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7年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1.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科,是狭义的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具体包括三个方面:a.研究来自大学生方面的心理问题:包括在高等教育条件下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一般特点,教学的心理过程,大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形成品德、个性以及个体差异等问题。b.研究来自大学教师方面的心理问题:包括大学教师本身的心理素质,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以及因材施教等。C.来自高等学校师生交往和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学问题。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体系包括哪些?答案: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b.高等学校学习心理研究c.高校德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研究d.高校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原则答案: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知识点: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的标志:始于20世纪初(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植物的灵魂——体育;动物的灵魂——智育;理性的灵魂——德育3.文艺复兴后: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教育与心理学结合的原理原则瑞典:斐斯泰洛齐——《论教学方法》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赫尔巴特:意识阈——统觉团。4.科学教育心理学创始人:美国的桑代克——动物学习实验(19世纪末)..教育心理学的构成:《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5.美国教育心理学派: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调查法(问卷调查,谈话调查),测量法。第二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和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2.自我意识的结构:a.形式: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b.内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c.观念: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投射自我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主要特点答案:自我认知方面:a.认知更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b.自我评价能力的增强,但存在片面性C.自我概念更具有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和稳定性自我体验方面:a.自我体验的丰富性与波动性b.自我体验的敏感性与情境性C.自尊感与自卑感相互交织自我调控方面:a.强烈的自我设计、自我完善愿望b.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反抗倾向C.相对薄弱的自控能力4.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a.自我意识分化(理想我与现实我)b.内心矛盾的出现(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C.内心矛盾的统一(积极统一:主动,和谐;消极统一:被动,自我安慰)5.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如何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答案:A:全面地认识自我..a.通过他人来认识自我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我b.通过自我来认识自己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来认识自我B:正确地对待自我a.积极悦纳自我:积极评价自己,扬长避短b.理智对待自我: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C.乐观憧憬自我:愿景激励C:努力地完善自我a.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根据社会需要、个人特点来确立自我的发展目标b.将理想自我细化为具体的子目标c.培养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自尊指对自我的整体评价,也称自我价值感或自我形象。自信是自我意识(自我肯定)在情感上的表现,是积极的自我评价的主观体验;正确认识自尊、尊重他人及其相互关系,克服自尊过敏现象.知识点1.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2.人的心理包括三方面:心理过程、个性和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爱憎惧)、意志过程个性包括:心理动力(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等)和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状态:如:注意,其伴随整个认知过程。..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心理动力系统。第三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心理概述1.广义的学习:人和动物凭借经验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2.人类的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借助语言和思维的参与自觉、积极、主动的获得经验的过程。3.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a.信号学习:经典条件反射b.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反射C.连锁学习:三级跳d.言语联结学习e.辨别学习:不同颜色、形状辨别f.概念学习:区别鸟、狗与花草g.规则学习:h.解决问题学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a.智力技能(规则):b.认知策略(区分)c.言语信息学习d.动作技能学习e.态度学习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技能领域4.学习的主要理论A.桑代克是联结型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学习是通过尝试与淘汰错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三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B.斯金纳的学习理论(联结型)操作行为和应答行为操作行为即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强化:能增加反应概率的一切事件正强化:为得到满意的刺激而行为负强化:行为的出现能消除厌恶刺激(惩罚)C.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认知型)学习的实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学科的知识结构)提倡:发现学习理论D.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意义的学习的条件:材料的逻辑意义(逻辑意义,潜在意义,心理意义)积极的心理倾向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中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有意义的学习的类型:代表性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高级)发现学习提倡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5.学习理论新进展A.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的对象:榜样(活的榜样,符号榜样(象征性榜样),诫例性榜样(言语性榜样))观察学习的类型:直接的,抽象性的,创造性的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运动再现,动机过程三种强化:外部强化:他人对示范行为的评价..替代强化:他人对示范者的评价自我强化:学习者本人对自己再现行为能力的评价B.建构主义学习观知识观:知识具有相对性学习观:学习是建构学生观:不可能空着脑袋进教室第四章高校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1.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用以说明事物的意义,回答“是什么”类问题的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关于怎样完成某类活动的知识,回答“怎么办”类问题的知识,又称操作性知识。