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中建史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汇总
来自刘景山_Mr丶Shy童鞋一.我国历代各朝宫殿发展趋势是怎样的?1.规模渐小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空间层次,门、殿增多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二.概述唐宋与明清斗拱的不同特点。唐宋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都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三.谈谈《考工记》“营国制度”及对后世的影响。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其被认为是当时诸侯国都城规划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以后无论是隋唐都城长安、元明清都城北京,还是中小城市,都留下了《考工记》王城规划的痕迹。四.写出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构件名称台基、木头圆柱、开间、横梁、斗拱、彩画、屋顶、山墙、藻井。五.中国古建筑庭院布局的特点(答案不唯一。最好自己去找)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六.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答: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刘景山_Mr丶Shy来自李灿童鞋1:中国佛教石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3)总体面积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4)由于建筑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5)除石窟本身之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2:概述宋代材份制与清代斗口制的异同。宋代材分制: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材的高宽比为3∶2材分八等:据等级之别而用:一等材6寸x9寸八等材3寸x4.5寸柱径大小已被确定:2个足材到3材即42分…45分之间清代的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开口的大小。一个斗口为10分(比宋计算方便)材分十一等:1-4等:没用过;5-6等:大殿;7-8等:厅堂;8-9等:亭、榭。9-11等:给装修用3:试述中国古代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古代建筑都是砖木结构比较多取于自然建于天地之间服务于人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充分的体现了“天地人”一体的理念4:元大都的规划特点元大都都是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的,城的轮廓接近方形以及有规律的街巷布置,中心地带设立钟楼和鼓楼。皇城东面设太庙,西面设社稷坛,门外加瓮城。5:嵩岳寺塔的建筑特点塔身呈平面等边十二角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建有密檐15层,高40米,次塔最下为低平台座。上建划为二段之塔身,下层塔身平素,无门窗及任何装饰。密檐出挑都用叠涩,未用斗拱。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以木楼板隔为10层。塔身外轮廓有缓和收分,呈以略凸之曲线。密檐间距离逐层往上缩短。来自蒙政杰童鞋3.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书:佛光寺大殿体现出宏伟雄大的唐风。斗栱尺度巨大,屋面坡度较平缓,柱高与面阔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采用侧脚、生起、卷杀。色彩温润明朗,朱柱素壁。门窗装饰简洁,采用直棂窗,基座低矮用青砖包砌。网上:唐代建筑总体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①柱础矮平②柱高约等于明间面阔,柱身较矮③斗栱尺度大,补间铺作数量少④屋面坡度平缓,出檐深远⑤建筑装饰简洁有力9.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①斗拱的结构机能大大减弱,成为纯装饰构件。②斗拱的比例大大缩小,补间铺作的数量增加③柱的比例细长了(唐宋1:8-1:9,清1:10)④屋面举折加大,坡度变陡,出檐深度减小⑤柱的升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了佛寺中国化的过程①佛教在东汉初期正式传来中国,此时的寺院布局仍按印度及西域样式的以佛塔为中心只方形庭院平面。②佛教在两晋南北朝进入了多方开拓,多元发展的时期。此时佛寺采用“前塔后院”的布置方式,从整体上看很大程度上已经中国化。③隋唐时期佛寺仍采用对称布局。殿堂已成为全寺的中心,而佛塔则退居到后面或一侧,自成另区塔院。④隋唐之后,佛寺建筑继续民族化发展。北宋东京城的特点①三重城,每重城墙之外都有城壕,城门之外有瓮城,上建敌楼和城楼,设防御用马面②布局开放,取消包围里坊和市场的围墙,取消宵禁③临街设店,聚行成街④更新建筑类型,城市生活多样化,出现瓦肆。⑤设置了专门的消防队和瞭望台用以防火⑥四水贯都,对城市用水、漕运、排水有益。《营造法式》及其成就《营造法式》是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颁刊的一部建筑典籍,是一部由官方向全国发行的建筑法规性质的专书。全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北宋以前的经史群书中有关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史料加以整理,汇编成“总释”两卷。第二部分,按照建筑行业中的不同工种分门别类,编制成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即“各作制度”共十三卷。第三部分,总结编制出各工种的用工及用料定额标准,共十五卷。第四部分,结合各作制度绘图一百九十三幅,共六卷。《营造法式》总结并规范了古典模数,材制。使得古典模数的使用,延续于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中,利于建筑技术的发展来自史铭徐童鞋1魏晋山水诗对园林有何影响?在山水田原诗画的影响下,造园风格开始转变,由直观地模写自然山水的造园风格,向以体现山水神韵为主的写意山水造园转变,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风格。2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清式彩画主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种坛庙的主殿、堂、门等粉线或加晕。旋纹。虫鱼、异兽、流云、博古等绘画及各种万字、回纹、夔纹、锦纹等为图案为画题。3儒家礼制对中国皇家园林的影响。中国皇家园林的宫殿部分手儒家礼制的影响:儒家主张中正有序,上下有別,故有建筑平面布置的方整对称,建筑群体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形制,注重用建筑体现尊卑礼序,建筑的开间、形制、色彩、脊饰,都有严格的规定。