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产学研培赛”五位一体现代农业教育实验园建设方案项目申报
“学产研培赛”五位一体现代农业教育实验园建设方案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宁波农业技术学校根据宁波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的课程改革和实验园建设现状,借农业实验园规划建设之际,体现“现代、农业、教育、示范”特征,使实验园建设成为宁波乃至省内开展“学产研培赛”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教育示范基地,整体水平进入同等农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先进行列,并带动和推进区域内的现代农业技术,为加快宁波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做出贡献。具体建设方案如下一、建设目标我校现代农业教育实验园占地78亩,现正在对实验园进行第二轮改造和建设中,在园区规划中以点线面的格局全面铺开,以项目化实训点为基础,以技能由易到难为主线,以相近技能划分实训区块,经过前两年的努力现在实验园基本框架明确,实训点线面明晰,再经过一年努力初步达到学生能学到技能;校企有产业产出;教师有研发项目;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农业技能竞赛保障的“学产研培赛”五位一体现代农业教育实验园。确立教育效益第一,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第二,经济效益第三的原则,把实验园建设成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集学生实训、农民技能再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农事体验、师资培训和新品种试种和推广的实训基地,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每年开设5—10次各种农民技术培训班,年均培训招生规模达500—2000人;每周可接纳300—500个中小学生来园进行以农业科技活动为主体的综合社会实践;并把实验园作为红色旅游线上的生态与科技结合点,将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最终打造成为集园林园艺、畜禽养殖、果树蔬菜、科学试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花园式现代农业教育实验园。实验园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动教育基地、浙江省示范实训基地和宁波市示范基地。二、建设思路以现代农经专业发展方向为引导、基地建设和实训指导教师建设为主线、技能培养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基础、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实训模式建设和实训内容更新为核心,加强理论基础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强化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依托现代农业教育实验园完善的设施设备,全面提高农经专业学生的素质和素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园区的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三、团队情况农经专业是我校的重点发展专业,开设了园林园艺专业、农经管理专业和宠物美容专业,以及“3+2”园林技术大专班。其中种植专业是浙江省示范专业。在校12个班级,有学生384人,专任教师12名,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2名,“双师型”教师10名,另有外聘专家教师19名,成立了农经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兼职教师团队。四、试点基础现代农业教育实验园已经配备先进农业教育设施。有组织培养室、联栋大棚、玻璃温室、盆景园、实训长廊、畜牧场、动物解剖室、动物诊疗室、动物美容室、理实一体教室、有机蔬菜园、中草药及野生蔬菜园、小苗嫁接区、植物造型区、大树养护区等。学校已成功研发的农业科研项目:植物造型项目、组织培养项目、管道化栽培、汽雾栽培等无土栽培项目。现在学校还增挂了宁波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宁波农广校余姚教学点和余姚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校牌,现在在校学习培训的学生来自各个层面,为开展“学产研培赛”五位一体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证。五、试点内容专业要发展实训基地建设是突破口,也是专业建设的硬件基础。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体现专业的特色和水平,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体现生产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在加强与生产、服务企业单位联系外,在校内建设相对稳定的学生生产实习基地,开展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的活动,把实验实习设备与生产、经营、培训、技术开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实习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现代农经专业的再上台阶做好铺垫。