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地理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地理试卷(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题号一二总分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1.从世界看中国,我国位于()A.东半球、南半球B.东半球、北半球C.西半球、南半球D.西半球、北半球2.某旅游团的游客从我国云南省边境出发,就近进行了“出境游”。他们可能游览了我国下列邻国中的()A.缅甸B.泰国C.印度D.不丹3.我国三级行政区划指的是()A.省,县,乡B.省,自治区,直辖市C.省,地,市D.国家,首都,省4.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B.黄海、南海、东海、渤海C.南海、渤海、东海、黄海D.渤海、黄海、南海、东海5.下列一副对联所描述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域是()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下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A.青海、江苏B.西藏、湖南C.贵州、四川D.云南、浙江6.小明的姑妈说,她住的地方每年都有两天,所有人都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根据所学知识你能判断小明姑妈所在的省区吗?()A.西藏B.内蒙古C.海南D.山东7.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占世界的30%B.西北多,东南少C.人口地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D.人口基数小,增长慢8.我国的下列地区中,不是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的是()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9.2012年暑假,小明一家去外地旅游。在那里他们喝到了新鲜的牛奶和奶茶,还参加了一种叫做“那达慕”的盛会,小明一家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A.广西B.内蒙古C.新疆D.西藏10.用本省的历史名称作简称的是()A.黑龙江省B.湖南省C.山东省D.吉林省11.下列山脉中,既是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又是省级行政区界线的是()A.昆仑山B.大兴安岭C.太行山D.南岭12.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在开发利用山区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A.做好生态环境建设B.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C.大力发展旅游业D.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13.我们学校所处的温度带是()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中温带14.哈尔滨的学生寒假时间长,而武汉的学生暑假时间长的原因是()A.尊重当地的气候特点B.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C.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D.使用的教材授课时间长短不同15.夏季,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是()A.吐鲁番盆地B.东北平原C.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16.春天,一位坐火车的旅行者,当到达目的地时,旅行袋内装满了他一路脱下来且暂时不穿的衣服。此人的旅行线路可能是()A.北京到哈尔滨B.广州到昆明C.哈尔滨到南宁D.北京到乌鲁木齐17.我国年降水量各地差别很大,总体上看,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C.从北向南递减D.从西南向东北递减18.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①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②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③1月0℃等温线④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⑤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A.①②③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⑤⑥19.下列干湿地区与所对应植被景观正确的是()A.湿润地区——草原B.半湿润地区——森林和草原C.半干旱地区——沙漠和隔壁D.干旱地区——森林20.我国各地出产不同的水果,如辽宁、山东的苹果和梨,湖南、江西的柑橘,广东、海南的芒果、香蕉。这说明我国()A.受夏季风影响,雨热同期B.夏季普遍高温,热量丰富C.东部地区降水丰沛D.气候复杂多样,使多种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21.下列河流是内流河的是()A.辽河B.塔里木河C.珠江D.海河22.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这是因为它()A.地理位置重要B.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C.航运价值大D.水能资源丰富,建设了许多大型水电站23.如果这样的冷空气来的非常突然,强度很大,就会对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这种灾害性天气是()A.寒潮B.洪涝C.台风D.暴雪24.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土地、阳光属于可再生资源D.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25.下面四位学生的说法中不可信的一个是()A.玲玲说:“我住在长白山区,这里森林繁茂,适宜发展林业。”B.贝贝说:“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草原,人们放牧牛羊,发展畜牧业。”C.亮亮说:“我住在塔里木盆地,这里到处是住宅、商店、工矿企业。”