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精编版打印版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的重大意义?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的辩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发现了剩余价值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③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和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成为科学方法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出只有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使自然科学真正成为人的科学。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①开放性:自然界的物质系统都是与环境存在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而整个自然界就是由各种动态的开放系统组成的。②动态性: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量,信息流不断得运动,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他的动态性。③整体性: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所谓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的简单地机械加和,系统的性质,功能和规律不同于它的各个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规律,即系统具有各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功能和规律;另一方面,处于系统中的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规律,也异于它们在孤立状态的性质功能和规律。④层次性:是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层次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⑤效应的滞后性。自然系统演化的基本方式:①分叉: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交叉表明了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辩证的对立统一。对系统进化而言,稳定性是不稳定性的基础,而不稳定性则是到达新的稳定性的必经之路。②突现:突发性、间断性和不可预测性。根据突变论,系统既可以通过突变而进化。自然系统的进化是渐变与突变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③内在随机性:确定性和随机性。对于确定性非线性系统,即使没有外部的随机作用,不涉及大数现象或群体效应,初始条件也是确定的,系统自身也会产生出随机性。它是确定性系统内固有的特征,因而被称为“内在随机性”。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①其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②其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③其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想要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劳动。人类正式在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劳动中,才使人的类本质得到确认。(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制约着社会生产力。(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恩格斯强调指出,要“认识到自身与自然界的一体性。(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自然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实质上是人与人的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①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②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③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④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科学的涵义?①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②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③其三,科学是社会生产力。④其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反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科学的本质属性: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方面看科学具有①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②可检验性: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论述,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他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③系统性:表现为科学知识是有结构的体系。④主体际性:即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并在他们之间畅通地进行讨论、交流。科学问题的来源?①理论与事实的矛盾中发现问题。②科学的空白区和结合部中提出问题。③从不同的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④科学理论的内部矛盾中提出问题(悖论)⑤新的社会需求与已有的技术手段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科研选题的原则?选题在发现科学问题之后,并以对科学问题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的前提下,考题的考虑一般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需要性原则:社会需要和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②科学性原则:就是选题要以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根据③创新性原则:选题要具有新颖性,是前人没有提出过或别人,虽然提出但没有解决的问题。④可行性原则:选题要权衡完成课题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分析与综合、归纳法与演绎法、类比等逻辑方法的客观基础、作用及局限性。分析与综合的客观基础:整体与部分的内在统一;分析能够深入,但具有片面性,综合在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克服片面性。归纳与演绎: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通过个性可以认识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归纳是或然推理,演绎则相对创造性较小,是认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类比:物质世界的同一性,基本环节是比较和联想,比较是逻辑方法,联想是非逻辑方法,因此,类比既具有逻辑推理,又具有直觉猜测成分。创造性和或然性都高。逻辑思维方法一.归纳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从许多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1.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必然性2.不完全归纳推理1简单枚举法2科学归纳法:依据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具有因果联系,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五法:求同法(异中求同)求异法(同中求异)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被研究的复合对象abcd的复合原因是ABCD剩余法特点:从余果求余因)归纳方法的结论具有或然性二.