而在景观布置中,由于儒家的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观点,将景观与人相联系,与环境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突出了意境美和自然美。注重山水的结合。4宋式建筑的风格特征宋代建筑柱身比例增高,开间成为长方形,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5唐长安城的特点是什么?唐长安城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正对称,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划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市集位于东西侧分为东市西市;道路两旁中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来自小翔童鞋4.我国历代各朝宫殿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答:1.规模渐小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空间层次,门、殿增多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5.概述唐宋与明清斗拱的不同特点。答:唐宋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都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14.概述颐和园的总体布局和组景特点。答:颐和园布局根据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一、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二、万寿山前山部分;三、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四、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四千余亩,水面占四分之三。2)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布置了一片密集的宫殿,主要是召见群臣、处理朝政之所及寝宫。建筑群平面布局严谨,采用对称和封闭的院落组合,属于宫廷格局而无园林气息。3)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转入前山,顿时豁然开朗。前山中心地段布置排云阁和佛香阁,为全园主体建筑。两侧有若干组院落,临湖傍山一带散置各种游赏用的亭台楼阁,都依山自由布置。4)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水面狭长而曲折,林木茂密,环境幽邃,和前山旷朗开阔形成鲜明对比,后湖东去尽端深藏一幽静水院,富于江南园林意趣。附送园林小知识:一.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1)园林布局2)水面处理3)叠山置石4)建筑营构二.园林布局的特点:1主题多样2隔而不塞3欲扬先抑4曲折萦回5尺度得当6余意不尽三.风景建设的原则和手法:1)巧于因借2)旷奥兼用3)塑造意境四.唐宋至明清的园林与风景建设的特征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识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唐宋至明清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继承和发展。1理景的普及化2园林功能生活化3造园要素密集化4造园手法精致化15.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形式。答:我国木构建筑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变体和局部利用斜杆组成三角形稳定构架的做法。穿斗式木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延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抬梁式:柱头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住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多用于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21.试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园手法。手法:1.主题多样:园林分成若干景区(或院落),每区各有主题2隔而不塞:各景区之间虽分隔而不闭塞,彼此空间流通3欲扬先抑:运用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小衬多的手法4曲折萦回:观赏路线不作捷径直趋,而是从曲折中求得意境之深、意之远5尺度得当:建筑体量化整为零,灵活处理对景物环境烘托和空间尺度关系6余意不尽:采用联想手法,拓宽景域的想象与感受7远借邻借:借圆外景物补园中不足26.中国建筑开间的特点。答:我国目前大量建造的砖混住宅,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3米。规定较小的开间尺度,可有效缩短楼板的空间跨度,增强住宅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性。为了保证建成的住宅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住宅的进深在设计上有一定的要求。进深大的住宅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目前我国大量城镇住宅房间的进深一般都限定在5米左右,不能任意扩大。在住宅的高度(层高)和宽度(开间)确定的前提下,设计的住宅进深过大,就使住房成狭长型,距离门窗较远的室内空间自然光线不足。开间5米以上,进深7米以上的大开间住宅可为住户提供一个40——50平方米甚至更大的居住空间,与同样建筑面积的小开间住宅相比,承重墙减少一半,使用面积增加2%,便于灵活隔断、装修改造。虽然小开间住宅存在着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弊病。因为开间小,在住宅建筑面积中,承重墙、柱的结构面积相对较大,增加了有效使用面积;同时由于开间小,房间分割过小,不适应家庭居住行为变化的要求,而且住房很难自行改造。28.斗拱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起什么作用,请用简图表示出“斗”、”拱”。答: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是斗拱的初创时期。斗拱先用于柱顶,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出现。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枋交搭在一起。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就是斗拱经历了由主要作为承重结构——同时作为承重结构和装饰结构——完全作为装饰结构。1.谈谈《考工记》“营国制度”及对后世的影响。答: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
本文标题:中建史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5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