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南京、盐城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1.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追求的风格是:淳朴恬淡,本色自然,外表平易,纯色内涵,形式似散,▲,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环,万勿▲,切记颟顸。我认为,这是很高的标准。我最不赞成▲雕琢,生造一些极为不自然的词句,▲,自以为美。•A.经营惨淡率意刻意顾影自怜B.不枝不蔓率意刻意顾影自雄•C.经营惨淡刻意率意顾影自雄D.不枝不蔓率意刻意顾影自怜•A•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宜家公司称,经过认证和测试,其产品符合玩具适用的安全标准。但是,在随后的调查中,公司发现了安全标准尚未涉及的风险。•B.中国医改进入深水区,在众多领域无往而不利的“互联网+”能否如人所愿,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医疗市场的社会化,答案不言自明。•C.自首届全球环境峰会召开以来,缔结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协议的尝试一直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何分担责任这一问题的困扰。•D.今年七月Juno飞船将抵达木星,进入运行轨道后,飞船将以每分钟3次做自转,并确保所有的设备以每小时400次的频率指向木星。•C•3.下列诗句与“胭脂洗出秋阶影”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环佩空归月夜魂B.浅笔终留倩女魂C.冰雪招来露砌魂D.笛咽高亭断魂客•C•4.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中国木构架建筑对屋顶的支承方式根本上不同于通常的西方三角形屋顶桁架,▲,屋顶的下凹曲面可使半筒形屋瓦严密结合,从而防止雨水渗漏。•①木构架由柱和梁组成。②梁有几层,其长度由下而上逐层递减。③与此相反,中国的框架则有明显的灵活性。④檫条,即支承椽的水平构件,被置于层层收缩的构架的肩部。⑤正是由于后者,西方建筑的直线形的坡屋顶才会有那样僵硬的外表。•⑥通过对构架高度与跨度的调整,可按需造出各种大小及不同弧度的屋顶。•A.③①⑥②④⑤B.⑤③①⑥②④C.③⑤①②④⑥D.⑤③①②④⑥•D指标(万人)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客运总量220930921229923804035352631932695082976898铁路客运量23507421059189337186226167609152451公路客运量190819818534533557010328622030527382779081水运客运量262932353525752245562239222314名航客运量3919535397319362931726769230525.对下面图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铁路客运量和民航客运量逐年增长,刺激了客运总量的递增。B.对持续攀升的公路客运量和水运客运量,2012年是一个拐点。C.铁路客运量虽持续增长,但在客运总量中所占比例没有上升。D.水运客运量与客运总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且后者取决于前者。国家统计局2009——2014年客运量统计表•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莫之知。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当禹疏导江水的时候,人们却堆积瓦砾加以阻挡。等到治水的事业完成,功业建立以后,给子孙万代带来了好处。禹目光远大,可是人们却没有谁知道这一点。所以,不可以跟普通的百姓商讨改变现状、进行创业开拓的大事,却可以跟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与诵曰:“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子产开始治理郑国时,让田地有沟渠疆界,让城邑、鄙野有规定的服色。人民一起怨恨地唱道:“我们有田亩,子产征军赋。我们有衣冠,子产收赋税。谁要杀子产,我们去帮助。”三年之后,人民又歌颂他说:“我们有田亩,子产让它增五谷。我们有子弟,子产对他们施教育。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使郑简、鲁哀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孔子必无能矣。(非徒不能也,虽罪施,於民可也。今世皆称简公、哀公为贤,称子产、孔子为能。此二君者,达乎任人也。)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夫开善岂易哉!•假使郑简公、鲁哀公面对人民的诽谤非议,就不再任用子产,孔子了,那么国家一定无所成就,子产也一定无法施展才能了。不只是不能施展才能,即使被治罪,人民也会赞同的。如今世上都称赞简公、哀公贤明,称赞子产、孔子有才能。这两位君主,很懂得任用人啊。舟、车开始出现的时候,人们都不习惯,过了三代人们才感到习惯。开始做好事难道容易吗?•魏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文侯知之,命主书曰:“群臣宾客所献书者,操以进之。”主书举两箧以进。令将军视之,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将军还走,北面再拜曰:“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当此时也,论士殆之日几矣,中山之不取也,奚宜二箧哉?一寸而亡矣。文侯,贤主也,而犹若此,又况於中主邪?•魏国攻打中山国,乐羊为将。乐羊攻下中山国以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夸功骄傲的神色。文侯察觉了这一点,就命令主管文书的官吏说:“群臣和宾客献上的书信,都拿来进上。”主管文书的官吏搬着两箱书信进上来。文侯让乐将军看这些书信。书信都是责难攻打中山国这件事的。乐将军转身退下几步,向北再拜说:“攻下中山国,不是我的力量,是君主您的功劳啊。”乐羊攻打中山国的时候,议论的人对这件事的危害一天比一天严重了,假使文侯相信了群臣宾客之言,认为中山国不可取,那么,哪里用得着两箱书信呢?只需一寸长的书信就足以让乐羊失去功劳了。文侯是贤明的君主,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的君主呢?•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史起兴而对曰:“群臣或贤或不肖,贤者得志则可,不肖者得志则不可。”王曰:“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对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而西门豹勿知用,是其愚也。知而弗言,是不忠也。愚与不忠,不可效也。”•魏襄王跟臣子们一起喝酒,喝到正畅快的时候,魏王为臣子们祝酒,让臣子们都能得志。史起站起来回答说:“臣子有的贤明有的不肖,贤明的人得志可以,不肖的人得志就不可以。”魏王说:“让群臣都象西门豹当臣子那样。”史起回答说;“魏国分配给人民土地,每户一百亩,邺地偏偏给二百亩,这说明那里的土地不好。漳水在它的旁边,可是西门豹却不知利用,这说明他很愚蠢。