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WORD格式整理版优质.参考.资料1.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1869年haeckell提出2.水域生态学:研究水体中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3.种群Population: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同种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体4.群落Community:生活在同一区域当中的彼此相互影响的多个生物种群所组成的集合体5.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6.生物圈biosphere:地球表面有生命的部分。它通常包括空气、水体、陆地7.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研究生物的个体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8.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ecology:研究种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9.群落生态学communityecology:研究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形成与发展等方面以及环境之间相互关系10.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ecology: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调控机制11.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s):环境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因子。12.限制因子(limitingfactors):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生态因子。13.驯化:通过长期暴露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个体的生理节律和功能发生改变以在这一特定环境条件下生存的现象14.生理有效辐射: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并不能利用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紧紧可见光的大部分光能可以被植物色素吸收和利用,这部分辐射称之为生理有效辐射15.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lawoftheminimumfactor):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物种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16.谢尔福德耐受定律((shelfordslawoftolerance):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都会使这种这种生物种群衰退或不能生存17.饱和照度(光强):植物光合作用速度不再增大直至开始↓时的光照强度18.环境:在生态学中,环境是指生物周围存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19.种群密度制约因子:有些生态因子的作用与种群自身的数量密切相关,称之为种群密度制约因子20.非密度制约因子:生态因子的作用与种群身身的数量没有关系21.限制因子(limitingfactors)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称其为限制因子22.生境(habitat)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23.适应(adaptation)生物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而当外界条件在一定荡围内变化时生物体能保持自身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稳定,这一现象称为适应性24.生态价:或称生态幅每种生物有机体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荡围,即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最低点,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25.生物学零度(biologicalzero):指生物生长发育温度下限即生物有机体必须在温度达到一定界限以上才开始生长发育这一界线称为生物学零度26.范霍夫定律(VautHoff’slaw):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一般温度每升高10度代谢作用的速率加快2-3倍,这一现象称为范霍夫定律27.积温常数(temperaturecoefficient):某一时间段内平均温度减去某一种生物的生物学零度再乘以该时间段的天数,所得结果称为积温常数28.乔丹定律:鱼类一般生长在低温条件下,趋向于脊椎骨增多和躯体增大29.贝格曼定律:同类的恒温动物生活在较寒冷地区的个体要比在温热带地区的个体大30.艾伦定律:生活在较寒冷地区的哺乳动物,四肢,尾和耳朵有明显趋于缩短现象31.协同作用:两种溶混合后产生的毒性大于或等于同浓度两溶液之和32.水生生物水盐代谢:水生生物为了保证渗透压稳定,防止体内过分的脱水或充水,以及化学组成发生变化,细胞不仅需要保有大量离子,不被外液冲淡,还需要按照生理需要,有选择的调节各种离子浓度的过程。WORD格式整理版优质.参考.资料33.耗氧率:有机体单位体重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氧气量称为耗氧率34.呼吸系数:有机体在呼吸时所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与所消耗的氧气的比值35.窒死:水生生物由于氧气不足或完全缺氧而大量死亡的现象36.窒息点:有机体在环境含氧量下降到比临界氧量更低的某个界线是开始出现死亡该界线称为窒息点37.自养性生物:能够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质以构成自身身体把这类生物称为、也叫生产者38.异养型生物:以现成的有机质作为营养,从所涉取的有机质分解过程中获得能量而生存39.光能自养型:借助色素利用日光光能把二氧化碳,水,和其它无机质合成为自身有机质的生物40.化能自养型:不需要光能,利用某些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来合成有机质41.消费者:依靠所摄食的其他有机体或其代谢产物作为营养,把一种有机质转变为另外一种有机质42.分解者:通过自向的生命活动把有机质分解为无机质,供自养型生物利用43.水质白化:水中光合作用旺盛时,出现二氧化碳不是而抑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现象,此时水体逐渐失去鲜绿色而发白,即为水质白化44.光合强度:单位植物重量或单位叶绿素量在单位时间内所合成的有机质的量称为光合作用强度45.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光能与照射到植物体总光能的比值46.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与环境生态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47.种群动态:种群密度在时间上,空间上下变动规律,它是研究种群的核心问题。48.种群密度:单位面积人或单位体积骨有机体的量称为种群密度。