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建筑工程防渗漏探讨-地下工程部分
建筑工程防渗漏探讨地下工程部分红星地产工程技术部2012年5月30日一、概述(工程上的防渗漏是很重要的)。二、造成地下阶段渗漏原因分析。三、地下工程产生渗漏的部位、状况。四、地下防水工程应遵循的原则五、地下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六、防渗漏体系的组织管理七、渗漏处理技术八、结论和建议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1、房屋渗漏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使用,给用户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造成极大的损失。2、为了保证地下工程在峻工后的正常使用,以及减少维护费用,解决好地下工程的防渗漏工作是关键。第一章、概述:(工程上的防渗漏是很重要的)霉变室内霉变墙体、窗框渗漏导致霉变外墙渗漏致霉外墙粉刷层开裂向室内渗漏窗台渗漏窗框渗漏3、造成地下工程渗漏的主要原因就是防水层质量不可靠,而混凝土自身又存在诸多问题,使抗渗能力大打折扣。下面,我们就针对地下结构防渗漏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造成建筑物地下室渗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们对防水施工的认识及态度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2.1首先是对防水工程重要性认识不足2.2造成工程渗漏的设计方面因素:2.3施工质量不良2.4伸缩缝(变形缝)原因2.5竣工后工程维护不好2.6特殊部位未作防水处理2.7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第二章、造成地下阶段渗漏原因分析:地下工程渗漏,按其部位来分,有如下几种:3.1.变形缝的渗漏:表现为止水带或嵌缝胶与两侧混凝土粘结不牢固,或因两侧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施工后水从该处渗漏。3.2.施工缝渗漏施工缝渗水的成因分析;防水砼施工缝留设位置不正确,容易造成渗水。3.3.后浇带渗水3.4.裂缝渗漏1.)地下室底板产生裂缝。2.)地下室墙板产生裂缝。表现为因结构受力、温度应力或混凝土收缩所致的建筑物墙体、板出现裂缝,引起渗漏。第三章、地下工程产生渗漏的部位、状况:3.5.混凝土自身缺陷部位渗漏(1)底板、墙面大面积湿渍。表现为板、墙面平整,无积水,无流淌水,产生原因是浇筑的混凝土抗渗等级过低;(2)局部漏水。表现为成股涌出或滴水成线,产生原因是在渗水或下雨情况下浇筑混凝土,或由于振捣不密实产生蜂窝、沙眼。主要为施工缝或浇筑混凝土时的边角位。3.6.穿墙管路和预埋部件位置渗漏主要原因是管路和预埋部件与混凝土接触面存在微细缝隙。4.1自防为主的原则砼结构自防水,是以工程结构本身的密实度实现防水功能的一种防水做法。工程自防水结构通常采用C30防水砼,在外加剂方面一般选用PNC砼早强膨胀剂(或其他外加剂)。4.2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原则:1)严把材料关,保证材料的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精心施工,施工包括管理和操作两个方面。在很多的土建工程中,都取消了附加防水层和止水带。认为地下室底板较厚,靠砼自身的抗渗防水就行,无需附加防水层,节省了一大笔资金。且不知这样一来,整个地下室底板常年受到地下水的侵蚀,难免有渗漏点,从而由点及面,全面突破,造成很多地下工程遭到弃用。当然,地下室底板有渗漏点,以现有技术,完全可以进行局部堵漏处理,但由于底板受水侵蚀,其寿命缩短这一事实已是无法挽回的了。第四章、地下防水工程应遵循的原则:5.1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地下工程防水是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配合才能确保质量。其中防水设计是质量保证的前提。(1)全面考虑地下水的影响。(2)合理确定防水等级。第五章、地下渗漏施工技术:3)重视细部构造的防水设计细部构造的防水是地下工程防水的薄弱环节,设计时要引起重视。穿过维护结构的孔洞、维护结构上的埋设件等在建筑结构施工时宜先预留和预埋,以保证防水层的连续性和维护结构混凝土的防水性能。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新旧结构接头部位的防水处理问题会越来越多。目前在此部位多采用设置变形缝的方法来解决,设计时要认真分析工程的实际情况,如当地地下工程主体规模较大、与通道结构相差过于悬殊,且不均匀沉降量过大时,在主体和通道连接部位设置2道变形缝。4)考虑现场条件。防水设计前,要掌握工程所在地的水纹地质资料,根据工程现场条件来考虑防水方案。5)充分考虑施工条件。一般情况下工程施工工期是科学合理安排的,可是在特殊工地、特殊时间,工期就可能产生矛盾。当工期要求较紧时,改用在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外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作为外防水层,特殊部位加强处理。但由于不平衡力作用在基土软弱的垫层上,垫层必然会出现折裂损坏。所以一般说来,在垫层上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的做法,只要垫层会出现破坏,其作用也就没有意义了。