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寿阳曲·潇湘夜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曲元曲,元代具有创造性的文艺。包括剧曲(杂剧)和散曲。剧曲:杂剧的曲辞,是戏剧这一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韵文大家族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散曲散曲(乐府、今乐府)有小令和套数两种体裁。小令(叶儿):曲短小精炼。源于晚唐五代,依一个曲牌填写一支小曲,是词的发展。套数(套曲、散套):由不同曲牌同一宫调的若干支小曲联缀成套。有关元曲的知识•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天净沙·秋思》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代表作品:《天净沙·秋思》、《汉宫秋》、《东篱乐府》解题马致远以潇湘八景为题写了八首小令,题目分别为: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寿阳曲•潇湘夜雨》是马致远的又一支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潇湘,指湘江中游与潇水汇合的一段。或作为湘江的别称,因湘水情深而得名。这首小令写于作者由江西至湖南之时。渔灯暗,客梦回。•夜深时分,江中的渔火点点,若明若暗,旅居客乡的游子梦回故乡。开篇交代了时间——,地点——,景观——,主体——。深夜江上渔火客居者的意象奠定了诗的基调(淡淡的客愁)。“暗”字写出了夜晚“渔灯”的,巧妙地体现了题目中的特点,同时,以“暗”字开篇,为全曲奠定了的气氛。“渔灯”赏析黯淡感伤昏黄黯淡“夜”一声声滴人心碎。。•在静夜中滴答滴答的雨声,仿佛不是滴在江面上,而是落在离人的心坎上,令人肝肠寸断,分外心碎。•非常直白地抒写了诗人的精神世界。•这“一声声”的雨滴不但衬托出了夜的,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雨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碎”静谧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五更时辰,一叶孤舟,离家千里万里的游子清泪涟涟。•“孤舟五更家万里”中的“孤舟”明写舟,暗写人,暗写离人的,这是借景来间接抒情;“五更”言夜之,说明诗人深夜不能眠,也从时间上间接烘托了“孤”的心情;“万里”则言离家之。这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写出了离人在深夜的之感,是间接表现“心碎”。孤单和孤苦深远孤独寂寞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五更时辰,一叶孤舟,离家千里万里的游子清泪涟涟。•“是离人几行清泪”中的一词点出了“孤”的由来,而是孤寂感情的外现。这一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思家的痛苦,是“心碎”的具体情状。“离人”“泪”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五更时辰,一叶孤舟,离家千里万里的游子清泪涟涟。•离家之远,孤身之苦,思乡的愁绪涌到心头,仿佛一把柔软纤薄的剑插在心上,刻入骨髓的苍凉凄苦、难以排遣和诉说的孤独凄凉、寂寞的“离情”尽在几行“清泪”中。•最后直抒胸臆,点明主旨。总结作者紧扣题目中的“夜雨”来写,而词中无一“夜”字,但读者明白地感受到是夜:是夜,是夜,更点明是夜。同样曲中也没有一“雨”字,但分明感受得到雨。作者以夜为背景,以雨为媒介,形象地写出了离人的破碎之心,沉痛悲切,动人心魄。“渔灯暗”“客梦回”“五更”
本文标题:寿阳曲潇湘夜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87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