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1doc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一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本节课,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习后续内容(如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内容上还是能力培养方面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乐趣,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会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难点为: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心理特点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2.学生的知识结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图形的面积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三、教法学法1、教法: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是知识成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结合本节课实际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和观察试验法。2、学法: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以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全过程,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为了能最大化的落实教学目标,有效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我从实际出发,设计了五个环节的教学内容。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图片分别是学校的伸缩门、教学楼的楼梯扶手、活动的衣架。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图片中有哪些你学过的图形呢?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很容易的看出这些图片中含有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接着我会问你会求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呢?通过问题的设计,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课题。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两个活动进行教学)活动一数方格,引出猜想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彩纸,在方格纸上数一数,并告诉学生一方格为一平方厘米,不满一格都按半格计算。在学生数格完成后将自己的结果填在表格内,认真观察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同学们可以看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并且可以得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学生已经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是长乘以高,这时我启发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底乘以高呢?进而提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刚才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一个平行四边形很大很大的时候,我们也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通过数格子的方法使学生做出猜想,通过求一个很大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一起学生的思考,进入验证猜想的过程)活动二割补法,验证猜想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为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由于前面在数格子时已经有同学提到用割补的方法来求面积,所以我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在学生完成后,选出代表讲解自己的剪拼过程,大多数同学都是过平行四边形的一点做高,沿高剪下一个三角行再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着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沿高剪开?2.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3.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小组结合,互相讨论。在学生讨论完成后,自由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对推导过程进行总结: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的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学生经历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探究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数学活动,把探究的科学方法与探究的数学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下面进入教学过程第三个环节3.反馈练习,加深理解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垫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置以下三个方面的练习基础练习教材第82页的第2、3题(基础练习的设计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练习,是对学生的检验,使学生有目的的掌握知识点)巩固练习1.它们的面积相等吗?通过两个等低等高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看看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加深学生对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理解,然后让学生思考: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对应相等吗?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知道在平行四边形中只要高和底相等则面积也相等,但是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底和高不一定相等)拓展练习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米,高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画出它的角平分线,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这样的设计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为下面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做铺垫.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课堂小结,反思评价本环节我通过数学小日记的形式进行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你的结论是什么?你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又是什么?师生间合作小结,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学习观,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通过初步懂得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一节课结束之后,课后作业是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的最佳途径,下面进入教学过程最后一个环节5.分层作业,巩固提高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的基本应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选做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更深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板书设计我的板书分为三部分,左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中间是例题,右边是学生的演板区,这样的板书能够体现本节课完整的知识脉络,清晰直观,让学生很容易知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本节课,我力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亲自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本文标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1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3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