它是一个瞬时值;不同表示方法的差异;会影响个体的生理活动49.艾利氏规律:种群密度过大,会恶化自身的食物氧气和其他生活条件,但种群密度过小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繁殖时难寻找异性配偶等。因此,每个物种都存在最适的种群密度,并按照环境下具体条件改变最适密度。这一现象称为Allee’slaw50.个体分布型:在一定区域内,种群中个体的分布方式它是种群在环境中的空间分布结构,是种群的生物学特征,对环境条件适应的结果51.年龄锥体: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上到下堆制而成的图形,横柱的位置高低表示从老龄到幼龄的不同年龄组,横柱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所占百分比52.最大出生率:种群处在最适环境条件下,不受任何生态因子限制是的出生率53.绝对出生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量。2、相对出生率:新出生的个体数量有个体数量的比值54.实际出生率:在特定的具体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出生率55.最低死亡率:种群处在最适环境条件上下,种群个体因年老而死亡,动物都活到生理寿命而死亡所造成的死亡率。56.实际死亡率:种群处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的平均死亡率,即动物都活到生态寿命时的死亡率57.生理寿命:种群处在最适条件下的平均寿命58.生态寿命:种群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实际平均寿命59.存活率:种群中存活的个体数和种群原有数量的百分比60.存活曲线: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个数为纵坐标所绘出的曲线61.个体异质性:种群中的个体不仅在年龄,性别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而且同一年龄群的个体或同一性别的个体在形态、生理上有所差别62.P/B系数:该比值表示一定时间内新生成的生物量占原有生物量的百分比63.B/P系数:生物量的周转期64.周限增长率:表示经过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是原有种群数量的倍数65.瞬时增长率r:表示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瞬时出生率和瞬时死亡率的差值,它表示种群在无限条件下呈几何奇数的瞬时增长能力66.剩余空间:种群尚未利用的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空间67.岸线发育系数:河岸线长度与湖泊面积相同的圆的周长的比值68.补给系数:湖泊的年来水量与去水量的比值69.浮游生物的周期变态:同一种浮游生物在一年的不同季节或经过若干世代以后在形态上所发生的变化70.耗氧率:有机体单位体重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氧气量称为耗氧率。WORD格式整理版优质.参考.资料71.呼吸系数:有机体在呼吸时所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与所消耗的氧气的比值72.临界氧气量:环境含氧量下降到一定界限时,生物对氧气的呼吸率发生显著改变,以致不能维持正常呼吸强度。73.同化指数:动物每天所同化的有机质的量与自身有机质的量的比值。74.生态对策:在复杂的自然条件下,各种生物都具有独特的出生率,大小,存活率,寿命等生态特征,这些相互联系的生态特征是物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并能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适应于不同的栖息环境并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的适应策略。75.种间竞争:具有相似要求物种为了争夺空间等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通常一方取得优势而另一方被抑制或消灭。76.生态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以及与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77.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78.随渗生物:体液的化学组成和渗透压随外界是环境的变化而变化。79.调渗生物:外液化学成份波动很大时,内液化学成分和渗透压仅有较小的变化,显示出一定的调节能力。二、水域生态学的目的:研究水生生物个体、集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规律,以便受控制的最大限度的为人类社会谋福利三、水体的分类(一)按流动性1.流水水体(江、河、溪流)2静水水体(湖泊、池塘)3.半流水水体(水库)(二)按盐度划分1)淡水水体:含盐量3g/kg2)半咸水水体:3-10g/kg入海口、河口3)咸水水体10-40g/kg海洋4)内陆盐湖:40g/kg死海四、河流的生物区系1.河源:植物以少数着生藻类为主,只有少数刮食性鱼类2.上游:植物以着生藻类为主,出现一些肉食性鱼类,但仍然以刮食性鱼类为主,都是一些喜集游性鱼类3中游: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开始出现,但仍然很少,出现滤食性动物4.下游出现大量滤食性动物,底栖生物特别是高等水生植物大量出现,出现一定数量的半咸水水生生物5.河口: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多,出现很多半咸水生物和海洋生物五、湖泊的分区及生物(一)分区1.水底区:水底底部土壤部分(1)沿岸带: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下限区域(2)亚沿岸带:沿岸带和深水带过度区一般无大型植物分布湖盆较陡,深度急剧下降(3)深底区:亚沿岸带以下的全部湖盆2.水层区:沿岸带以上水层部分(1)沿岸带:沿岸带以上水层部分(2)湖心区:沿岸区以外的开阔部分3.水面区:水体与空气交接部分(二)生物1.水底区:底栖生物(benthos)2.水层区:自游生物(nekton),浮游生物(plankton)3.水面区:漂浮生物(nenston)六、光照强度的影响:WORD格式整理版优质.参考.资料1.一般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随光照强度↑光合作用↑,超出此范围光合作用不再↑甚至↓2.饱和照度(光强):植物光合作用速度不再增大直至开始↓时的光照强度七、影响动物对光反应的影响因素①光照强度(影响趋光性,影响运动速度)②光谱域③动物的年龄:幼龄较老龄更具趋光性④动物性别:♀较♂更具趋光性⑤生理状况:代谢作用↑↓,↓↑⑥温度:低温交高温更具趋光性⑦理化因子八、生态因子分类:(1)按其与种群密度关系分:1种群密度制约因子:有些生态因子的作用与种群自身的数量密切相关,称之为种群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生态因子的作用与种群身身的数量没有关系按有无生命特划分:非生物因子:又称理化因子(DO,T,二氧化碳,透明度,季节等)生物因子:同种或异种的其它个体人为因子:人类活动对某种生物所产生的影响。按稳定性划分:稳定因子:这类因子的作用比较恒定,没有变化或很少有变化(地磁太阳辐射系数)非稳定因子:周期性因子:有作用周期(季节,昼夜)非周期性因子(捕食)九、影响动物对光反应的因素1:光照强度影响水生生物的趋光性,改变水生生物的运动速度。2:光谱组成3动物的年龄:幼龄较高龄具有趋光性。4动物的性别:雌较雄更具趋光性。5动物的生理状况:动物的代谢
本文标题:水域生态学考试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2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