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作物栽培学总论参考复习
作物栽培学总论题库一、名词解释1.作物:人类为了各种目的,并经过长期驯化后,在大田中进行大面积人工栽培的一类植物,又称“大田作物”。2.作物生产:涉及种植作物的全过程及从“种-收-加工-贸易”全过程,确保生产能实现农业经济再循环并从中获取利润的过程。其核心是“种-收”过程,又称之为作物栽培。3.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研究作物生产综合技术的应用学科,它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作物生产实现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4.分蘖:禾谷类作物分蘖节上着生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长成的新茎称为分蘖。5.定日作物:要求一定时间的日长才能完成其生育期的作物。6.中耕作物:株行距离较大,植株对地面覆盖度小,经常要中耕松土的一类作物。7.拔节:茎的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迅速进行分裂伸长,使植株节间突然迅速伸长的现象。8.有效分蘖:能生长至抽穗结实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9.无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10.一次分蘖:从主茎叶腋长出的分蘖。11.二次分蘖:从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12.剑叶:禾本科植物主茎顶部的最后一片平展叶。13.直根系: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14.须根系:由种子根(或胚根)及其侧根和茎节上发生的次生根(不定根)所组成的根系。15.作物的适应性:是作物长期适应于一定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种性状,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16.生长:体积和重量的增加,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大来完成,既包括营养体的生长也包括生殖体的生长.17.发育:器官、机能的质变过程,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特殊花、果实、种子形成,狭义指生殖生长转变的开始。18.作物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时间。19.生育时期:在作物的全生育期中根据其形态和生理上发生显著变化的特点划分成几个阶段称之为生育时期。20.营养生长:一般指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21.生殖生长:一般指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22.感温性:作物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23.感光性:作物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24.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作物处在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花芽)分化的特性。25.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26.根冠比:作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27.休眠: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28.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之和。29.最适叶面积指数:当多数叶片处于光饱和点光强之下,最低层叶片又能获得大约2倍于光补偿点光强时的作物叶面积指数。30.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积累的干物质的数量。31.光合势(叶日积):在某一生育既期间或全生育期内作物群体绿叶面积的积数。32.蒸腾系数:作物每生产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33.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34.叶龄:用作物的出叶数表示作物的年龄。35.叶龄指数:已抽出或已展开叶片数占作物一生总叶数的百分数。36.倒伏,即作物在生长的某一阶段因某种原因,植株体发生倾斜,倒在地表的现象。37.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现有规律的生长和发育,叫器官同伸关系。38.干旱:环境中水分低到不足以满足作物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时,出现干旱。39.它感作用:植物之间通过生物化学物质所产生的相互影响。40.作物的产量(yield):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果实、籽实、块根等目的器官的生产量(质量)。41.无霜期: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到秋季最早一次霜冻出现之间的天数。42.积温:只有当气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作物才能完成其发育周期,这一温度的总和成为积温。43.极端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的温度(低温或高温)即为作物生长发育的极端温度。44.温度三基点: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就其生理过程而言,都有三个基点温度,即最低、最高和最适温度,称为三基点温度。45.收获指数:指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应了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46.产量构成因素:依产量的形成过程,产量可以分解成着生产量的不同组分,这些组分就是产量构成要素。47.冠层结构:作物在建立稳定群体后,地上部光合机构在空间的几何形状。48.源:指生产和输出光合同化物的叶片等,主要指作物群的叶面积及其光合能力49.库:指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或)接纳营养物质的器官(或能力)。50.流:指作物植株体内输导组织的发育状况及其运输效率。51.作物群体结构:作物群体随时间发展在空间上呈现的状态。52.株型:植物体整体在空间的存在样式。53.种植密度:指作物播种(定苗)和(或)移栽后的单位面积上的植株个体数。54.种植方式:指作物播种或移栽时在空间的配置方式。55.作物品质:指收获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56.营养品质:指作物被利用部分所含有的供人体所需要的有益成分及对人体有害的有毒成分。57.加工品质:指不明显影响加工产品的质量,但又对加工过程有影响的原材料特性。58.工艺品质: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特性。59.播种量:指单位面积上所播的种子重量,实质指苗床上种子密度60.育苗移栽:先将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在人工控制的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使种子发芽长成幼苗,幼苗生长一段时期后在外界条件均满足大田栽培时,将秧田里的幼苗移栽到大田里的方式。61.抛秧:是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方法培育带土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中定向抛撒,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水稻秧苗移栽方法。62.