6)重视防水材料的选择任何材料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时,要根据工程各部位所处环境的不同和使用功能的不同,选用适当的防水材料来保证防水功能。7)避免地下水浮力的危害。为避免地下水浮力对工程的危害,设计时如预计地下工程主体结构完工后上部重量未加上之前,会遭遇暴雨袭击,则应采用加锚桩或其他措施。建筑物自重加上覆土重如不能满足“不低于地下水浮力的1.1倍”的要求,则也应采用加锚桩措施。8)采用软保护层。地下建筑外防水层的传统保护方法是砌砖保护墙,这种方法存在很多缺陷。如砖墙的突出棱角很容易将防水层顶破:保护砖墙与防水层之间也不能完全密贴,容易形成汇水区。采取软保护措施,便于在回填土时保护防水层免遭破坏,即使主体结构产生不均匀沉降,防水层也不容易呗破坏。软保护层的材料有发泡聚苯板、高泡聚乙烯版、膨润土板等。5.2做好结构自防水地下工程防水是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配合才能确保质量。其中防水设计是质量保证的前提。防水混凝土的自防水效果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混凝土防水剂的选择及配合比的设计:②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及准确计量;③施工中的振捣及细部结构(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钢筋撑角、穿墙管、穿墙螺栓、桩头等)的处理;④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养护。5.2.1.模板安装施工措施应采用全新面板和全新60×80方木制作,外墙外侧均采用拼装大模板,用纵横双道钢管固定,所有接槎处均贴双面泡沫胶带,吊模部位均用铁凳固定。地下室外墙模板不能拆除过早,以免拆模过程中导致止水螺杆松动,产生毛细孔。安装模板设置的穿墙螺栓或穿墙管,施工规范规定要焊接止水环。止水环与螺栓满焊严密,两端止水环与两侧模板之间加垫木,拆模后除去垫木,沿止水环平面将螺栓割掉,用膨胀水泥砂浆封堵。5.2.2.钢筋绑扎技术1)防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造成渗漏:2)固定钢筋用的支架上除设应在下面垫细石砼垫块,钢筋相互间绑扎牢固,每隔一定间距加焊三角斜撑,以防止在浇捣混凝土时,因碰撞、振动使绑扎松散,钢筋移位,造成露筋等缺陷。3)在基础底板钢筋或地下一层楼板钢筋绑扎后,先绑扎好墙外侧钢筋,然后安装止水带,止水带安装完毕后,再绑扎墙内侧钢筋。4).防止因外墙钢筋密集区漏水:外墙柱交接处和拐弯顶板内钢筋集中区出现漏水,原因是这些部位空间小,浇捣困难,混凝土不易密实,造成渗漏。故应用铁楔或木楔将钢筋暂时分隔开,再浇筑混凝土,最好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并派专人管理。5.2.3地下结构混凝土防渗漏施工地下结构迎水面(底板、外墙、顶板)必须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和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设计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施工完成后不得出现贯通裂缝。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下须做素混凝土垫层,垫层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C15、厚度不小于100mm,当地基土比较软弱时,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小于150mm,或者采用下铺100mm碎石,上做100mm厚垫层的做法。5.2.3.1地下结构混凝土抗渗及其相关要求1)关于抗渗等级要求:抗渗等级(P)表示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等级。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标准试件,按标准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来确定。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根据混凝土试件在抗渗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划分为P4、P6、P8、P10、P12等五个等级,相应表示能抵抗0.4、0.6、0.8、1.0及1.2MPa的静水压力而不渗水,换而言之就是混凝土抗渗试验时一组6个试件中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不同的最大水压力。抗渗等级≥P6的混凝土为抗渗混凝土【老标准用S标示】例如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提高0.2MPa。试配时应采用水灰比最大的配合比作抗渗试验:抗渗等级最大水灰比C20~C30C30以上P60.600.55P8~P120.550.50P120.500.45其抗渗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式要求:Pt≥P/10+0.2式中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另外S是老规范,P是新规范表示方法。