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1中国当代文学史《一》当代文学的起步——1949-1976年当代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语境。第一讲:文艺体制的一体化倾向和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之间艰难行进的1949——1976年文学1: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A:时间: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B:内容;大会听取周恩来的政治报告、郭沫若的《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报告,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选出了由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联领导结构。大会期间,茅盾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报告.周扬作了《新的人民的文艺》即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周扬特别强调了解放区的文学传统。周扬作了《新的人民的文艺》即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周扬特别强调了解放区的文学传统。“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文艺的方向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坚决地实践了这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这些讲话\报告连同其他有关的发言和专文,全面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确定了新时代的为工农兵服务、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文艺总方针。评价:①:这是一次全国范围之内的文艺队伍的大会师,标志着文艺界的空前大团结和大统一。②:这次大会,明确了建国后文艺的方针、任务、起到了继承革命文艺传统,动员广大工作者为创造新时代文艺而奋斗的重大历史作用。③: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虽表明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已经建立,新的文艺领导体制已经建立,但它并不意味着文学自身内部思想斗争的结束。思考:在第一次文代会上,从茅盾和周扬的报告中,关于当代文学的传承问题,你发现了什么?2:第二次文代会的召开:1):时间地点以及与会代表:1953年9月23至10月7日,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毛泽东、2朱德、刘少奇、周恩来接见了全体代表。周恩来作了题为〈为总路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周扬的主报告题为〈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报告中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确定为整个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强调作家必须首先写光明、写正面人物,认为“当前文艺创作的最重要的、最中心的任务是表现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同时反对人民的敌人…创造正面的英雄人物,是为了以这种人物去做人民的榜样,以这种积极的、先进的力量去和一切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落后的事物作斗争。”指出:“自电影《武训传》批判以后,我们对文艺创作中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以及文艺创作中的粗制滥造、不负责任的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这是完全必要的。”3):“第二次文代会”成果以及影响评价A:明确了文艺创作在社会主义过度时期的任务,比较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创作的有关问题,并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塑造英雄人物形象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B:这对此后的文艺创作和批评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诗歌、散文和小说、戏剧领域等各个文学领土里,一种新的文学范式已经出现,那就是颂歌的样式,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权利话语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几次文艺批判运动:1):对《武训传》的批判(50年代)《武训传》简介:传记体影片,50年12月在全国上演,主人公武训是清朝末年真实的历史人物,出身于山东一个贫寒之家,行乞讨兴办义学,受到统治者的赏识,清朝皇帝曾褒奖他:“乐善好施”,影片在开始和结尾处,对武训有所批判,但从总体上来讲却是肯定的。1951年3月,影片升温之时,中共中央——发文要求开展对这部电影讨论,〈〈人民日报〉〉、〈〈文艺报〉〉相继发文批评这部电影。《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指出:“《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当时批判社论原文:“象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获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卑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应当歌颂的吗?”社论特别指出“对《武训传》的歌颂”竟然至如此之多,说明了我国文化的思想混乱到了何等的程度”于是,从11日起,全国文艺界进行了范围广泛、声势浩大的整风学习运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文艺思想。此次批判的后果以及影响:50年代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以及以后一系列的文学批判运动,开了以政治运动对待思想批判和文艺争鸣的先例,开始了以政治思想批判取代文艺论争的做法。2):1954,1955毛泽东先后发动的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和胡风及其所谓的“反3命集团”的批判。性质:上述所列“五四”新文学传统和解放区文学传统矛盾冲突的又一次尖锐激烈的碰撞。过程:俞平伯一生研究《红楼梦》,深受“五四”熏陶,是现代很有影响的一位红学家。解放后,他把20年代的《红楼梦辩》做了;饿修改,更名为《红楼梦》研究,同时将集中发表的文章汇编成《〈红楼梦〉简论》出版,应该说,他在学术研究上有很多开创性的贡献,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而他的“红学”研究之所以酿成一场全国性的批判运动,是有其特定原因的.事件过程:过程:俞平伯一生研究《红楼梦》,深受“五四”熏陶,是现代很有影响的一位红学家。解放后,他把20年代的《红楼梦辩》修改,更名为《红楼梦》研究,同时将集中发表的文章汇编成《〈红楼梦〉简论》出版,应该说,他在学术研究上有很多开创性的贡献,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而他的“红学”研究之所以酿成一场全国性的批判运动,是有其特定原因的.俞平伯受批判的原因原因:1:不合时宜。在于他研究的方法乃至观念颇受胡适的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推崇实验和证据。在50年代特定的政治文化语境中,这显然是不合时宜。(不识时务).原因之二:研究方法与第二次文代会所确定的研究规范的背离俞的形式主义的实证和实用主义的考证方法。