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数字化校园验收汇报材料
数字化校园验收汇报材料石桥中心小学位于泗河之滨、荷花之乡——石桥镇政府驻地,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80名,专任教师83名。近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石桥中心小学全体教职工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办学效益和办学实力显著提升,学校已创建成“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2012年学校多方筹措资金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装备的更新和完善,并逐步确立了建设数字化校园,增强学校发展后劲这一思路,全校上下积极探索和实践,为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现将我校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汇报如下:一、理清思路,创新机制我校是济宁市首批数字化校园试点学校,创建之初,区教体局分管局长和电教中心领导便亲临学校,为学校领导班子解读《济宁市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诠释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大意义;接着,我们多次组织了教师培训,学习《济宁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还利用晨会、橱窗、板报、校园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号召大家“人人参与、时时关注、处处用心”,积极投身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为理清部门职能,明确创建责任,学校调整教导处部分职能,与原信息技术教研组整合建成学校网络中心,直接接受校长室领导,具体承担数字化校园创建的规划与实施,在学校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网络中心出台了《石桥中心小学校园网管理条例》这一纲领性文件,形成了全面科学的考核机制,激励教师使用数字化手段促进教育、教学,并对教师的信息化学习和应用工作进行考核,按规定权重计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成绩。二、科学投入,软硬共施。在区教体局的关心支持下,我校的基本信息技术教育技术装备已得到全面更新,2011—2012年区教体局为我校更新了教师及办公用机90台,绿色班班通多媒体设备30套,更新计算机网络教室及电子阅览室98台(套),为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4月我校自筹资金20万元装备了全自动录播教室、机器人实验室;2012年8月投资4万元装修并改造了网络中心,添置了较高端的服务器、路由器、核心交换机、UPS电源等设备;购置无线AP20台,组建成无线局域网;2012年9月投资4万元购置了大型彩色网络打印机、数字摄像机;2012年10月投资1万元安装了数字安全监控系统。我校的硬件发展从“建网、建库、建队伍”入手,采用“边建设,边应用,以应用促建设”的方式逐步推进。1、“建网”——完善网络硬件环境我校网络采取三层交换架构,即主干交换(移动光纤100兆宽带接入)、楼宇交换(千兆网线连接)、节点交换(100兆自适应进桌面),既满足现阶段使用要求,也满足了以后的网络升级需要。架设有3台服务器即网站服务器、视频服务器、FTP资源服务器。信息节点遍及全校,连通了全校各个区域,覆盖了全部教室和办公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实现了无线上网。2、“建队伍”——不断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我校负责数字化校园维护的专职技术人员有3名,兼职技术人员每个年级1名,可以说这些教师不论是技术还是事业心都是一流的,这些教师为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做出了极大贡献,他们才是真正的财富。我校高度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曾多次组织课件制作培训、无纸化办公讲座、班级多媒体网络教学培训等,并举办相关竞赛活动,全校教师的计算机技能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达到了“以赛促训”的目的,根据任城教育网新教育社区我校教师参与情况,足以证明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3、“建库”——不断完善数字资源资源库的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我校为此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每年学校都有专项经费用于购买各类软件资料,以满足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我校建有FTP资源服务器,所有教师都可通过学校网站链接方便的上传下载资源。三、加强管理,强化应用1、校园网络及设备维护教师人手一机的配备及无线局域网的建成,给学校网络的维护及安全管理带来了难度,我校从技术管理和制度管理两方面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技术方面:科学划分VLAN、IP与MAC地址绑定、网站过滤及流量控制等。制度方面:安全上网教育、每台计算机责任到教师到学生。设备维护:对于录播系统等技术较复杂的设备保存好技术资料,并建立维护记录本,对于每次出现的故障现象、排除办法等都做好详细记载,存入档案室,以备查询。2、校园门户网站我校于2005年建成的学校网站,其间在不断地在更新、修改、完善,网站信息与资源由最初的一人管理,逐步形成了多人管理、网络化管理,目前已全面形成行政会管、教师爱用、学生乐学、家长常看的局面,大大地缩减了行政管理的进程,提高了办公效率,拓展了学习空间,拉近了老师与学校管理及师生、家校互通交流的距离。现在我校网站上已链接教师博客、班级博客等。学生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登陆校网或教师主页,对学校、教师的工作发表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方便了教师个体之间的交流研讨,真正实现了“家校互联”、“师师互动”。3、新教育教研平台网络教研是当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新形式,是传统教研活动的有力补充,也是今后教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方法。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区教体局组织的新教育网络教研,每次参与活动的老师都态度认真,积极发言。我们充分运用“教师博客”所提供的“留言板”及“文章评论功能”,与专家、同行、学生、家长进行互动交流、讨论,资源共享。通过在线研讨活动,老师们结识了很多教育精英,增长了很多见识,教师们得到了快速的成长。新教育网络教研活动开展以来,我校80余名教师开通了博客帐号,发表教研日志1000余篇,互相评论3000余次,有些教师的优秀教学日志甚至引起了数十篇评论,教研气氛可谓空前热烈!四、巩固成果,不断创新1、快捷的数字化办公我校各部门在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中,办公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比较突出的是课程管理系统,大大减轻了教务部门的工作负担。此外我校还自建了纸质档案管理系统(2012年)、纸质图书管理系统(2008年)、固定资产管理系统(2005年)、实验教学管理系统(2009年)等。2、理想的数字化课堂教师能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教师形成了数字化的教学方式,日常教学素材、备课、教学普遍应用网络环境进行。近几年我校的省市级电教优质课获奖率达90%以上。3、优良的学生信息化素养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比赛等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平日的教学中,我校就多次组织校“电脑制作比赛”,并从中选拔人才。我校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曾获得山东省电脑制作比赛一等奖。我校的机器人比赛连续2年获得市级奖励。4、继续完善数字化校园我校的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自2002年起一直使用模拟手段编播节目,今年将利用暑假时间整合一下原有资源,建设数字化演播室及数字化校园广播网,另外将语音室改造成交互式电子琴训练室,进一步提高学校数字化水平。“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行数字化建设和管理,力促全校师生数字化水平的再提高,丰富发展内涵,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确保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本文标题:数字化校园验收汇报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2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