因此试点内容为以下四点:1)实验园实训场地规划和建设;2)实训模式和引进实训指导教师方式创新;3)实验园管理制度和实训管理办法出台;4)“学产研培赛”五位一体模式初探六、预期目标实验园建设目标,使现代农业教育实验园应具备以下功能。第一,作为市二职校农经专业师生的生产实习教学基地。第二,向学校其他专业学生和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农业科技和劳动技术教育。第三,向全市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科技的宣传、试验、培训和示范推广,以及休闲观光活动。第四,兼作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创业基地。第五,与一定的农业企业和产业协会对接开展合作。实训模式和引进实训指导教师方式创新目标,完成实训项目轮转模式让学生轮转学技能,随时随机不拘时间和文化层次只要有一技之长就是师傅的引师创新模式和师傅创新教学时空模式。实训模式和引进实训指导教师方式创新的材料的目标,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管理办法。“学产研培赛”五位一体模式初探的目标,大力推进五位一体模式在实训基地应用阶段的调试、探索和初型过程。七、验收指标中期前完成:完成实验园的基础土建和场地规划;实训模式和引进实训指导教师方式创新的材料基本成型;实验园管理制度和实训管理办法出台并试运行;“学产研培赛”五位一体模式讨论和初稿阶段。结题前完成:完成实验园各实训项目点的设施设备安装、使用和完善。实训模式和引进实训指导教师方式创新的材料出稿。实训模式和引师方式创新的材料出稿。“学产研培赛”五位一体模式初探理论成型。八、建设进度本项目计划1年完成,分为3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先按照五位一体要求对基地各项目和实训点进行一次调查和梳理,对参与团队进行一定的分工和任务布置,在基地建设、试用和成型过程中要重点对学生实训、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体验、技术革新、师资培训有一定的考虑和安排,在建设过程中能进行有效的组合防止重复和浪费。初步完成各项制度的制订、实施和推进工作。第二阶段:推进阶段根据前期准备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添置各类实习实训设备,创建相应的实验室,加强实习指导教师、外聘教师和外聘师傅的引进,探索引进模式。不断完善实训制度建设和园区管理制度建设。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已经出台的制度进行完善,对尝试和探索出的各类模式进行一定的总结成文,“学产研培赛”五位一体模式对现代农业教育实验园融合过程中的个别位点中出现的难点进行重点的解决,对于突破口继续加快推进和借鉴。最终形成同行领先、与行业接轨的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提高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运行水平和管理效率,满足学校专业发展、学生专业技术提升和服务地方经济的最终目的。八、保障措施组织保障,为确保项目的正常运作,成立“学产研培赛”五位一体现代农业教育实验园建设领导小组,设主任1人,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每个分项目由专业教师分块负责教学和管理,配备1-3个相应专业教师。条件成熟,将实施企业化管理和市场运作机制,充分发挥激励作用,调动各种人员工作积极性。经费保障:现实验园还有专项建设资金1200万,能确保完成设计规划的建设项目。总之,余姚市二职校现代农业教育实验园有着重要的区域位置,精巧的自然资源,丰富的苗木组合。在增挂宁波农业技术学校校牌的前提下,有更多的机会和能力,以高新实验室为基础,搭建教师科研、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新型农民培训、赛点保障的新平台,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孵化与转化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学产研培赛”五位一体模式想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并探索出与之相配套的“学产研培赛”五位一体管理和运行模式。促进农业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为目标,建设一个全国一流,省内领先的农业实训基地。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2014年3月附件:实验园建设功能分区目标和建设内容根据农经类专业知识技能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现代农业教育实验园的规划组成如下:现代农业教育实验园2、建设内容序号实验区类别规划功能目标建设内容1花卉生产实验区(9.9亩)1、教育效益: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教育教学、科研及参观展示与推广;2、经济效益:满足高档花卉的生产与销售、开展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场地及设备设备短期租用经营等;3、社会效益:开展现代化自动设施农业技术宣传推广、园艺新品种推广应用等。