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利用学校、社区、家庭的资源-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利用学校、社区、家庭的资源,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摘要]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校、社区、家庭的资源,才能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一、依托学校劳动基地的实践,产生实践主题学校本身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巨大资源。我校校园内花木成荫,品类众多,还建有一个红领巾劳动基地,很适合作为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研究。1.劳动实践时要仔细观察,并善于发现问题。学校在劳动基地上尝试种植了很多植物,包括各种花卉、蔬菜、瓜果。近两年,还搭建了塑料大棚,进行了无土栽培的尝试。可以说是提供了很多学生实践的机会。在种植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或多或少的困难,或者经受一些挫折。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呢?关键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经常鼓励学生在进行劳动实践时要仔细观察,而且在观察时,要开动脑筋,发现问题,并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学生在观察学校劳动基地的无土栽培实验结果时,发现很多的小白菜苗都枯死了。我们决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集思广益,找到解决的办法。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植株的叶片呈黄色,并有很多虫孔;而且氧气泵提供的氧气量很大,泡沫板还一上一下的。当时就有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无土栽培的实验会失败”这个很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我发现学生关注的问题后,及时召开学生讨论会,让提出自己关注的、想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许多自己疑惑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决心自己去弄明白这些问题,这样就有了探究的兴趣。经过大家的思考讨论,进行了《走进无土栽培的大门》的主题活动。2.自主探究,掌握活动开展的方法。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研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实施研究,即实验论证部分是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真正从事研究活动的开始。在这一阶段是学生分个体或小组的形式按制订好的研究计划探索的过程。主要是查阅、检查资料,观察、考察、实验或调查,获得感性认识和体验;然后进行分析、整理,并提出观点、建议等,最后写成论文或调查报告。我们进行《月季的扦插》研究时,先带领学生去选择扦插的枝条。然后在五年级的1个班进行扦插的实验。分6人一小组,每组扦插10根月季枝条。对枝条做一定的处理,枝条上部留一对小叶片,再将叶片剪去一半,以减少水分蒸腾。下面多余的叶子都剪掉。把处理好的枝条插入花盆的泥土中。把枝条插入泥土中时,深度为插条长度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为了验证为什么要剪去除顶端外的叶片,特意让几位同学不剪叶片。正好可以进行对比实验。设计好实验后,关键就是做好记录,进行总结。列好一张表格,每人一张,2天记录一次,还要写上自己的发现和问题。如自己有新的发现或疑惑的东西,可以问指导老师,也可以自己查资料,写成小论文的形式。每天观察后要详细记录,同时还要写好观察日记(以表格记录的形式为主)。每组选好小组长,做好分工,每班指定一位同学负责,每小组写好的记录交给他保管,交齐后交给老师。学生发现:十几天后,摘掉叶片的成活率较高。不摘叶片的,大多枯萎了。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就是:由于扦插的枝条还未长根,不能直接向株体输送养分和水,全靠枝条本身储存的养分和水分,叶片多、水分蒸发快,故容易枯死。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3.成果展示,报喜也不掩忧。学生在开展活动中所取得的收获,最终要以成果的形式保留下来,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呈现方式记录这些过程及体验。我们采取的形式有拍摄的照片、访谈记录、调查报告、数据统计、编手抄报、制作实物、活动感想的文字记录等等。在几次活动成果的汇报中,我发现学生展示的往往是他们成功的一面,而对于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遭受的失败完全回避。但是正是这些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丰富了他们的阅历,也是他们印象最深、最能引起全体活动成员共鸣的。因此在《绿叶蔬菜无土栽培的尝试》中,我就让学生真实地写出自己初次实验失败的感受。学生把过程中点滴的体会(成功的或是失败的,高兴的或是难过的、顺利的或是曲折的、兴奋的或是苦恼的)随时记录下来,以便在汇报交流时,展现真实的自我,而不是掩盖后的美丽。二、走进社区,丰富实践内容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我们将社区环境作为教育资源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社区资源是离我们最近的、最便于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使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最佳学习领域。我们在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努力挖掘社区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物质环境等教育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得以开发利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1.以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为条件,拓展主题活动周边的生活设施都是我们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都能成为我们开展主题活动的活教材。因此,我们合理、充分地利用这些社区设施,展开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校和居民小区毗邻而居,交通方便;到学校的主街道更是集合了银行、商店、超市、邮局、农贸市场等,可以说我们社区的环境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些社区资源潜藏着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能大大丰富我们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例如围绕超市可以进行《合理消费我作主》的活动。无论是让学生提前去超市调查访问,取得资料;还是教师带领学生到超市实地考察;学生独立消费、并详细记录;这些活动无不需要超市的支持,而我校与超市近在咫尺,学生活动起来方便又安全,这就是开发利用社区资源的一次有效尝试。其实,农贸市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无公害绿色蔬菜的调查》活动开展前期,我们就需要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农贸市场。这时的他们,俨然一个个“小小研究家”,少了平时的嘻嬉闹闹,多了一份严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走访蔬菜市场管理人员了解蔬菜的进货渠道以及产地时,又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对信息的把握能力。通过三周的调查和研究,同学们对无公害绿色蔬菜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懂得了一些有关的知识。二、以学校与社区合作的方式,达到共育目的学校与社区合作共育,不仅是学校教育需要,而且也是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五年级段开展《社区环境调查》。学生在“交流社区的相关知识”、“社区环境建设的调查”、“社区环境中公益设施的调查”、“社区人口素质和文化环境的调查”、“社区服务情况的调查”等主题中选择合适的方法与小组。这个活动非常需要学校和社区的紧密合作。学校积极主动与社区联系,为学生提供采访的机会;在进行集体汇报时,同学们制作了精美的植物标志牌、绿化宣传卡和保护绿色家园的倡议书后,学校和社区共同携手,让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区有关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相结合,让“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些活动从各个活动领域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增加了他们与社会密切接触的机会。整合有效的社区教育资源,改变以往就学校唱独角戏的局面,调动社会上的一切教育力量,开展校外实践活动。随着学校与社区合作的深入发展,应逐步完善学校和社区合作机制,构建学校与社区合作的组织形式、制度平台和保障机制,使学校、社区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主体,而非仅仅一方在配合另一方的工作,形成教育的合力。三、寻求家庭配合,拓宽实践渠道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也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家庭实践活动为辅助,以学增知,重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举办集创造性、趣味性、知识性、参与性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对家长了解和参与学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渠道。许多家长与孩子一起探索、尝试、思考,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家庭亲情。同时学校教育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教师、其他家长的教育经验影响之下,对于每个家长的家教理念起到更新作用。比如在进行《全家总动员——人人是节水能手》的实践活动时,家庭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搜集没有开展活动之前的家庭水费、人均用水情况,这就需要家长为孩子找到近几个月的水费单,学生才有可能进行调查和计算。所以说,家长的支持是实践活动的基础。每个同学征询家庭意见,树立正确资源使用观念,带动全家开始了热闹且意义深远的节水活动。有的家庭父母马上行动,购置了四五个水桶放置厕所和厨房的洗米水、洗菜水、洗衣服水;有的家庭落实到人人洗澡不超过15分钟,还调了闹钟以作提醒;有的家庭改变了高水位洗少量衣服的习惯;有的家庭终于感叹子女懂得了“节约”的重要。还有《废电池的危害》等活动,都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在生活中随时都有,随处都是,如何进一步开发资源,更好地提高组织教育活动的效率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发学校科技资源,社区资源,学生的自我资源,为提高组织教育活动的效率而努力。
本文标题:利用学校、社区、家庭的资源-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9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