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习目标(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胜的原因(2)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3)认识民族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前秦东晋前情回顾时间作战双方兵力对比结果影响东晋大败前秦383年前秦─东晋80万VS8万以少胜多一、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淝水之战,苻坚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这是为什么呢?前秦:①骄傲轻敌。②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东晋:①战略得当。②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提示:阅读课本86页到87页找出前秦失败的原因时间作战双方兵力对比结果影响东晋大败前秦383年前秦─东晋80万对8万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一、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前秦东晋前情回顾北朝南朝一、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鲜卑族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鲜卑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的一支,它发源于大鲜卑山(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北段)为黄帝后裔。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年统一黄河流域439北魏假如你是北魏统治者,面对这些困难,你会怎样解决?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北魏的统治举步维艰。巩固统治,进行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民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汉族以农耕为主定居比较完备先进北魏鲜卑族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相对落后相对落后阅读课本87页,总结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一、迁都洛阳平城洛阳1.迁都洛阳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方面,洛阳和平城相比具有哪些优势?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都城平城,地处偏远,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阅读课本87页,总结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一、迁都洛阳二、推行汉化措施北魏的公主要出嫁,整个洛阳吹吹打打,大家都在路边观看公主风光出嫁。此时两位官员垂头丧气站在路边。元丞相:“刘太守,你怎么不高兴啊!”刘太守:“别提了,我因为没有在朝廷上说汉语,被罚三个月俸禄。元丞相,你看起来也很郁闷啊。”元丞相:“哎,我夫人没有穿汉服,被皇上知道了,我被罚了半年俸禄啊!”穿越历史联系教材内容,解读下面的历史故事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第一问:公主最有可能嫁给哪个民族的人?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联姻联汉姻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学习与探究想一想这种姻亲关系对北魏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第二问:刘太守、元丞相原来姓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姓氏的变化?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楼楼邱穆陵穆步六孤陆贺兰贺独孤刘改汉姓目的:为了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第三问:刘太守为什么被罚三个月俸禄?(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资治通鉴》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用汉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穿汉服第四问:元丞相为什么也被罚俸禄?思考: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并学习中原地区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有效统治。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推行的汉化措施有哪些?整理:语言:服饰:姓氏:婚姻:一、迁都洛阳二、推行汉化措施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融合和进步。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灭亡。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生产少数民族壁画《采桑图》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书中记载了许多少数民族的畜牧和饲养经验,还给出了多例兽医处方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生活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汉人胡食图烙饼砖画生活东汉壁画宴饮图唐代桌椅分餐图北方少数民族的胡床椅子和方凳受到汉族人民喜爱生活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语鲜卑语汉语语言音乐和舞蹈文学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民族心理鄂伦春诗歌朝阳总是从东方升起,无论松柏的影子有多长,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无论你来自地北抑或天南,我们的心总是和你连在一起。这一时期的民族交往有什么特点?民族交融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何作用?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结合材料谈谈,民族交融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为隋唐的统一、强盛奠定基础北方地区淝水之战分裂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奠定全国统一基础北魏统一推动促进1、北方地区出现了什么现象?2、北方民族大融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生产、生活方面(经济)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产;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文化方面汉语的使用;西北民族的乐器受汉族人民欢迎。民族心理方面“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政治方面材料: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根据材料请思考,北方民族大交融有怎样的影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根据本课的讲述,请你谈谈你理解“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产生活相互学习政治制度实行君主专制思想文化相互影响民族交融领域民族交融表现社会习俗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促进民族交融迁都洛阳前秦衰败北魏统一课堂小结1.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A.羌族B.匈奴C.氐族D.羯族2.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A.东晋——前秦B.西晋——东晋C.前秦——西晋D.前秦——北魏3.许多的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下列与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①破釜沉舟②四面楚歌③草木皆兵④风声鹤唳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4.一位西域商人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族人5.移风易俗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下列措施符合这一特点的是()①用汉姓②穿汉服③学习少数民族语言④同汉人通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实现黄河流域的统一B.为统一全国作好准备C.促进民族融合D.抑制佛教发展
本文标题: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1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