智能化玻璃温室大棚2536平方米,移动苗床、全喷灌无土栽培设施、生态鱼缸管道化栽培设施、外网工程、内网工程、内循环系统、天窗系统、施肥器等。2苗木生产实验区(11.2亩)1、满足实践教学:园林苗木品种识别、苗木栽培与管理技术实践、苗木系列技术实践与研究等;2、兼顾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商品苗木生产与销售、开展农民标准化苗木生产技术培训、园林新品种的宣传与推广等。种苗繁殖基地相关设施、遮阳系统、加温系统、喷灌系统、可伸缩的高枝油锯、德国斯蒂尔绿篱机、斯蒂尔割灌机、苗木种苗引入等。3果树生产实验区(4.2亩)1、满足实践教学:果树品种的识别,果树的栽培与管理技术实践:主要包括果树的病虫害防治、灌溉施肥、丰产与采收技术等;2、兼顾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果树丰产的水果商品化销售及礼品馈赠,农民实用果树栽培技术培训,新果树品种品种应用与果树棚架、节水灌溉专用注塑机、果树挖坑机、果品微耕机、果树修剪机、多用种树机、高压喷雾器、引入各种果树苗等。花卉生产实验区苗木生产实验区果树生产实验区蔬菜生产实验区树木引种驯化区盆景制作研发区畜牧养殖实验区服务与展示中心宣传。4蔬菜生产实验区(3.6亩)1、满足实践教学:蔬菜种类及品种的识别,蔬菜的栽培与管理技术实践:普通栽植技术、大棚栽植技术、无土栽培等特殊栽培技术等。2、兼顾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蔬菜丰产商品化销售,农民实用蔬菜栽培技术培训,蔬菜新品种推广应用与宣传。蔬菜大棚(钢架大棚)、全光息加温蔬菜育苗床、遮阳系统、喷灌设施、WS-230手扶拖拉机、WST-300L推车式机动喷雾器、5BY-20A卧式手摇搅拌器、江苏清拖等。5树木引种驯化区(23.2亩)1、满足实践教学:树木分类教学与树种的识别,树木引种驯化实验与研究等;2、兼顾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新优园林树种种质资源库及作为树木无性繁殖母株,为苗木基地提供种源,园林苗木新品种推广与宣传。果树挖坑机、多用种树机、德国斯蒂尔绿篱机、园林喷药机打药泵、小型汽油空压机、土地造型(石山)和引入珍稀植物等。6盆景制作研发区(1.3亩)1、满足实践教学:树木盆景、山石盆景、树石盆景的制作与研发技术;2、兼顾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向市民提供各类盆景休闲观光技术,出售各类师生研发的小盆景。遮阳钢棚、山石、树木、树桩盆景区、盆景区玻璃大棚、小型盆景区、盆景区展示台、盆景区喷灌系统和盆景制作教学实训长廊等。7畜牧养殖实验区(6.3亩)1、满足实践教学:畜禽特征观察与分析,畜禽饲养技术实践与研究、畜禽疾病诊断与治疗、畜禽繁殖技术实践与研究等;2、兼顾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畜禽幼种商品销售、商品化肉畜禽销售及馈赠、对农民进行特种畜禽饲养技术及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培训等。建造解剖室、手术室、消毒室和电热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单人超净工作台、电子天平解剖台、动物手术台、宠物美容室,引入各种实验动物等。8服务与展示中心(4.9亩)1、满足实践教学:开展相关专业学生的农产品初深加工技术实践,农产品销售实践与培训等。2、兼顾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开展农业相关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开展与学校及园区有关的领导视察、教师教学科研、农民培训参观、专业学生实习、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的图片、资料、作品、成果、奖状等成果进行展示宣传等。展台多媒体设备、植物生理实验室(装修)、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土壤分析实验室、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室、移液器、光照培养箱、消毒隔离室、智能真空干燥型立式灭菌器、分析天平(cp512)、显微镜、多媒体设备、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土壤紧实度仪、振动仪、便携式PH计、土壤水分测定仪等。农业新科技展示“学农堂”另加农业实验园配套基础设施:道路、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包括配电房、变压器等)、园区围墙、自动园门土地平整、绿化等。用地约15亩。项目实施的风险预测分析本项目作为学校农经专业师生的实验实训基地,建成后,将根据学生实验实训安排和师生科研的需要核拨开支,稳定基地正常运转;基地通过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所获得的收入作为基地经费支出的补充,基地不独立承担财务风险。因此,该项目不存在风险问题。
本文标题:“产学研培赛”五位一体现代农业教育实验园建设方案项目申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9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