可分为智慧技能、策略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学习符号学习:学习符号的意义,如学习单词概念学习:学习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如学习“鸟”命题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学习几个概念的关系,如学习规则学习机制及形成:机制:同化(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形式:下位学习:一般到具体,有:派生类属-指派关系相关类属-有联系,可多种上位学习:具体到一般并列学习:新建某种联系3.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分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言语学习和(智慧技能、认知策略)4.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解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努力管理,他人支持的管理元认知:对认知的认识。5.有效复习的方法:a利用无意(随意)识记和有意(不随意)识记B排除相互干扰C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D多种感官参入E复习形式多样化F画线6.运动技能:有意识、有目的的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某类任务的操作活动方式7.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的定向、模仿、整合、熟练。8.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运动技能?A.准确的示范和讲解B.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练习曲线及共同点:先快后慢,中间常出现高原期高原现象:在练习中期,练习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过度学习:150%的学习量C、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内、外反馈)D、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第五章: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1.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同一个体身上)2.学习迁移的分类:按影响:正迁移与负迁移,零迁移按方向: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按水平: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按内容: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按范围:近迁移与远迁移3.模仿他人,不属于迁移。4.几种经典的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最早关于迁移的假说,它的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创始人是德国的沃尔夫。迁移是通过对各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学习的意义在于训练,学科学习重在形式。共同要素说:创始人桑代克,奥斯古德提出三维迁移模式。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迁移。共同要素或共同成分是指共同的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内容。经验类化说:贾德的水下打靶试验。不仅看到了学习情境的特点对迁移发生的影响,更强调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在学习迁移过程中发挥的能动作用。关系转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的“小鸡觅食实验”。学习者顿悟两个情境的内部关系。5.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a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学习材料、学习情境、学习目标的相似性。b已有经验的概况水平:c认知技能与策略:分析概况能力和元认知策略d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一定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6.高校学生迁移能力的促进:学校教育的价值不单单在于授之以鱼,简单的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A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为迁移而教B科学精选教学材料:材料要具有时代性;要具有迁移的价值。C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结构化原则,一体化原则和网络化原则D有效设计教学程序:知识的传授要遵循一般到个别,抽象到具体的组织原则;要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E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要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1.问题的定义:在心理学上是指那些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处理,而必须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2.问题三要素:给定: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问题的最终结果障碍3.问题的分类a精确问题与模糊问题精确问题:界定清晰或结构良好的问题。问题的三要素明确,解决途径单一模糊问题:界定含糊或结构不良问题。问题要素中至少有一个不清晰,解决方案可以多个。b.呈现型问题、发现型问题与创造型问题3.创造力的定义: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各种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力的种类:前创造:创造的萌芽或准备阶段潜创造:具有个人意义的创造真创造:具有社会意义的创造4.问题解决的策略A算法策略:逐一尝试B启发策略:手段-目标的分析策略;目标递归策略;类比策略。5.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A有关的知识经验B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C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D酝酿效应E原型启发..F情绪和动机状态6.促进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A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B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思维策略C养成学生迁移与灵活运用知识的习惯7.高校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影响创造力的因素知识与创造:创造需要运用知识,但僵化的知识妨碍创造智力与创造: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人格与创造性:创造性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比其和智力的关系更紧密,如责任心、自信、独立性、宽容心、韧性与合作精神。创造力的开发训练: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激发问题意识与开发创造力运用创造性思维规律开发创造力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思维(五对十种)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分析思维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发散思维的品质: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第七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含义:由学习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2.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或调整功能3.学校情境中的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4.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对学习行为的启动、维持和监控作用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A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致: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佳。B学习材料难度不同,个性
本文标题:2017年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8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