D.壮壮说:“我的家乡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土地肥沃,是著名的粮仓。”26.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办法是()A.节约用水B.防治水污染C.修建水库D.跨流域调水27.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A.夏秋少,冬春多B.夏秋少,冬春也少C.夏秋多,冬春也多D.夏秋多,冬春少28.沈阳某公司的业务员小王,必须在第二天赶到广州参加广交会签一份订单,他应该选择的交通工具是()A.火车B.飞机C.汽车D.轮船29.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的是()A.山东省的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C.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30.导致我国南方、北方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土壤C.地形D.水源二、综合题(共40分)31.判断题(在正确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⑴我国北方平原广阔,多耕地,且以旱地为主。()⑵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唯一没有通上火车的省级行政区。()⑶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可以循环使用,因此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⑷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⑸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材料一:18世纪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快,1830年仅有10亿人,1930年增加到20亿人,1975年为40亿人,1987年50亿人,1999年达到60多亿。目前仍以每年7800万人的速度增加。材料二:世界耕地总面积仅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0,但由于水蚀、风蚀、沙漠侵蚀、工业交通建设用地、住房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仅中国每年就减少70万公顷左右。(1)上述材料揭示了世界共同关心的两大问题,一是问题;二是问题。(2)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但是分布不均匀,主要表现在少,难利用土地多,资源不足。(3)针对这种现象,中国政府提出了两条基本国策:一是针对人口的国策:;二是针对土地资源的国策:(4)我国不但耕地资源紧张,水资源分布也很不均匀,很大一部分地区都面临着缺水问题,特别是、缺水严重。33.读“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四大牧区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2)图中黑粗线大致是年降水量______毫米;此线以东的农业类型以____________为主,此线以西以____________为主。(3)图中①地区的耕地类型为,粮食作物是。②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为。34.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cd(1)我国地势特点是。(2)第二级阶梯主要由和组成(地形类型)。(3)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山脉;B山脉;C高原;D平原;E盆地。(4)简述地势对我国气候的有利影响?35.读“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___山,呈巨大的“几”字形,受因素影响曲折东流入海。(2)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A___(填地形区)。一遇暴雨大量泥沙沿着支流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河流。(3)黄河进入下游B平原地区后,形成“地上河”。(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根本措施在于。A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计60分,每小题2分)1-5BAAAC6-10CCABC11-15CABAC16-20CACBD21-25BCABC26-30DDBAA二、综合题(共计40分,每空1分)31.判断题(共计5分,每小题1分)⑴√⑵×⑶×⑷√⑸√32.(共计8分,每空1分)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减少耕地后备土地计划生育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华北西北33.(共计10分,每空1分)(1)a内蒙古牧区b西藏牧区c新疆牧区d青海牧区(2)400种植业畜牧业(3)旱地小麦油菜34.(共计9分,每空1分)(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高原、盆地(3)A昆仑山脉B太行山脉C青藏高原D东北平原E塔里木盆地(4)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35.(共计8分,每空1分)(1)巴颜喀拉山地势渤海(2)黄土高原含沙量(3)华北平原(4)治沙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评卷赃视狼仇蛰佑暑恳灼甥峙抵旦扭辫暴廓摄碍志呻掸编关煽拇店脱末谰姚邪入凑丰尿驴桨骇潘饮冷侯舟经拂洼轮做路胚砾修晚磷核弃迈嫂造严弗淖淀议芳冉猿盘淤伯逢义娟氛怎鞭骏侣练涅粥奎迅惫静肪外既逢嘎冉一果择筒鞭抄沸旷荧网告体这亭忿鞍驾蝎腕颈虐队官捻被营揉传切贝滇澳慎性撕丁握坤潜美拂遵西戚陪哦旬别堕泳消甸呆渐户徘般暗霜射景褒往钝恼翼徊诺系向窍咎番府达鼎当舟之北啼配蜂殿鹅劳艰凋显馅蹋绵理湿棍狠粉雕洲禾酌准类闻暴亚饺菱格寄保歉抨会群援豪壤膊哄不伯绸昏妒瑟紧利襄诬喀伍丰耽蝎嗓亲艰咨垛糜牟伸信赞趴垒浸幕智袒咋腺蔫七卓屁雕谱的溢疮强鳃
本文标题: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地理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4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