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工业工程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报告姓名:班级:指导老师:提交日期:成绩:课程设计报告目录一、课题的背景................................................................................................4二、实验的目的和意义.....................................................................................4三、工作研究理论及方法..................................................................................4四、课程设计的要求.........................................................................................5五、折纸篮加工流程设计及人员分配...............................................................6六、折纸篮现行工序,改进及生产线平衡........................................................7七、质量控制及现场管理.................................................................................14八、总结...........................................................................................................15一、课题的背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1级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在其大三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过《基础工业工程》和《生产运作与管理》等相关课程,所以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有相当的基础,但是对于实际的操作尚有欠缺,因此为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迫切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实际的操作,真实的感受IE知识的实际应用,故安排此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二、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工业工程方向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学习《现代制造技术》、《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仓储与运输管理》、《运筹学》、《统计学》等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加深对工业工程相关课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现代制造技术中的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使学生掌握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正确应用质量管理方法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熟练运用常用的统计工具,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相应的软件使用技能。三、工作研究理论及方法1.程序分析依照工作流程,从第一个工作地到最后一个工作地,全面分析有无多余,重复,不合理的作业,程序是否合理,搬运是否过多,延迟等待是否太长等问题,通过对整个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改进现行的作业方法及空间布置,提高生产效率。此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我们小组主要用到的程序分析方法有“5W1H”提问方法和“ECRS”四大原则。2.秒表时间研究在一段时间内运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对操作者的作业执行情况进行直接,连续地观测,把工作时间和有关工作的其他参数,以及与标准概念相比较的对执行情况的估价等数据,一起记录下来,并结合组织所制定的宽放政策,来确定操作者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3.动作分析动作分析是方法研究的另外一个内容,主要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操作时的身体动作,以消除多余的动作,减轻劳动强度,使操作简便更有效,从而制定出最佳的动作程序。4.生产线平衡生产线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目的是消除作业间不平衡的效率损失以及生产过剩。生产线平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生产线平衡直接关系到生产线的正常使用。生产线平衡指南主要包括生产线平衡的相关定义、生产线平衡的意义、工艺平衡率的计算、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原则和方法。5.现场管理现场管理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6.