旱抛秧:指在旱地苗床上培育带土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中定向抛撒,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水稻秧苗移栽方法。63.作物栽培模式:是从作物栽培学具有整体和综合性的特点,针对特定地域或特定作物的系统性、体系化栽培技术。64.作物模式化栽培:按照作物栽培模式进行作物栽培的实践。二、填空题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的科学。2.根据瓦维洛夫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中心;玉米起源于墨西哥南部和中美中心。3.作物生育期的长短一般由其“三性”决定,三性指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型。4.根据其感温性可将作物分为冬性型、半冬性型、春性型。根据作物光周期反应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日中性作物、定日照作物。5.作物的适应性主要有光照适应、温度适应、水分适应等。6.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一般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一般是须根系。7.作物倒伏分为根倒和茎倒两种。大风是导致倒伏的头号原因。8.按照作物同化CO2的途径不同,可将作物划分为C3作物、C4作物、CAM三大类型。9.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一般以花芽分化为界线,把全生育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C/N比低,促进营养生长,推迟进入生殖生长。10.种子类型可分为由胚珠发育成的种子;由子房发育成的果实;进行无性繁殖的根、茎。种子发芽前期营养来自于子叶、胚乳或营养体。11.双子叶植物的分枝按其生长方式可分为单轴分枝与合轴分枝。棉花属于合轴分枝。12.种子休眠的原因一般有胚的后熟、硬实、发芽抑制物等。13.粮食作物主要包括谷类、豆类和薯芋类三大类型作物。14.种子结构主要包括胚、胚乳和子叶三部分。15.经济作物主要包括纤维作物、油料、糖料、和其他四大类型作物。16.食用作物的品质包括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外观品质;经济作物的品质包括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17.分蘖的发生主要与营养有关。我们应有计划的利用低位分蘖,同时避免无效分蘖的发生。18.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播种方式有撒播、穴播、和条播、精量播种四种。19.单子叶作物叶由叶片和叶鞘构成。双子叶作物叶由叶片、叶柄和叶托组成。20.作物的授粉方式可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21.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一般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养分。22.作物的三基点温度是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最适温度。23.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包括冻害、冷害和霜害。24.衡量群体结构的指标一般有株型、种植密度、种植方式。25.禾谷类作物的种植密度通常以其单位面积茎蘖数表示。26.作物的施肥原则是化肥为主有机肥为辅、基肥为主、深施为主、各种施用方法配合使用。27.衡量作物产品品质的指标包括形态指标和理化指标。影响品质形成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28.育苗方式包括湿润育苗、营养钵育苗、旱育秧、无土育苗等。29.育苗移栽要求播期、秧龄、移栽期三对口。衡量移栽质量的主要指标是缓苗期长短。30.三湿播种是指床土湿、种子湿、盖土湿。31.按照施肥时期,可将肥料分为基肥、种肥、追肥。32.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是保温、保湿;地膜覆盖栽培的播种方式主要有平畦覆盖、高垄覆盖两种方式。33.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分为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抑制剂、植物生长延缓剂。34.作物栽培的实质就是通过各种栽培措施协调作物、环境的关系,使作物适应环境或使环境满足作物。35.作物灌溉方式包括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滴灌。36.作物种子发芽除自身因素外,还需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氧气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37.构成作物光合产量的三个因子是光合器官、光合能力和光合时间。38.马铃薯产品器官是块茎、甘薯产品器官是块根、甘蔗产品器官为茎、烟草产品器官为叶。39.作物遭受到零下低温,使细胞间隙结冰引起的伤害为冻害;生长季节内零上低温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害,造成生育延迟甚至生理障碍的现象为冷害。40.按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可分为喜温作物作物和耐寒作物作物。二、简答题1.根据作物的典型分类,作物可分为哪几类?并举例。根据作物的典型分类,可将作物分为四大类九小类:(1)粮食作物a谷类:三大作物,含蓼科的荞麦b豆类:大豆c薯芋类:含菊芋,蕉藕等(2)经济作物a纤维类:棉花及各种麻类b油料: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c糖料:甘蔗和甜菜d其他(部分嗜好作物):烟草、茶叶、薄荷(3)饲料及绿肥(4)药用作物:人参、黄、枸杞2.简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对作物产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平衡两个生长阶段。(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优劣,直接影响生殖生长优劣,最后影响作物产量。(2)在生殖生长阶段应保证适当的营养生长。营养生长过旺,易贪青倒伏,影响种子和果实的充实形成;若营养生长太差,又会导致作物早衰,同样影响种子和果实形成。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多种措施平衡两者的关系。如加强肥水管理,打顶、打老叶、摘除无效花蕾、化学调控等。3.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分为哪些方面?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因子包括气候因子和土壤-地形因子。4.作物播种期由哪些方面决定?(1)气候条件(2)栽培制度:播期、秧龄、移栽期“三对口”(3)品种特性(4)病虫害(5)种植方式(直播和育苗移栽)5.根据瓦维洛夫作物起源中心学说,世界作物起源中心有哪几个?并例举其主要作物。(1)中国-东亚中心:大豆、甘蔗、红豆(2)印度中心:水稻、荞麦、芋头(3)中亚西亚中心:棉花(4)西亚中心:一粒小麦、二粒小麦、苜蓿(5)地中海中心:豌豆、油菜、甜菜(6)埃塞俄比亚中心:小麦、大麦(7)南美和中美中心:玉米、甘薯、陆地棉(8)南美中心:马铃薯、烟草、花生、海岛棉6.请比较栽培作物与其野生种有哪些区别。性状作物野生种种子脱粒性差强种皮厚度小大种子大小大小发芽、开花、成熟一致性好差收获指数大小生殖模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肥料需求量高低有用成分含量高低种子休眠性弱强抗逆性弱强7.什么是倒伏?倒伏的原因和后果有哪些?怎样防止倒伏?倒伏,即作物在生长的某一阶段因某种原因,植株体发生倾斜,倒在地表的现象。有时会造成严重减产。分根倒和茎倒两种。倒伏原因很多,大风是倒伏头号原因。倒伏与品种特性有关:穗大小,株高,节和节间的结构等。倒伏与栽培有关,特别是密度与施肥。可通过以下措施防止倒伏:选育抗倒品种;
本文标题:作物栽培学总论参考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5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