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叙事性散文的结构布局
叙事性散文的结构布局导言:写人叙事情真切,围绕主线娓娓谈散文的写作是学生写作成长历程中的重要环节。散文灵活多样,题材广泛,语言优美,它是中国诗性语言的最好证明。写散文要注意以下几点:散文要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因此散文写作前要有一个情满意溢的过程,也就是情感酝酿的过程,考生的感情体验越强烈,思想越独特,就越容易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并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达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境界。散文写作中要注意谋篇布局。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不散”就是主题要集中深刻。散文取材自由灵活,但必须围绕中心组材,主题思想必须鲜明集中深刻。可以写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但一定要能够揭示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哲理。“形散”也不是杂乱无章,散文的布局有法可依。“链条式”散文的布局:链条式高考佳作欣赏《品味时尚》品位时尚,让我们从“头”说起。小时候,最时尚的发型是平头,那种发型让人看起来精干、聪明。到了理发店,跟理发师傅说一声:“就剃那个最时尚的!”理发师傅二话不说,在你头上操家伙推来推去那么几下,一个清爽爽的平头就“新鲜出炉”了。走在大街上别提多潇洒。时尚如同七彩屏,转瞬间,就变换了它的色彩。平头渐渐退隐,分头则一下子涌现出来。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时尚一族”,他们走着走着就突然那么一甩头,让那时尚的分头分明出来,炫耀着。这功劳恐怕还得益于当时流行的港片吧。周星驰、刘德华、抑或周润发时不时一甩头,抑或时时一阵风吹来,分头前的发梢飞扬,映射着一张张帅气的脸庞。啧啧,那个帅呀,那个时尚呀!于是众多“平头”蓄发以明“分头”之志。等我上高中时,平头、分头早就被时尚给辞退了。取而代之的是“毛毛头”。我记得初次随同学一起去理了个毛毛头回家后,我奶奶很生气。倒不是生我的气,而是生理发师的气,她认为那个理发师可能刚刚出山,不会理发,她一定要去评评理……正当我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自我感觉良好时,同学对我说,你落伍了。我问同学,你的不也是毛毛头吗?又有什么区别?他指出了细微之处。原来他的头发是竖着的毛毛头,直指着天,像一根根“天线”。于是,为了时尚,我也竖起了一根根“天线”。高三了,一团乱糟糟的头发很是让人烦恼,常常是几个星期没好好洗头,一摸,头屑纷飞,我们美其名曰:“下雪了。”时尚,在高三这枯燥的日子里,继续焕发着它的光彩。某日,班长剃了个平头,我们觉得他做作业时挠着平头的样子很酷,而且一挠那个“平头”顿时停滞的笔又飞快起来,而且,不用常洗头。于是,毕业照上,我们班男生全是平头。“头”的时尚还在继续,翻着以前的照片时,想着那时追求时尚的心,会不禁一笑。•[简评]:“时尚”的范围很广,处处都说,难免蜻蜓点水,流于掠影。这位考生很聪明,只拣“时尚”中的“发型”变化,从“头”说起。从平头、分头、毛毛头,再到平头,发型随时尚变化,品味随发型变化,故事随品味展开。语言于幽默之中见深刻,主旨在叙说中发人深省。《邻里》•十几年前的夏天…………•五六年前的夏天…………•这两年来的夏天…………•一个个夏天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我们生活的空间是在不断地变大,但心灵的空间却是在慢慢地变小。剩下的也许就是那个开着冷气或暖气的房间,电视或者电脑。“邻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变成了一个陌生的字眼,被现实洪流熏染的那颗心能否再为他人敞开?•我怀念十几年前的夏天,怀念把充满邻里欢声笑语的弄堂,怀念那些淳朴的乡邻们……《邻里》•小时候邻里是:•和我一起唱童谣的小伙伴,•是隔壁总爱给我做赤豆糕的奶奶,•是对门经常给我打毛衣的姑姑…………(待删改)•长大后邻里是:•一张张冷漠的脸,•一道道冰冷的墙,•一条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待删改)•我时常在想,在农村不断被城市侵占、不断消失的今天,越过小河就真的是故乡了吗?这样美好和睦的邻里关系还能回得去吗?链条式散文的特点一线贯穿,脉络分明内容充实,情节取胜场景要小,情感要深首尾呼应,线索相望场景要小,情感要深抒怀片段示例钢筋水泥中的邻里不再有婚丧喜事时的自告奋勇,也不再有我记忆中的走家窜户。