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落枕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落枕的诊疗方案谢晓琳定义•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季多见。落枕的常见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晨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这说明病起于睡眠之后,与睡枕及睡眠姿势有密切关系。•病因1.肌肉扭伤,比如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再如长时间坐长途车时一直迎风斜视风景等。2.外受风寒,使颈背部气血凝滞都容易导致“落枕”。病因3.是某些颈部外伤,也可导致肌肉保护性收缩以及关节扭挫,再逢睡眠时颈部姿势不良,气血壅滞,筋脉拘挛,也可导致本病。4.素有颈椎病等颈肩部筋伤,稍感风寒或睡姿不良,即可引发本病,甚至可反复”落枕”。诊断1.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后所致。2.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疼痛加剧,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有些病例进行性加重,甚至累及肩部及胸背部。3.患侧常有颈肌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的改变。临床表现:起床后感觉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或有两侧俱痛者,或一侧重,一侧轻,由于身体由平躺改为直立,颈部肌群力量改变,可引起进行性加重,甚至累及肩部及胸背部。多数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由于疼痛,使颈项活动不利,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甚至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偏向病侧。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肌肉有痉挛、僵硬,触之有”条索感”。落枕的中医分型•内损:气血亏虚证肝肾亏虚证•外感:风寒湿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血不养筋骨是其主要病机治疗方法•1)按摩理筋对于颈椎棘突有偏歪者,还可以应用扳法,通常对于外伤型落枕更为有效。操作时用力要求稳而有突发性,以听到有弹响声为佳,但切不可强求有弹响声,要适可而止,不能粗暴用力。行扳法前要明确诊断,排除骨折、脱位或肿瘤等疾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治疗方法•普通针刺•拔罐•刮痧•放血•物理疗法•热敷疗法采用热水袋热毛巾及红外线灯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须注意防止烫伤。此外亦可应用醋敷法:取食醋100克,加热至不烫手为宜,然后用纱布蘸热醋在颈背痛处热敷,可用两块纱布轮换进行,痛处保持湿热感,同时活动颈部,每次20分钟,每日2至3次。运动疗法•低头仰头坐在椅子上,挺起胸部,头先向下低,以下颌骨挨着胸部为止,然后向上仰头,眼朝天上看。停3秒钟再低头,如此反复20次。•左右摆头坐在椅子上,两臂自然下垂,头先向左摆,然后再向右摆,这样反复20次。••摇摆下颌坐在椅子上,两臂自然下垂,胸部挺起,用力向左右摇摆下颌,连续20次。••伸缩颈部坐在椅子上,胸部挺起,先将颈部尽量向上伸长,再将颈部尽量向下收缩,连续伸缩20次。••旋转颈部坐在椅子上,身体不动,先向左旋转颈部90度,再向右旋转颈部90度,连做20次。预后•落枕本身有自愈的趋向,只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症状是可以很快消失的。本病虽起病较急,但若经过系统治疗,病程也很短,1周以内多能痊愈。及时治疗可缩短病程,不经治疗者也可自愈,但复发机会较多。落枕症状反复发作或长时间不愈应考虑是否存在颈椎病,应找专科医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治疗。保养1)用枕,最佳的枕头应该是能支撑颈椎的生理曲线,并保持颈椎的平直。枕头要有弹性稳定,枕芯以热压缩海绵枕芯为宜。喜欢仰卧的,枕头的高度为8厘米左右;喜欢侧卧的,高度为10厘米左右。仰卧位时,枕头的下缘最好垫在肩胛骨的上缘,不能使颈部脱空。2)颈部保暖颈部受寒冷刺激会使肌肉血管痉挛,加重颈部板滞疼痛。炎热季节,空调温度不能太低。3)良好的姿势能减少劳累,避免损伤。低头时间过长,使肌肉疲劳,颈椎间盘出现老化,并出现慢性劳损,会继发一系列症状。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势是颈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倾,不要扭转、倾斜;工作时间超过1小时,应该休息几分钟,做些颈部运动或按摩;不宜头靠在床头或沙发扶手上看书、看电视。4)避免损伤颈部的损伤也会诱发本病,除了注意姿势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刹车,头部向前冲去,会发生”挥鞭样”损伤,因此,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在车上打瞌睡,坐座位时可适当地扭转身体,侧面向前;体育比赛时更要避免颈椎损伤;颈椎病急性发作时,颈椎要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转头,必要时用颈托保护。颈椎的锻炼应该慎重,要避免无目的的快速旋转或摇摆,尤其是颈椎病急性期、椎动脉型颈椎病或脊髓型颈椎病。