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授课人:教材分析:本课学习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建立方程模型.列方程打破了列算式时只能用已知数的限制,方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相关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也是为后面学习寻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在小学,学生已经习惯了用算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如何设未知数,如何寻找相等关系,如何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相等关系,虽然已经有所接触,但是还是不够熟悉,从算术方法过渡到代数方法的思维转变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教学时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问题引领。通过思考,让学生比较算术方法和代数方法,体会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从而更重视对方程的学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和作用。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教学重点: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以及本节课内容所蕴涵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一: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一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师生活动:学生审题之后教师提问(1)你会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教师展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学生代表展示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帮助,并说明算术方法不便捷。教师提出进一步学习新解法的必要性。(2)此问题中涉及哪些量,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表示?(3)你认为应引进什么样的未知量?如何用方程表示这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4)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引导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问题二:课本79页的思考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的方程吗?如果能,你的依据哪个相等关系?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二.比较方法,明确意义问题三: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各有什么特点?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你能归纳列方程的步骤吗?三.定义方程,感受过程问题四:你能归纳出方程的定义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等式的特征,给出方程的定义。学生归纳出定义之后,提问:你能举出方程的一个例子吗?四.巩固方法,定义新知课本79页,例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h,预计每月再使用150h,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h?(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代表分析并展示结果。424x17001502450x+=0.5210.5280xx问题五:观察上面的例题,列出的三个方程有什么特征?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列出的方程进行特征分析。提示学生从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等来观察。教师:致函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等号两边都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练习:下列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12x;(2)3152m;(4)0322xx;(3)4553xx;(5)yx38.13;(6)1593a;(7)161x.五.归纳总结,巩固发展1.怎样从实际问题中列出方程?2.列方程的依据是?学生针对上面的问题作进一步思考、归纳,教师帮助学生规范语言,并展示结论。(课本P80)练习: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指出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2)甲种铅笔每支0.3元,乙种铅笔每支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支,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cm,高是5cm,面积是40cm2,求上底.(4)用买10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15个小水杯,大水杯比小水杯的单价多5元,两种水杯的单价各是多少元?六.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2.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征个指什么?3.从实际中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七.作业布置课本习题3.1第1,5,6
本文标题:从算式到方程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11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