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通用技术必修一全套教案
彭泳华通用技术教案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技术的产生于人类的需要之间的关系。2.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分析,形成和保持对待技术问题的敏感性。2、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以及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用学生既感到神奇又贴近生活的实物展示作为案例说明,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拉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正文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演示、讨论、讲授等使学生感受到技术对于人的重要意义。五、教学过程序号教学内容教师引领学生活动1什么是技术?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技术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听讲2马上行动分析下列技术的产生分别满足了人们的哪些需求。1)印刷技术,2)农耕技术,3)摄像技术,4)B超技术,分别给出4个选项,让学生连线选择。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人们的需求的多样性。小组思考讨论完成。3案例分析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分析灯的发展历,让学生认识各式各样的灯以及特点。讨论: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没有发明灯,世界将会是怎样一幅风景?人类对于光明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思考参与讨论,讨论不必追求标准答案,可自由发挥。4技术对人的作用板书给出1)具有保护人的作用2)具有解放人的作用3)具有发展人的作用听课彭泳华通用技术教案25具有保护人的作用分析各种技术如何保护人,以连线题的形式让学生可以进去思考思考6具有解放人的作用以技术或产品为载体,让学生叙述自己使用该技术或产品的体验,从而总结技术具有解放人的作用。让学生叙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7具有发展人的作用阅读005页案例分析,并点出下节课所学内容自学8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知识点和通过课堂讨论达成的对人与技术的认识。归纳人与技术的关系9作业作业:1)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一篇,选择一项技术或者一件具体的产品谈谈你们对这项技术(或产品)产生的原因,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三个方面的作用,产品的不足之处,也可只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可以写写体验产品的过程,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2)预习第二节技术的发明与革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能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说明技术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2、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等。使学生对技术产生兴趣,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积极投身到通用技术的学习中来。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技术中的人文问题,培养学生技术责任感,体验技术创新的艰辛和曲折。3、能力目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及辩论,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辨证关系。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能对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通过认识技术的两面性,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教学难点技术与科学的关系;认识技术的两面性;知识产权的范围及维护。教学策略与手段使用直观图片和详实的技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加快节奏,增大课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彭泳华通用技术教案3引入以学生生活贴近的最新技术产品实物,让学生从实物寻找技术的性质所在,激发师生互动高潮。以典型案例(自选教具)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技术是有目的性的,是“以人为本”技术活动成果。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引入:我们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在个维度阐述了技术的价值体现,同时也了解到技术的重要性,那么技术究竟是什么?它涉及哪些知识呢?今天我们将来讨论技术的特征!第二节技术的性质我们知道技术的价值是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推动社会发展,合理利用自然等。这也正是技术的目的。1.技术的发明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它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案例分析:P11助听器的发明。讨论:P11助听器的发明的具体目的、具体问题、具体需要。马上行动:电动助力车怎样体现技术的目的性?引导:电动助力车出现超过三年,其新的功能不断出现。如001电动车有自发电技术,绿源有EABS技术、磁控型防盗技术等。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出现,说明技术具有创新性:2.技术的革新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成果,闪烁着创新的光芒。讨论:P12有人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项发明的第一次应用。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理由。创新分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案例分析:P12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讨论:瓦特对技术和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说明技术创新对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案例分析:P13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思考:P13电视机的创新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技术革新阶段?(1球面电视机2平面电视机3纯平电视机4液晶电视机5等离子电视机等)说明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有时一个产品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进化过程,需要不断的更新换代。技术的不断革新是通向技术发展之路的重要机制。案例分析:高压钠灯是一种发光效率很高的电光源,但在钠蒸气放电时产生1000℃以上的高温,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玻璃灯管根本没法耐受,所以高压钠灯一直没能问世,直到有了透明陶瓷,高压钠灯才得到实际应用。讨论:从高压钠灯的发明应用中大家能得到什么启示?说明一个新技术产品的创新或发明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而且技术的创新不是一个方面的创新,它是多个方面。联系:科学研究为技术发展拓展空间,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马上行动:P14分别举出3个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实例。并填在课文中。