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二讲+儿童心理之研究
中外学前教育论著导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任梅第二讲儿童心理之研究•作者生平•幼稚期的意义•儿童的发展秩序与特点•儿童的心理特征•教育原则•小结作者生平•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中国的福禄倍尔”•1919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幼儿教育道路•1920年以陈一鸣为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连续的儿童发展研究•1923年创办鼓楼幼稚园,倡导中国化的幼儿教育•1927年成立幼稚教育研究会,后改为中华儿童教育社,是我国最早的儿童教育研究组织•1928年支持陶行知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乡村幼稚教育实验基地•1940年创办江西试验幼稚师范学校,开始系统的“活教育”实验幼稚期的意义•初生婴儿并不具有成人所具有的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东西。对于种种美术,他不能欣赏;对于种种法律,他不能明了;对于种种方言,他不能说;对于种种哲学,他毫无意见;对于种种思维,他不能领悟;就是他的身体也不及野兽来得强。但是,随着岁月的过去,从童年到成年,他能把美术、制度、言语、意见、思维,渐渐地都学会了。在许多方面,初生婴儿均不如野兽,但年复一年,在所有高级活动中,他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终于进入完全与野蛮状态分离的大自然的另一王国。•——鲍爱尔(J.W.Powell)•各种动物怀胎的期间•各种动物的儿童期和生命期•儿童期之意义–对于个人方面儿童期的意义–对于社会方面和家庭方面儿童期的意义•(一)对于个人方面儿童期的意义•一方面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一方面儿童期具可以发展的性质,此即所谓可塑性或谓可教性。•(二)对于社会方面和家庭方面儿童期的意义•不但传递文化,而且还要促进文化。•第一,巩固家庭的团结力,家庭有了儿童就不容易分离;没有儿童,离婚的问题,就容易发生了。•第二,有了儿童,家庭生活可以倍增快乐,不致孤苦无味。•第三,有了儿童,家庭间的同情心可以格外的发展,牺牲的精神因而得着培养;互助互爱的动作,也可因此养成。•儿童是一种家庭化和社会化的主要分子;也是一种改进家庭改进社会和促进文化的原动力。儿童的发展秩序与特点•以儿童的绘画为例•凡属人种都有图画之贡献,凡属儿童都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言语的先导,表示美感之良器。要知儿童心理,不可不研究儿童的绘画。•(一)绘画之价值•绘画可以表现儿童的美感•绘画可以发展儿童的思想•绘画可以增进儿童的知识•绘画可以练习儿童的目力与手力•(二)儿童的图画之特质•儿童起初所画的,就是人形和动物。•对于万物,儿童先注意能动的、有生命的,所以绘画能动的和有生命的东西。•儿童的图画大概不完全、不均匀、不适度的,兼乏远景的。•儿童的图画不受约束而独出心裁的。•年幼的儿童多图形的绘画而少装饰的绘画。•一个儿童的绘画•0-1岁随意乱画,毫无规范•1岁左右向左右动作•1岁10个月绘画圆圈的动作•2岁左右图式期的初步儿童的心理特征•模仿心•游戏心•好奇心•好动心•(一)模仿心•模仿的动作与所模仿的动作不是一样的。•模仿只在初做的时候。•模仿是包含模仿的能力。•儿童模仿是无选择的。•(二)游戏心•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三)好奇心•好奇心对于儿童之发展,具莫大的作用。•儿童凡对于一切新的东西就生出好奇心,一好奇就要与新的东西相接近,一接近那就略晓得这个东西的性质了。•(四)好动心•儿童生来好动的。•他的感觉与动作很连通的,若他一想到吃,他就去寻东西吃。教育原则•以身作则•游戏性原则•鼓励性原则•暗示性原则•(一)以身作则•我们做父母的,不可不格外留意。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最能影响儿童。我们的行为好,儿童的行为大概也是好;反之也是如此。•儿童善恶的观念很薄弱,所以他不能选择事物去模仿的。•(二)游戏性原则•父母当作儿童的游戏伴侣:作父母的应当忘记年龄,来和儿童游戏,作他的伴侣。•游戏性的教育:儿童既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来支配他的动作,来养成他的习惯。•(三)鼓励性原则•常人对于儿童的好问,恒厌恶之,斥之为饶舌,甚有禁止询问者,做父母者实不应如此。•儿童见一新事物就要问,一问就可得到一件新知识。•(四)暗示性原则•儿童是易受暗示的。•关于良好举动习惯风俗等,我们都可以利用暗示来养成的。•暗示可以增加儿童的痛苦。小结•儿童期是发展个人的最好机会,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是接受文化和促进文化的时期,也是一种改进家庭改进社会和促进文化的原动力。•儿童具有模仿心、游戏心、好奇心、好动心。•我们应研究儿童的心理,施行教育当根据他的心理才好。十分感谢谢谢!
本文标题:第二讲+儿童心理之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3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