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7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测试题
-1-2017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测试题(100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6·重庆模拟)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膜上可合成ATPB.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C.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D.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概念模型【解析】选D。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以及光反应产生ATP在生物膜上进行,A正确;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性激素是在内质网中合成的,故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B正确;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如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C正确;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是磷脂分子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属于物理模型,D错误。2.下列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解析】选B。首先依据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的特点,确定磷脂双分子层应该是“尾”与“尾”相对,排除A、C项;D项在膜的两侧都没有糖蛋白;B项在膜的外侧有糖蛋白存在,故B项正确。【知识总结】与细胞膜有关的内容-2-(1)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其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质。(2)细胞膜的不同功能由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3)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5)细胞膜的生理功能:选择透过性。3.(2013·福建高考)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熟悉质壁分离的实验现象及结论。(2)正确分析对照实验得出NaCl和茉莉酸在该实验中的作用。-3-【解析】选C。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实验的原理、实验现象及对照实验的设计。A项,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证明了成熟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故正确。B项,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后,液泡体积变小浓度变大,故正确。NaCl和茉莉酸在该实验中都是自变量,①③组形成对照,证明NaCl能够引起胡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①②组形成对照,得出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故C项错误,D项正确。4.(2016·贺州模拟)下列不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是()A.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B.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C.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D.细胞膜糖蛋白的识别过程【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两点:(1)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细胞膜上成分(磷脂、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凡涉及成分运动的都体现膜的流动性。(2)糖蛋白的识别过程无成分的运动。【解析】选D。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涉及细胞膜被分到两个细胞中;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涉及磷脂等成分的融合;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伸缩,这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糖蛋白的识别过程与流动性无关,流动性是细胞膜上成分的移动,因此D项没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5.将小鼠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红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4-A.KNO3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小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B.与b点相比,a点对应时刻的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大C.ab段细胞失水使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KNO3溶液,从而出现bc段的变化D.b点对应的时刻,KNO3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解析】选D。由图可知,红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刚开始时体积减小,说明KNO3溶液的浓度大于红细胞内液的浓度,因而KNO3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大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A项错误;与b点相比,a点对应时刻的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小,因而发生渗透失水导致体积减小,B项错误;ab段细胞发生了失水,但不是导致bc段变化的原因,bc段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红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导致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增大,C项错误;b点对应的时刻,KNO3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细胞得失水分处于动态平衡,D项正确。6.(2016·临沧模拟)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与脂质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D.细胞完成分化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解析】选B。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流动镶嵌-5-模型认为生物膜以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有的镶嵌在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其通透性大小与许多因素(如温度等)有关,并不是稳定不变的。【知识总结】高中生物中细胞膜流动性的具体表现归纳(1)植物细胞出现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2)白细胞吞噬病菌。(3)变形虫捕食和运动时伪足的形成。(4)草履虫取食过程中食物泡的形成以及废渣的排出。(5)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裂过程。(6)细胞杂交时的细胞融合。(7)红细胞通过狭窄毛细血管时的变形。(8)精子细胞形成精子的变形。(9)受精过程。(10)变形虫的切割实验。7.(2016·双鸭山模拟)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B.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细胞会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C.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够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解析】选B。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用的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因此不能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细胞液有一定的浓度,因此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6-水,细胞会吸水膨胀,但由于植物细胞最外侧细胞壁的保护和支持作用而不会破裂;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细胞后,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由于细胞的快速失水而导致细胞死亡后,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方法技巧】有关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分析(1)从细胞角度分析。①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才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②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2)从溶液角度分析。①在溶质可跨膜运输的溶液中(如KNO3溶液等)细胞会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②在溶质不能跨膜运输的溶液中细胞只会发生质壁分离,不能自动复原。③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但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不再复原。8.(2016·济南模拟)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没有设计对照实验B.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C.该实验可用来探究细胞液的浓度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的实验结果相同【解析】选C。在此实验过程中,细胞质壁分离前后和复原形成前后自身对照,A错误;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植物细胞不断失水,细胞液浓度不断增大,故吸-7-水能力逐渐增强,B错误;细胞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吸水情况不同,在高渗溶液中失水皱缩,等渗溶液中保持原状,低渗溶液中吸水膨胀,所以该实验可用来探究细胞液的浓度,C正确;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但浓度过大时,会引起植物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不能再发生复原,D错误。9.(2016·百色模拟)用酶解法除去新鲜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将其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原生质体一定不发生()A.质壁分离B.渗透失水C.颜色加深D.吸水力增大【解析】选A。由于不存在细胞壁,看不到质壁分离现象。原生质体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失水,液泡颜色加深,细胞液浓度上升,吸水力增大。10.(2016·桂林模拟)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漏斗下口用半透膜封住(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漏斗内外均为蔗糖溶液,液面已经稳定在图示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漏斗内外溶液浓度相等B.此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半透膜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扩散的水分子数相等C.若将漏斗中的h段溶液全部抽走,使内外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内外液面高度差还会恢复到h-8-D.若将漏斗迅速下移h的距离,使内外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内外液面高度差还会恢复到h【解析】选B。由图分析可知,漏斗内液体浓度应该高于外侧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后,单位时间内通过半透膜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扩散的水分子数相等;若将漏斗中的h段溶液全部抽走,使内外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内外液面仍会出现高度差,但会小于h;若将漏斗迅速下移h的距离,使内外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内外液面也会出现高度差,但不会恢复到h。11.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B.若该细胞处于质量分数为40%的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解析】选D。图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将细胞置于清水中时,A仍保持不变。若将细胞置于质量分数为40%的蔗糖溶液中,与图示相比,A不变,但因失水更多而使B减小,所以B/A值将变小,因而该值可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图中A表示细胞的长度,B表示原生质体的长度,而不是液泡的长度。12.(能力挑战题)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9-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浓度(mol/L)0.150.20.250.3质壁分离状况不分离刚分离显著显著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A.≥0.2B.≤0.2C.0.2D.0.15土壤溶液0.3【解析】选C。由表格信息知,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约为0.2mol/L,该植物要能在乙地生长,则必须保证能正常吸水,即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延伸探究】若把上述植物移植到溶液浓度为0.3mol/L的土壤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提示:植物过度失水而萎蔫,甚至死亡。13.(2016·天水模拟)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跨膜运输(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和非跨膜运输(胞吞和胞吐)。下列有关物质进出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A.依据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过程中耗能的就是主动运输B.依据物质浓度梯度,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一定是自由扩散C.依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是协助扩散D.依据跨膜的层数,跨膜层数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解析】选D。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均消耗能量,A项错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B项错误;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方式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C项错误;胞吞和胞吐为非跨膜运输,跨膜的层数为0,D项正确。-10-14.(2011·全国卷)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解析】选C。甲组置于完全营养液中,与细胞等渗,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乙组置
本文标题:2017届-人教版-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68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