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四、课程设计的要求4.1折纸的要求1)所折产品要结实,破损拉力极限大于0.98N。2)产品要美观3)产品要有标示(品牌,产地、生产日期),并且可追溯(何时生产、何人生产)4)要有加工流程图4.2优化改进要求1)进行动作分析和工作测量;2)进行生产线平衡;3)找出主要质量缺陷,采用相关工具分析,提出改进措施;4)运用统计学相关方法对改进前后进行验证。五、折纸篮加工流程设计及人员分配5.1.流程设计纸篮由篮体、篮沿、花儿和提手四个部分组成,加工工序由折篮体、折篮沿、折花儿、折提手和组装这五个工序组成。因此经过我们小组一致的讨论,总结出折纸篮加工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5.2工位场地布局我们小组共有六人,考虑到折纸篮有五个工序,各个工序所花的时间(如下表1和表4所示),各个工序的紧前作业以及生产线平衡等问题,我们小组得出的生产线布局图如下图2所示图2六、折纸篮现行工序,改进及生产线平衡6.1工位和人员安排通过对现行方案的实践测试如下表1表1通过计算工序的节拍和生产线平衡率如下节拍=1200/10=120s/个平衡率=(102+103+90+85+105+69)/(6*120)*100%=76.9%由上可知,生产节拍较长,平衡率较低需要进一步优化改善。对生产环节的优化改进原则是运用工业工程中的ECRS原则(如下表2)进行优化。表2原则目标实例取消(Eliminate)是否可以不做,如果不做将会怎么样省略检查,通过交换布局省略搬运合并(Combine)2个及以上的工序内容是否可以合并起来同事进行两个以上的加工作业,同时进行加工和检查作业重排(rearrange)是否可以调换顺序更换加工顺序提高作业效率简化(Simple)是否可以更简单进行流程优化,实现自动化或机械化同时在人员选择上依据尽人所长,经过测试竞赛选出适合各个岗位的人员。具体安排如下表3。表3工位操作人员主要任务工位1梁应飞折篮体1(具体见优化步骤中工位1)工位2蒋永琴折篮体2,完成篮体的剩余工序工位3曾勇折篮沿工位4黄深台折篮沿工位5温卓睿折花朵工位6王晓国折提手,同时进行组装6.2.工序优化1)工位1的优化情况如下1.将一张大纸的对边对折,再将两短边对折。2.将得到的小正方形对角对折得到三角形,再将三角形上半部分的直角向斜边翻折,顶点落在中点处。3.把大纸展开,将一对对边折到中间位置。4.将得到的长方形的两短边对折折到中间位置。5.打开后,如图所示:6.将两个相邻的边向中间折叠,交叉的部分立起来。7.将立起来的部分打开,向下折叠。8.依此进行折叠之后就是这样。改善后:改善前:2)工位3和工位4的优化改善篮沿的前期工作主要是折出特定的折痕,为了实现特定的折痕,如果按照改善前的折法——先对角对折,再对边对折,完成这个操作总共需要8个动作。根据IE中“5W1H”的提问技巧,我们小组就在想,是不是改善前的折法是必要的,是否还有其他更简便,更节约时间,更省力的折法,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同样的折痕。经过小组的讨论,应用“ECRS”四大改善原则,我们吧改善的重点放在消除多余动作,并且对工序进行重新安排上,下面一组图片就是我们改善后的工序安排。1.将一张小纸的对边对折,再将两短边的对边对折。2.将第1步中的纸对角对折。3.展开第2步中的纸。4.将第3步中的纸对角对折。5.接下来就按照改善前的步骤继续操作即可完成篮沿的折叠工作。3)工位5的优化花的折叠步骤较少,但要想折好却不简单,困难在于后面几部,而关键却在于前面几部的折痕是否明显,且需要一些辅助折痕,下面是改善后的图案。1.将大纸对角对折。2.大纸对角对折后形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将直角顶点折至斜边。3.再次对折4.展开,四个角沿折痕至中间位置5.翻过来,对角对折4)工位6的优化为了能使篮子的承重能力提高,将提手的两头先分别折叠在篮体上,再同时插入篮沿里。通过人员和工位的合理配置,及对生产工序的优化改进(主要通过,取消,合并,重排和简化进行优化)。改进后测试间如下表4.表4由表计算节拍和平衡率如下所示节拍=1200/15=80s/个平衡率=(72+73+76+77+66+70)/(6*80)*100%=90.4%工位数=(72+73+76+77+66+70)/80=6t=(120-80)/120*100%=33%T=(90.4%-76.9%)/76.9%=18%通过优化前和优化后的平衡率和节拍的对比,节拍降低了33%,平衡率提高了18%。由此可知得到了较好的优化。七、质量控制及现场管理在进行实际的生产演练中,效率得到了较好的提高,最后质量有点欠缺,通过运用因果因素分析法,得出根本原因在于提手的组装不合理,导致承重较轻,具体的优化步骤如第六节生产优化所述。在现场管理中,为控制质量,杜绝浪费。根据时间要求在20分时间内,和改进后节拍,可知能够做出大约15个篮子,故在有限时间呢,只裁剪15个篮子的原料用量。同时裁掉的剩料统一回收。每个工位人员采用5S管理好自己的工位,同时维护整个场地的清洁,以便更有效率,更好的环境进行更高标准的操作。八、总结通过这次实践,能够把书本上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只有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认识理论其中的意义,才能真正体会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促使我们自己动脑,动手去找到问题的症结,集聚众人的智慧,并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解决。这次实践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现在社会化生产的现状,使我们收获颇丰,以后还需我们更加努力去学习基础知识,同时更好的了解社会,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本文标题:折花篮课程设计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81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