知道这种情况却不报告,这说明他不忠。愚蠢和不忠,不可效法。”•魏王无以应之。明日,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史起对曰:“可。”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为也。”王曰:“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魏王无话回答他。第二天,召来史起问他说,“漳水还可以灌溉邺的田地吗?”史起回答说:“可以。”魏王说,“你何不替我去做这件事?史起说;“我担心您不能做啊。”魏王说:“你如果真的能替我去做这件事,我全都听你的。”•史起敬诺,言之於王曰:“臣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虽死藉,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王曰:“诺。”使之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怨,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为之。•史超恭恭敬敬地答应了,并对魏王说:“我去做这件事,那里的人民一定非常怨恨我,严重了会弄死我,次之也会凌辱我。即使我被弄死或被凌辱,希望您派其他人继续完成这件事。”魏王说;“好吧。”派他去当邺令。史起于是去邺开始了引漳工程,邺地的人民非常怨恨史起,想要凌辱他,史起不敢出门,躲了起来。魏王就派别人最终完成这一工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使民知可与不可,则无所用矣。贤主忠臣,不能导愚教陋,则名不冠后、实不及世矣。史起非不知化也,以忠于主也。魏襄王可谓能决善矣。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水流到了田里,人民大大受益,一起歌颂他说;“邺地有贤令,此人是史公。引漳水,灌邺田。古来盐碱地,能长稻和谷。”假使人民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那就没有任用贤人的必要了,贤主忠臣,如果不能教导愚蠢鄙陋的人,那么名声就不能流传到后世,政绩也不能对当代有利了。史起不是不知道事物的发展趋势,他明知要遭到民众的怨恨,却还要治理漳水,是因为他忠于君主。魏襄王可说是能对善于做出决断了。如果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那么众人即使喧哗,也不会因此而改变。•6.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赋:征税•B.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难:责难•C.史起兴而对曰兴:高兴•D.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遂:完成•C•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的一项是(3分)()•①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②愚与不忠,不可效也•③主书举量筐以进④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要吃饭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3分)•2)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3分)•3)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3分)•9.作者感慨“夫开善岂易哉”的原因有哪些?结合全文概括回答。(4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1).“钟鼎山林”分别指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2).下阕画线聚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请简述。3分)•3)赏析“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的妙处?(4分)••名句名篇默写(8分)•(1)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2),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3)连峰去天不盈尺。(李白《蜀道难》)•(4)乱石穿空,惊涛柏作,。•(5),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7),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8)宜未雨绸缪,。(朱伯庐《治家格言》)•林中遇险记•[法国]保尔·考里尔•意大利南部有个声名远播的地区名叫卡拉勃利亚,人们都知道那是个凶险之地。传说在那里,陌生人是不受欢迎的,而最最不受欢迎的恐怕要首推法国人,许多法国男女因而惨死在当地人手里。那次我出门旅行,卡拉勃利亚是必经之地,而我正是法国人。•同行的是个小伙子,自称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了如指掌。山路崎岖,马行艰难,小伙子走在前面。在一个岔路口上,他领着我转向一条小路,说那是一条捷径,路也好走些,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很快就迷了路,我真后悔让一个刚刚二十岁的愣头青带路。•我们在森林里左奔右突了一整天,走得越远,就越不知道身在何方,就越搞不清楚何去何从。天色已晚,我们竟意外地在密林深处发现了一户人家,我们决定停下来,胆战心惊地向那幢房子走去(我们做了个怎样的选择?)。进了屋,只见一大家子人正围着桌子吃饭,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共进晚餐。•我那同行的小朋友欣然入座,坐下以后就没心没肺地大吃大喝起来。我却做不到,我观察着屋里的一张张面孔,心里猜度着主人究竟是些什么人。他们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与寻常的乡下人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屋里的陈设却露了馅:各种形状、各种类型的刀枪就挂在墙上,少说也有十二件,有些男人的皮带上还别着手枪和匕首!我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恐惧,却还是露出了恐慌的神色。他们索性不理睬我,看来,这些人对我的反感不亚于我对他们的反感。•而我的那位年轻朋友却毫无知觉,他轻松自在地跟他们有说有笑。接着,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他竟然开始自报家门,还暴露了我们的来历和去向。他解释说,我们在林子里迷了路,没人知道我们的下落。他还说,要是这家人明天把我们带出森林的话,他会很高兴用钱来酬谢他们的。•亲爱的读者,请你想象一下!我们迷了路,又只有两个人,却坐在最可怕的敌人中间,而且世上还不会有人搭救我们!更可怕的是,我的朋友又说起他的手提箱里有非常珍贵的东西,所以睡觉的时候要枕着才行!唉,年轻人哪!经他
本文标题:盐城二模讲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79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