李和蓝在〈文史哲〉和〈光明日报〉上对俞的研进一步提出批评,李和蓝根据第二次文代会确立的现实主义原则来评价俞对〈红〉的研究,原因之三::研究方法与第二次文代会所确定的研究规范的背离认为俞违背了这一原则,从主观唯心论出发,以反现实主义的观点,因袭旧红学家们所采取的脱离社会和作者身世的形式主义考证方法,将小说内容归结为“色”、“空”观念,曲解了作家的创作方法,否认了“红”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否认了“红”反映的是典型的社会的人的悲剧,肯定“红”个别家庭和个别人的悲剧,把“红”歪曲成一部自然主义的写生的作品此次运动的影响:1:这场运动和斗争从对俞的批判深入到对五四以来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中胡适思想影响的批判,由学术探讨扩大到政治问题,由古典文学研究扩大到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由文学研究领域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意在清除所谓社会生活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远远超出了捍卫现实主义原则的学术范畴,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2:在批判俞的“红”期间,还正式公布了“胡风先生的观点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分歧”,引发了接踵而来的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运动。4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A:批判的性质:是建国后第三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此次批判的影响:实践证明,胡风的文艺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切中我国国情的,至今尚有生命力。而1955推向高潮的对胡风文艺思想政治上的批判,将本来属于文艺思想范畴的论争等同于政治斗争,彻底混淆了人民内部与敌我之间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这次批判运动,规模声势浩大,涉及面之广,牵扯人员之多,远远超过此前历次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想斗争。不仅造成胡风等人极大的人身痛苦,而且主张了“左”倾文艺思潮的膨胀,给当代文学带来了巨大创伤。将本来属于文艺思想范畴的论争等同于政治斗争,彻底混淆了人民内部与敌我之间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这次批判运动,规模声势浩大,涉及面之广,牵扯人员之多,远远超过此前历次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想斗争。不仅造成胡风等人极大的人身痛苦,而且主张了“左”倾文艺思潮的膨胀,给当代文学带来了巨大创伤。3:“双百方针”的提出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A:“双百方针”提出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以及内涵:当时的国际背景当时的国际背景是:苏联发生的巨大变化,尤其是赫鲁晓夫倡导的改革,使苏联社会和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政治思潮上获得新的解放。苏联文艺界也随之解放的文艺思潮,开始摒弃长期忽视艺术特点的文艺理论。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工作重心转移(群众性的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思想文化领域呼吁发扬民主,知识分子积极性需要调动。科学文化生产力需要解放。)“双百”方针的哲学基础是辨证唯物论的对立同统一学说。毛当时引证列宁的话说“对立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从这种观点出发,我们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1956、5、2毛泽东纵览全局,运筹帷幄,因势利导,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在贯彻过程中批评了来自“左”的方面的干扰,亲自指导并推动了“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双百方针”的内涵他对”双百方针”的内涵也作了经典性的说明:“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讨论.利用行政的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5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影响和收获:①:实践证明。“双百”方针是发展、繁荣我国科学和文学艺术的最正确、最科学的方针。它的提出,在新中国文学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学术思想和文艺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文艺创作的兴盛和繁荣。②:在“双百方针的推动下,首先是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得到深化,直接批评了文艺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许多文章结合实际,集中阐述了对现实主义问题的再认识。批评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定义中的缺点,强调在处理文艺和政治的关系上,不要忘记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双百方针”的影响在“双百“方针的推动下,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创作实践方面,则出现了”干预生活“和“人道主义”两股彼此相应的文学潮流,并在创作和理论批评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干预生活“的提法“干预生活“的提法从苏联传来后,为新中国文艺界广泛认同。当时已经译介到中国的苏联的《真理报》专论《进一步提高苏联戏剧的水平》指出:”积极干预生活——这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的战斗口号。对当代一些最尖锐的问题采取畏缩态度,是与这种艺术完全背道而驰的。勇敢地提出广大劳动人民关注的问题,鼓舞人心地表现生活的真实,矛盾的冲突,反映历史创造者——人民的活动,并善于看到我国的明天——这就是语言艺术家的崇高使命。”1956年1月,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小说组开会,讨论《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尼古拉耶娃》,《区里的日常生活》(奥维奇金)《被开垦的处女地》(肖洛霍夫)这三部作品。文艺界许多领导人也参与讨论。他们号召中国作家学习苏联作家勇于干预生活的精神,勇敢地揭露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我们的创作水平。“干预生活”提出后的影响1: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特写、诗歌、散文、戏剧、杂文-、短篇小说等多种体裁都产生了一批干预生活的作品。其中如黄秋耘的杂文《刺在哪里》,《不要在人民疾苦面前闭上眼睛》,邵燕详的诗歌〈贾桂香〉〈〈多盖些工厂,少盖些礼堂〉〉〉,杨履方的话剧〈布谷鸟又叫了〉《海默的电影〈洞箫横吹〉以及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何又化的〈沉默〉,李国文的〈改选〉南丁的〈科长〉,耿龙祥的〈入党〉,李准的〈灰色的帆蓬〉刘绍棠的〈西苑草〉等短篇小说,都深受读6者欢迎。有的作品如〈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还因遭到某些反对而引起激烈的争论。文坛上一时呈现出多年来未能有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人道主义”思想潮流人道主义也跟苏联的影响有关。自然,人道主义有其特定时代
本文标题: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7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