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第二小组)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CITYPLANNINGontents1234目录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背景及战略定位(第一、二章)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格局(第三章)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第四章)健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第五章)5推动生态共建环境整治(第六章)6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第七章)7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第八章)PartONE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背景及战略定位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背景及战略定位期限:2015-2020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范围:江浙沪皖范围内的26个城市发展基础:区位优势突出、自然禀赋优良、综合经济实力强、城镇体系完备(1)规划背景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规模等级城市规模等级数量城市名称超大城市(>1000万)1上海特大城市(500-1000万)1南京大城市I型大城市(300-500万)3杭州、合肥、苏州II型大城市(100-300万)10无锡、常州、南通、盐城、扬州、泰州、宁波、绍兴、台州、芜湖中等城市(50-100万)9镇江、湖州、嘉兴、马鞍山、安庆、金华、舟山、义乌、慈溪小城市I型小城市(20-50万)34铜陵、滁州、池州、宣城、余姚、常熟、昆山、东阳、张家港、江阴、丹阳、诸暨、奉化、巢湖、如皋、东台、临海、海门、嵊州、温岭、临安、泰兴、兰溪、桐乡、太仓、靖江、永康、高邮、海宁、启东、仪征、兴化、溧阳II型小城市(<20万)8天长、宁国、桐城、平湖、扬中、句容、明光、建德县571Part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基础区位优势突出城镇体系完备大中小城市齐全,拥有1座超大城市、1座特大城市、13座大城市、9座中等城市和42座小城市,城镇分布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80多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城镇间联系密切,区域一体化进程较快,省市多层级、宽领域的对话平台和协商沟通比较通畅。自然禀赋优良平原为主,土地开发难度小,可利用的水资源充沛,水系发达,航道条件基础好,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受自然条件限制和约束小,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并进区域。处于东亚地理中心和西太平洋的东亚航线要冲,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背景及战略定位综合经济实力强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科教与创新资源丰富,拥有普通高等院校300多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近300家,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约占全国30%。国际化程度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不断取得突破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背景及战略定位上海全球城市功能较弱,中心城区人口压力大•落户上海的世界500强总部为纽约的10%城市群发展质量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城市包容性不足,外来人口市民化滞后•城市群内有2500万人未在常住城市落户长三角城市群户籍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值城市群长三角美国东北部北美五大湖日本太平洋沿岸欧洲西北部英国中南部面积(万km2)21.213.824.53.514.54.5人口(万人)1503365005000700046003650GDP(亿美元)206524032033600338202100020186人均GDP(美元)137206203067200483154565255305地均GDP(美元)97329201370966214484485城市建设无序蔓延,空间效率不高•2013建设用地36153平方公里,国土开发强度17.1%,高于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15%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环境质量趋于恶化•江浙沪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少于250天长三角城市群突出矛盾战略定位:建设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健全体制机制,激发创新主体•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和自贸区建设,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形成服务经济主导、智能制造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提高开放水平,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合•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共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城镇和乡村梳理既有目标定位2007年《长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2006: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财领导小组《优化开发区域城市群布局与形态》深入学习党中央相关会议及重大战略精神“生态文明”,五位一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职能:引领国家转型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中心与现代服务中心内涵:绿色人文、幸福宜居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解读:长三角目标定位PartTWO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格局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格局强化主体功能分区的基底作用•将规划区范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三种类型•优化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出现阶段性饱和的地区•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还具有较大潜力的地区•限制开发区域生态敏感性较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的地区长三角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区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格局长三角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区推动人口区域平衡发展•严格控制上海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适度控制其他优化开发区域人口过快增长•引导人口加快向重点开发区域集聚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促进五个都市群同城化发展•南京都市圈:宁、镇、扬•杭州都市圈:杭、嘉、湖、绍•合肥都市圈:合、芜、马•苏锡常都市圈: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宁波、舟山、台州促进四条发展带聚合发展•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沿海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促进形成网络化空间格局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格局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格局打造一体化城乡体系•构筑功能一体、空间融合的城乡体系•推进市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特大镇对城乡体系的支撑作用。长三角城市群的内大中小城市齐全,城镇体系最为完备•京津冀城市群缺少城区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分担京津职能•珠三角城市群多为大城市,小城市数量不足•成渝城市群城区人口百万以上大城市不足,对核心城市职能分担不够,对中小城市带动不足•长江中游城市群缺少超大城市的引领京津冀珠三角成渝长三角长江中游PartTHREE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共建内聚外合的开放型创新网络•构建协同创新格局•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共建共享创新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强化主导产业链关键领域创新•依托优势创新链培育新兴产业营造创新驱动发展良好生态•优化专业营造创新驱动发展良好服务体系•健全协同创新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解读价值区段:制造业高端集聚与低端扩散并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向核心区集聚+向苏北扩散•资金密集型制造业:向核心区进一步集聚•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向苏北、皖北与浙西扩散(2005)(2012)资金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布局(2005)(2012)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布局创新网络:以国家自主创新区、创新型城市为核心上海张江•世界一流高新区,成为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高端人才集聚中心、科技金融中心、技术交易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政府管理创新示范区苏南•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承接泛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试验区和先行区。产业转移+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金融试验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网络:依托都市圈形成产业分工苏锡常都市圈:长三角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地。环杭州湾城市群:海洋产业集聚区。皖江城市带: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江苏沿海:新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农业和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关联网络:长三角城市功能联系趋向网络化上海对合肥次核心城市辐射力增强,同时以合肥、南京为核心的次结构走向成熟长三角三省一市企业关联网络(2005年)长三角三省一市企业关联网络(2012年)基于企业投资的城市关联网络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PartFOUR健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健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构筑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完善城际综合交通网络•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加快打造都市圈交通网•畅通对外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提升运输服务能力与水平构建泛在普惠的信息网络•促进高速网络普遍覆盖•率先建成智慧城市群•促进跨区域信息安全联防联控•稳步降费完善普惠信息服务提高能源保障水平•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能源利用方式变革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完善防洪防潮健在综合体系长三角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健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形成分工合作、功能互补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一)完善交通通道建设(二)加快综合枢纽建设(三)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四)改善水利基础设施(五)健全信息基础设施PartFIVE推动生态共建环境整治推动生态共建环境整治共守生态安全格局推动环境联防联治全面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加强环境影响评价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进城市建设绿色化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和生态化倡导生活方式低碳化指标体系2020指标值2030指标值指标类型郊野公园面积/建成区(%)≥20≥20控制性人均郊野公园面积(平方米)≥15≥15引导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15≥15控制性旧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7≥7引导性居住社区到达公园绿地的距离(米)≤500≤500引导性可再生能源在社区能源占比(%)≥20≥20引导性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50≥75控制性新增建设开发总量(亿平方米)≤63≤168控制性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40≥60引导性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90≥95引导性改造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75控制性新建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85控制性城市透水面积占比≥40≥40引导性解读:绿色PartSIX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建设高标准开放平台加速集聚国际化人才解读:开放加快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开放平台创新升级区域整合优化和开放平台创新升级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并加快推广可复制经验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区全面开放中亚、东亚、东南亚三大扇面“一带一路”的六大经济走廊PartSEVEN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健全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解读:共享02010304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和共享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医疗合作机制建设THANKS
本文标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第二小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6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