(1)头中立位前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后伸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动作宜缓慢,稍稍用力。锻炼时,有的病人颈部可感觉到响声,如果伴有疼痛,应减少锻炼的次数或停止锻炼;如果没有疼痛继续锻炼。(2)头中立位双手十指相叉抱在颈后,头做缓慢的前屈和后伸运动,与此同时,双手用力对抗头的运动,以锻炼颈椎后侧的肌肉力量。颈部肌肉群颈以斜方肌前缘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颈部,后部为项部。根据颈肌的位置,将颈肌分为颈浅肌,颈前肌,颈深肌3群和颈部筋膜。颈浅肌与颈外斜肌颈阔肌颈浅肌颈阔肌位于颈部浅筋膜内,为一皮肌,薄而宽阔,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向上内止于口角、下颌骨下缘及面部皮肤。作用:拉口角及下颌向下,作惊讶、恐怖表情,并使颈部皮肤出现褶皱。2.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大部分被颈阔肌所覆盖,为一强有力的肌肉,并在颈部形成明显标志。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二头会合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的乳突。作用: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当仰卧时,双侧肌肉收缩可抬头。该肌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头的正常端正姿势以及使头在水平方向上从一侧到另一侧观察物体运动。一侧病变使肌挛缩时,可引起斜颈。颈部肌肉群颈以斜方肌前缘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颈部,后部为项部。根据颈肌的位置,将颈肌分为颈浅肌,颈前肌,颈深肌3群和颈部筋膜。颈浅肌与颈外斜肌颈阔肌颈前肌舌骨上肌群舌骨上肌群在舌骨与下颌骨之间,每侧4块肌肉。1、二腹肌2、下颌舌骨肌3、茎突舌骨肌4、颏舌骨肌舌骨上肌群的作用:当舌骨固定时,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和二腹肌均能拉下颌骨向下而张口。吞咽时,下颌骨固定,舌骨上肌群收缩上提舌骨,使舌升高,推挤食团入咽,并关闭咽峡。作用: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当仰卧时,双侧肌肉收缩可抬头。该肌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头的正常端正姿势以及使头在水平方向上从一侧到另一侧观察物体运动。一侧病变使肌挛缩时,可引起斜颈。颈部肌肉群颈以斜方肌前缘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颈部,后部为项部。根据颈肌的位置,将颈肌分为颈浅肌,颈前肌,颈深肌3群和颈部筋膜。颈浅肌与颈外斜肌颈阔肌颈前肌舌骨下肌群舌骨下肌群位于颈前部,在舌骨下方正中线的两旁,居喉、气管、甲状腺的前方,每侧也有4块肌,分浅深两层排列,各肌按1、胸骨舌骨肌2、胸骨甲状肌3、甲状舌肌肌4、肩胛舌骨肌舌骨下肌群的作用:下降舌骨和喉,甲状舌骨肌在吞咽时可提喉使之靠近舌骨。舌骨上肌群的作用:当舌骨固定时,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和二腹肌均能拉下颌骨向下而张口。吞咽时,下颌骨固定,舌骨上肌群收缩上提舌骨,使舌升高,推挤食团入咽,并关闭咽峡。作用: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当仰卧时,双侧肌肉收缩可抬头。该肌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头的正常端正姿势以及使头在水平方向上从一侧到另一侧观察物体运动。一侧病变使肌挛缩时,可引起斜颈。颈部肌肉群颈以斜方肌前缘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颈部,后部为项部。根据颈肌的位置,将颈肌分为颈浅肌,颈前肌,颈深肌3群和颈部筋膜。颈浅肌与颈外斜肌颈阔肌颈前肌颈深肌颈肌外侧群外侧群位于脊柱颈段的两侧,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各肌均起自颈椎横突,其中前、中斜角肌止于第1肋,后斜角肌止于第2肋,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前斜角肌肥厚或者痉挛可压迫这些结构,产生相应的症状,称斜角肌综合征。颈肌内侧群内侧群在脊柱颈段的前方,有头长肌和颈长肌等。合称椎前肌。椎前肌能屈头、屈颈舌骨上肌群的作用:当舌骨固定时,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和二腹肌均能拉下颌骨向下而张口。吞咽时,下颌骨固定,舌骨上肌群收缩上提舌骨,使舌升高,推挤食团入咽,并关闭咽峡。作用: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当仰卧时,双侧肌肉收缩可抬头。该肌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头的正常端正姿势以及使头在水平方向上从一侧到另一侧观察物体运动。一侧病变使肌挛缩时,可引起斜颈。颈部肌肉群颈以斜方肌前缘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颈部,后部为项部。根据颈肌的位置,将颈肌分为颈浅肌,颈前肌,颈深肌3群和颈部筋膜。颈部筋膜颈部筋膜较为复杂,可分为颈浅筋膜和颈深筋膜。颈浅筋膜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浅筋膜延续,包绕颈阔肌。其深面的颈深筋膜,称颈筋膜,可分为浅、中、深三层。。
本文标题:落枕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0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