河水依旧流淌,流淌过我记忆里的那个滩涂,岸边洗衣人的身影仍旧在闪烁,只是不知道那身影能否再回到从前,回到我们热闹的儿时。高楼里的生活是宁静的,夏天没有了蛙声蝉鸣,也不再有人相约去乘风凉;没有了饭点时串门“打扰”,也没有了家长里短的闲话琐事。一家人在吃完晚饭就坐在一起看电视,偶尔有人打破一下安静,但很快地就又恢复如初。似乎没有了什么乐趣,也不知道别人的趣事,只呆在那一百多平的屋子里“孤独”的生活着。路上偶遇一人,不相识,各顾各走着,却意外地发现原来是住在同一幢楼,同一个层面,而且还是门对门!“哦,你也住在这啊。”“嗯!”。只一句,便又开门进去了。我是真的怀念过去的邻居了……构思导引•选材角度广•“邻里”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些物,比如松竹梅兰,小河流水,也可以是邻邦。总之,心骛八极,神游万仞,万类皆可入篇章。•线索小而实•线索要小:油盐酱醋茶,烧买洗汰掮都可以与邻人发生关系,产生联系;与物之间,一点情感一丝气息都可以心灵相通;与邻邦之间,文化商品礼尚往来都是情感纽带。但是,无论以什么为线索,只能用一条明线,不可枝枝蔓蔓。•摆脱低幼圈•孩子打架然后平息,邻里小聚唠唠家常,在一起时很快乐,分别后或很平淡,或从友谊角度造作抒怀,都属于幼稚低级。•语言贵平实•不要华丽的词语,不要无病呻吟的抒情,不要矫揉造作的排比。平平淡淡叙事,真真切切感慨,就是打动人的好文章。选材、场景、语言(示范)市中心的老房子里,住着些七嘴八舌的小市民,站在弄堂口就能听见里头夹杂方言的骂语:“你个小赤佬,一天到晚野在外面,还不写作业去!”“死棺材,有种一辈子都别回这个家。”或是在公共楼道的水池边,三姑六婆围聚在那里洗菜淘米,谈论着哪家姑娘该出嫁了,哪家男人又出轨了。说着说着,刺耳的尖叫声就会提前结束一大早的闹剧,而结束语总是那句“哎呦喂,你个死婆娘又开我家的水龙头洗菜!”“我这不是眼神不好,看错了吗!”议论显度量议论要有社会意识,要有个人的使命感,要由小见大,由表及里,由眼前见长远。文字不要冗杂,简练精辟,入木三分最好。邻里在城市的发展中不断地变化着,从原来的同姓亲戚变成见面只是礼仪性互打招呼的门对门,最后又变成互不相识的陌生人。隔着那一扇扇防盗门,邻里之间的沟通是越来越少了,猜忌倒是越来越多了,越来越疏远了。不知道将来,“邻里”这个词,是否还存在着它应有的那份温情……私密性很强的公寓楼里没有欢笑,只有冷冰冰的水泥和玻璃。邻里之间即使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也只是匆匆一瞥,连一句问候也没有。对于邻里的印象只是停留在“这个人我好像见过”这一层面上。俗话说“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现今社会是“猫眼里看人把人看远了”。邻里间永远像是隔着一层什么似的,再也没有从前的亲切。在这钢筋水泥的森林里,邻里间竟是这样的疏离。为什么没有从前的自然快乐?为什么没有过去的亲切熟悉?究竟是世道变了,还是我们变了?邻里间的关系似乎已经是变质了,人与人之间又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样无法彼此信任?难道以后的人际关系,就只剩下血缘抑或金钱?“借物抒怀”散文的布局物人(人事)理(文化、情理)实虚物——是发散点人(人事)——是主体段情理——是立意主旨物:有哪些事物?有什么特点?凝结着什么?象征着什么?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联系?人(人事):什么人?人生活的环境怎样?做着什么事情?着怎样的生活?有怎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理:精神品质,生存哲理,生活理念,对历史对文化对现状有怎样的思考?《邻里》•防盗门、防盗窗、防盗链;•楼道、水池、电梯、健身娱乐器具、信箱、宣传栏、物业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油盐酱醋,酒菜果蔬,晾衣绳、板凳条案等日常生活用品;•抽象的:味道(邻里是一种熟悉的味道)•……………………每次乘电梯,一个人倒还好,要是再多几个陌生人就尴尬了。在封闭的空间里,大家都沉默着不说话,或低头盯着自己的皮鞋,或抬头看着跳跃的数字,心照不宣,都希望尽快跳离出去。这是怎么了?大家都是邻里啊!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可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活里,想体会到这一点是何等的不易啊!•不仅要写物,还要写人,写事,•更要写出一种关系,写出一种状态,•写出一种变迁,写出一种情怀…………
本文标题:叙事性散文的结构布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6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