演绎方法演绎方法:是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或特殊事物及其结论的方法演绎方法的作用:欧几里德几何学三.类比方法1.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统一,推断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或然逻辑推理方法。A有属性abcdB有属性abc则B也可能有属性d2.类比方法在科研中的作用:①启发作用②思想具体化的手段四.分析与综合.五系统方法系统论思想:贝塔朗费系统定义: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特征: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非逻辑思维方法1.形象思维方法在形象地反映客体具体形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在科研中的作用:直观、形象地揭示本质,有利于突破逻辑思维。2.直觉、灵感直觉:“酣畅淋漓如顺流直下”灵感:“山穷水尽转而柳暗花明”直觉、灵感与偶然性如何看待直觉、灵感?“三种准备”知识准备方法准备时间准备3.创新思维特点:独创性。科学假说的作用①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②科学假说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法。③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进步。科学假说成立的条件①科学假说应符合科学的世界观。②假说不应该与科学中久经科学考验的规律和理论相矛盾。③科学假说应当是可检验的。④科学假说应当符合简单性原则。⑤科学假说体系应有自洽性和相容性。科学理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第一,逻辑条件。科学理论是用数量上尽可能少的、逻辑上互不相关的假设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概念体系,这个概念体系是“关于自然界的一个逻辑上前后一贯的摹写”。②第二,经验条件。科学理论必须反映“各种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使我们能够根据那些已经经验到的事实去预见以后发生的事实”把这两个基本条件(逻辑条件和经验条件)联系起来的基本方法就是观察方法与实验方法。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①相容性评价。相容性是指新的科学理论同公认的科学理论在逻辑上是相容的。②自洽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就是分析理论内部是否自相矛盾。③简单性评价。科学理论的简单性是指“这样的一种努力,他要把一切概念和一切相互关系,都归结为尽可能少的一些逻辑上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影响科学理论评价的其他因素:a.科学家个人的心理偏好影响着新理论的接受和拒斥b.科学家的权威、声望、和社会地位影响着新理论的接受和拒斥。c.社会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影响着科学家对新理论的接受和拒斥.技术社会观?①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论。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有力杠杆,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②技术决定论:现代技术是一种自主的技术,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前进,技术的规则支配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决定着人类精神和社会状况。③社会决定论:典型的是社会建构论,技术发展由特定的社会情景所决定,技术活动受到技术主体的实际利益、文化选择、价值取向和权力格局等社会因素的作用。现实的技术是社会利益和文化价值倾向所建构的产物。科学的社会建制(四要素):①价值观念科研存在的意义和价值。②行为规范科学家或技术家职业规范要求和相应的激励机制。③组织系统科研组织起来,提高效率。④物质支撑科研经费的支撑。科学家的行为规范①无私利性:主张为科学而科学。②公有主义:主张科学知识是公有知识,所有人都可以利用。③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科学家要有批判的精神。④普遍主义:科学家在评价别人的成果时,应一视同仁。⑤独创性:科研成果应该是新颖的。技术价值的特点:①第一,客观性:一方面技术价值来源于技术属性,而技术属性是技术本身固有的,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主体对技术的需求也不是纯粹是主观的,人们和社会的需求是受到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②第二,实践性:技术只有通过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关系,才能显现出价值来。③第三,历史性:技术价值的显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个历史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第四,相对性:技术本身有用的自然属性是绝对的,但它对人们或社会是否有用却是相对的。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①技术的自然价值(技术在与主体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技术设计和发明,由其自然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②技术的社会价值(技术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中,主要通过技术的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由社会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包括技术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两者即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二者的矛盾、不平衡是绝对的,它们之间是不可比的,从技术的自然价值很难准确预测出技术的社会价值,技术对社会带来的正面与负面效应更多地与其社会价值有关。因此,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更应该关注技术的社会价值。二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普遍本质和根本特性,独立于意识之外;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系统基本特征: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自组织性3.自然系统演化一般特点:自然界事物运动普遍具有不可逆性、有序与无序的辩证统一、不断由对称(无序)走向对称破缺(有序化、多样化)、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3.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需要、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途径: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认识前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社会条件(建立完善的社会制度)、依靠科技手段。5科学的内涵:(不同角度的理解)①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从科学的表现形式来说的)。②科学是特殊的认识活动(从探究的角度来说的)。③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从科学的社会组织形式来说的)。6科学的本质属性:①客观真理性②可检验性③系统性主体际性。7.科学的划界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1)逻辑经验主义:可检验性。(2)批判理性主义:可证伪性。(3)历史主义学派:①承认科学划界:范式(库恩)。②否认划界(费耶阿本德)。③多元化的标准(邦格)。8.科学问题: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中
本文标题:自然辩证法---精编版打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2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