在过去一般按最大水头和混凝土壁厚比值来确定设计抗渗等级,但根据近十年地下防水工程的实践经验,按最大水头和混凝土壁厚比值来确定设计抗渗等级往往偏高,不太符合工程实际的需要,而且高抗渗等级的防水混凝土水泥用量要相应增加,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也加大。近年来广泛采用按工程的埋置深度来确定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如下: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工程埋置深度(m)设计抗渗等级10P610~20P820~30P1030~40P125.2.3.2合理选择原材料1)防水混凝土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应采用低水化热,铝酸三钙含量较低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得低于32.5MPa;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不得将不同品种或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2)砂、石:砂应采用洁净的中、粗砂,严格控制砂中含泥量不得超过2%,不得使用海砂;石子应采用粒径较大的连续级配、级配良好,含泥量不大于1%的碎石或卵石,石子应洁净,粒径宜为5-40mm,泵送时其最大粒径应不大于输送管径的1/4,石子吸水率不大于1.5%,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3)外加剂和掺合料,使用减水剂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且能够减少水灰比,减少用水量,防止混凝土中多余水分引起裂缝和空隙,膨胀剂的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一等品。5.2.3.3精心确定混凝土配合比1)混凝土配合比主要参数的确定。2)合理选用外加剂5.2.3.4防水混凝土施工1)底板防水混凝土施工前要做好降排水工作,不得在有积水的环境中浇注混凝土。2)外墙和底板防水混凝土应分层浇注,分层厚度不大于500mm,每层应振捣密实。3)外墙及顶板防水混凝土模板应拼缝严密,支撑牢固。4)如坍落度损失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退回原厂或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后使用。5)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加强振捣环节控制,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6)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注施工,尽量少留施工缝。7)为控制大体积砼温差裂缝,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已有许多成功经验、措施,如掺入缓凝剂、粉煤灰、降低砂石温度和埋设冷水管等,但代价较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需进行混凝土测温。结合常规温度计进行温度监控,施工中采取地有效保温措施(即模板、塑料薄膜、棉毡及蓄水法等保温措施)基本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温度应力差引起的结构开裂。对大体积防水混凝土要编制专用施工方案。具体要求详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理指引》。5.2.3.5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养护1)防水混凝土宜延长带模养护时间,拆模后的竖向构件,如地下室侧壁等,应采用涂刷混凝土保护剂的方法进行养护。2)规范规定,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建筑物的底板往往同时是大体积混凝土,因此必须根据施工季节及现场的施工条件制订合理的养护方案,使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均不大于25℃。减小温度裂缝的发生,对混凝土的抗渗能力有极重要的意义,达到“不裂不渗”的效果。5.2.4控制混凝土的裂缝1)设置伸缩缝。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为20m(露天)-30m(室内或土中),设计时地下室墙体均按埋人土中或室内结构考虑,即伸缩缝最大问距为30m。2)设置后浇带、膨胀加强带。后浇带是一种常用的已被实践证明可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方法,但由于后浇带的清理与凿毛给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带来一定的麻烦,处理不好还会留下渗漏隐患,为此可采用膨胀加强带连续浇筑法,即在收缩应力较大的地方浇筑加强带,使其产生较大的膨胀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3)加强水平钢筋
本文标题:建筑工程防渗漏探讨-地下工程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1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