小结导引我们知道了技术是人们有意识的结果,它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进行创新来满足人们的需要,那么技术还会带来什么呢?辩论: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越来越普遍。据英特尔公司调查2004年我国有七成学生玩网游,每年花费超过一千元!对学生而言玩网游好?不好?小结:彭泳华通用技术教案4通过本节课的一系列案例和探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技术,技术发展的因素,技术的作用和技术的保护等问题。现今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着重大影响,将日益成为引导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大家应该加强技术修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设计1.阅读下文,谈谈你的看法,并尝试草拟“科学合理地使用技术应遵循的条例”。技术及其应用有点像锤子和锤子的使用:给小孩一把锤子,他会无论什么都用锤子去敲。当我们有了一把奇巧的技术锤子时,我们当中就会有这种小孩。我们必须谨防自己受不住诱惑,而拿它来敲敲这敲敲那,什么都用它来敲。我们需要锤子,但是不能滥用锤子。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三节技术需要综合知识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而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任何一项技术的发明,都需要了解人们的需求和愿望,以及找到实现它们的方法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创造者必须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掌握综合知识。一、技术是综合知识的结晶任何技术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各种知识须域,凝结着各种知识的精华。杂交水稻技术需要多学科知识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具有全面、深厚的农业学科知识(图1-8)。多年来,他一直潜心钻研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20世纪60年代,他在稻田中偶然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萌生了利用杂交的办法培育高产水稻的想法。经过10年的努力,1973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终于成功地实现了籼型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使水稻的产量提高了20%。这一成果轰动了世界。但是,三系配套与生产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必须经过亲本繁殖、杂交育种,才能生产出大量杂交水滔种子,供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由于过去从来没有种杂交水稻,它的播种时间、播种方法、播种量,施肥品种、施肥量、施肥期,以及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病虫害,田间水分怎样管理等问题,都需要运用多种知识进行试验和研究。于是,他们又一鼓作气攻下了育种和栽培关,实现了整个杂交水稻技术的配套。杂交水稻技术研制成功后,不仅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而且还走出国门,推广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杂交水稻技术是植物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这说明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了载人航天飞船,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图l-9)。航天技术也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台应用。其中,航天器的设计研究就涉及各门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计算机科学.无线通讯科学、材料科学、机械学、自动控制学、气象学等。作为一名航天技术设计人员,除了要熟知上述学科知识外,还要学习太空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我们身边的各种技术,也是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需要根据人的身高、体形进行计算,然后再绘图剪裁和制作,这就需要运用美术、工艺学、人体解剖学、数学、心理学、制图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如果想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制作,制作者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和动画制作的相关知识。l问题思考想一想,你所熟悉的一些技术项目需要运用哪些综合知识?技术项目需要运用的知识彭泳华通用技术教案5二、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我们习惯于把技术与科学两面者联系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简称科技。其实,技术与科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核能技术与核物理学核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它的发现源于核物理学。核物理学是一门内容高深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微观物质世界。核物理学这门科学,不等于核能利用技术。人们要成功利用核能发电,造福人类,必须在核物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其他科学知识(如教学、化学、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学、仪器仪表学等),才能将理论转化为技术,实现科学向生产力的转化(图1-10)。上述案例告诉我们,技术与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因而它是直接生产力,具有实践性。科学则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它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关系。只有利用技术这个中介,将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原理、技术设计、技术措施,变为劳动者的知识、能力,物化为工具、机器、技术装备等,科学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所以,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发展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从上述案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技术与科学两者的区别:⑴科学与技术的含义不同。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技巧和物化成果。例如:农业科学属自然科学的范畴,是衣业生产客观规律的反映;而具体的农业技术,如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育秧技术等,则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践经验的总结。⑵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不同。科学成果一股表现为理论、概念、定律、规则、论文等,此类成果一般不具有商业性;而技术成果一般则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此类成果可以商品化。⑶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世界,有所发现,以增加人类的知识财富;技术的基本任务是改造世界,有所发明,以创造人类的物质财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要回答“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例如:
本文标题:通用技术必修一全套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84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