮岳西部还有两处园中园,名药寮和西庄,模仿农家景色。在这山水之间,还点缀着从全国采集的名贵花木果树,形成以观赏植物为主的景点,如梅岭、杏岫、丁嶂、椒崖、龙柏坡、斑竹麓等等。林间还放养着数以万计的奇禽异兽。艮岳叠山构思巧妙,寿山嵯峨,两峰并峙,列嶂如屏幕。山中景物石径、蹬道、栈阁、洞穴层出不穷。全园水系完整,河湖溪涧融汇其中,山环水抱,风格自然。9、开封的规划特点及其影响①开封及北宋时期的城市规划特点★城市总体布局遵循宏观经济规划的要求,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作出最佳的部署,有利于强化与周边环境的配合协调。★城市总体规划结合自身的地理环境,以及交通、资源等条件,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城为政治活动中心,以廓为经济活动中心。★城廓的配置形式并无定制,大概以环套和并列两种方式为主。★采取传统的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制度,作为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模式。★城市兼有政治和经济双重功能。★城市分区部署,遵循总体规划要求,并充分利用地形及妥善处理各分区的相互配合关系。★城市总体规划适当展望未来前景,合理评估城市的发展要求。②影响★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封建社会中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封城面貌体现市民世俗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影响和特点,如市民成分发生的变化、繁荣的商业街和夜市、街巷制的居住形式等,这些因素影响着城市建设和发展。★开封的三套城墙,宫城居中,井字形道路系统对以后都城的规划影响很大。第三节:南宋临安(杭州)1、概况南宋杭州既是行都,又是南宋统治区的中心商业都会,雨水丰富,经济繁荣。金灭北宋,宋王朝迁都于此,改名为临安。•2、平面布置•①城垣在吴越城的基础上修建,有13个城门。•②南宋都城在城南凤凰山东,基本符合“前朝后寝”的惯例。•③宫廷的模式较小。•④全城分为八个厢,城外还有两个厢,共有68个坊。•⑤城市内河道很多。•⑥城市内也有集中的市。•⑦临安的城市生活与汴梁相似,有许多的商业街道通宵营业。•⑧瓦子分布在城市内各处。•⑨城内分布着许多的寺院。3、规划特点地形复杂,城市完全配合地形,城垣形状很不规则,南宋建都后,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稍加改建,道路系统也比较的复杂,作为主要街道的御道完全与商业大街结合在一起,瓦子较多,商市更繁荣。第四节:宋代平江府(苏州)1、平江的历史沿革和地理环境①历史沿革★春秋时代吴国都城,伍子胥筑;★秦始皇时被火所毁,秦、汉、晋、唐以来均为东南沿海人口众多、规模较大的重要城市之一。★北宋末年和南宋时期的府城。②地理位置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产品极为丰富。京口(镇江)至余杭大运河的开通,其成为地区性航运内心,商业和手工业发达,所以一直是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2、平江城的布局①城市情况★平江府城有大城和子城,城墙略有屈曲;平面呈长方形,北长,东西窄,城桓内外个有护城河环绕,城门皆有水陆两门。★城市总平面以子城为中心,子城系平江衙署所在地,呈长方形,四周围以城墙。子城内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偏于东侧的南北轴线上,府署衙署在轴线南端。★宋代作为地区军事、政治中心的府州城市其特点之一是在城市中心有筑有城墙的衙城。②商市、道路、庙宇、园林★子城的西北角集中各种商市,是城市的商业中心。★县署以北是整齐密集的前街后河的居住街坊。★河流和道路系统——道路系统成方格网形,主要道路呈井字或丁字相交,大街之间多是东西方向的小巷。城内有三条东西向和四条南北向的大河道,即“三横四直”。道路常与小河平行,形成前街后河的格局。★寺庙与园林——城内有庙宇寺院百余座,寺观在城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往往选择恰当位置,与街道、河流配合良好。3、平江图的重要价值★公元1229年,平江郡守将重建后又历经百年发展的平江府城平面图刻在石碑上,即是著名的平江府石碑★我国最早的城市地图★研究宋代平江城市建设的可靠资料★研究古代城市的重要依据★集成了我国古代地图画法,即平面位置上,画出构筑物、建筑物外形轮廓、规模、立面造型等的描绘,对后来地图绘制有很大借鉴作用。4、从平江看
本文标题:第06章-宋元时代的城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82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