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第三章---唐代文学1-2
第三章唐代文学第一节唐代文学概说•隋朝(581——618)只维持了37年,文学成就可不论。•唐代文学全面繁荣,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诗歌、散文、小说都得到很大发展,同时还兴起了词和变文两种新的文学形式。诗歌成就尤其突出。与古希腊文化、19世纪西欧文化鼎足而三,相互完美,并列为世界文学史上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文艺高峰。•唐王朝(618-907)“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巨,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柏杨《中国人史纲》)。唐太宗贞观四年(630)打败突厥,原属东突厥的各属国,归属唐朝,推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唐朝遂取代势力强大的突厥而成为东亚盟主。贞观八年(634)大败吐谷浑,贞观十四年(640)平定高昌,高宗显庆二年(657)打败西突厥。在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并在朝鲜的平壤,越南的河内等设有长住官(都护府)。当时世界上,只有中东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帝国能与之匹敌。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唐朝669年疆域全图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唐诗•1、唐诗的繁荣•作家作品数量多。仅清康熙年间所编《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2200余人,作品48900余首,共900卷。有别集者691家。作者上自帝王将相,下及贩夫走卒、和尚道士,遍及社会各阶层。•内容丰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体裁完备,艺术精美。•出现了李白、杜甫两大家和众多的诗歌流派与优秀作家。•影响巨大。•2、唐诗的分期•唐诗分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初唐:从高祖武德元年(618)到玄宗开元元年(713),大约100年。初唐作家的中心任务是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开辟出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沿着三条路线发展:冲破六朝诗歌的狭窄题材,使诗歌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问题;摈弃轻浮绮靡的诗风,建立刚健有力的新诗风;确立律体,发展七言歌行。•“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闻一多先生曾归纳“四杰”的特点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王勃:六岁善辞章,德初(664—665),勃时十四、五岁,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招诸府修撰,时诸王斗鸡会,勃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谐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勃作雄文《滕王阁序》。•杨炯(650—692)恃才凭傲,为时所忌。尝骂朝士为“麒麟楦”(家驴披上麒麟皮)。“愧在卢前,耻在王后”。《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10岁时,举神童,授校书郎。神童试是唐科举名目之一,《新唐书》: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卢照邻(637?—680?)“高宗之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作《五悲文》以自明。《长安古意》。•骆宾王(640?—684?):七岁能赋诗,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不得志,弃官去。为徐敬业作《讨武檄》,传天下,后读之,爱其才:“有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初唐四杰滕王阁陈子昂(659-700)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任侠使气。21岁时入长安游太学,次年赴洛阳应试,落第西归,在家乡过了一段学仙隐居的生活。永淳元年(682),他再次赴洛阳应试,得中进士,由于两次上谏疏直陈政事,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官至右拾遗。他曾慷慨从军,随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跃马大漠南;后又随武攸宜军出击契丹,因言事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回乡后,他被县令段简诬陷入狱,于久视元年(700)去世,年仅42岁。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空意识;寂寞感;生命价值的追问;对比带来的震撼力•盛唐:从玄宗开元元年(713)到代宗大历元年(766),大约五十年。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空前繁荣,国力也极度强大,但政治、经济的危机也开始显露。唐诗也在这个时期发展到了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很高的诗人,他们可以按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分为两派:•山水田园诗派:较多地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主要作家是王维、孟浩然,还有储光羲、常建等人。•边塞诗派:较多地写边塞征戍生活,成就最高的是有边塞生活体验的高适和岑参,王昌龄、李颀也有值得注意的成就。•中唐:从代宗大历元年(766)到文宗开成元年(836),大约七十年。中唐的诗人大约570多人,诗歌的数量最多,大约19000余首,诗歌的流派也最多,被称为“中唐之再盛”。和“安史之乱”相比,此时社会相对稳定,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以及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使社会陷于严重的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盛唐那种积极浪漫主义的热情和理想退潮了。•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人们不得不倾向于冷静的观察和思考,于是诗歌就转向了现实主义的道路。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象一条大河贯穿着整个中唐。中唐现实主义以反映民生疾苦为诗歌的主要内容,一浅显平易的语言和乐府形式为它的艺术特征,它为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通过个人的悲苦遭遇来反映现实的黑暗,艺术上追求奇特险怪。中唐浪漫主义以想象丰富奇异的李贺为代表,感伤的情调相当浓重。中唐的隐逸诗人最多,如刘长卿、韦应物等等,他们不满现实,却带着悲观的心情退入山林。一些现实主义诗人也往往走上这条道路。除此之外,大历十才子的追慕盛唐,柳宗元、刘禹锡的清淡秀丽,在中唐都是各成一派的。•李贺(790一816),唐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属今河南洛宁)人。唐宗室远支,家世早落,生活困顿。因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应进士举。死时仅二十七岁。其诗多表现政治失意的悲愤,及对统治集团的揭露和讽刺。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有《李长吉歌诗》四卷,《外集》一卷。柳宗元韩愈•刘柳•“永贞革新”•“二王八司马事件”。由于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历史上也称为“二王刘柳事件”•游玄都观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再游玄都观•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晚唐:从文宗开成元年(836)到昭宣帝天佑四年(907),大约七十年。晚唐的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终于爆发了黄巢起义。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皮日休、杜荀鹤等人继承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反映人民疾苦,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他们缺乏艺术的创造性,在当时影响并不大。•晚唐诗坛上占据显要地位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他们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慨于盛世不可再来,诗里充满了迟暮黄昏的梦幻的情调。爱情的主题在晚唐十分流行,这是受了市民文学的影响。在词里我们仿佛又重温了初唐诗歌的情调,不过这已经是带着市民的色彩了。•唐文:唐大量出现纯粹的文学散文,人物传记成为新文体,韩、柳为两大师,韩愈的杂文、柳宗元的山水杂记、寓言是文学中的新样式,出现了规模很大的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苏轼)•唐传奇(小说):“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大变。”(鲁迅)已经成熟。•沈既济《枕中记》:卢生在邯郸逆旅中,借道士吕翁的青瓷枕入睡,梦中经历了他生平热烈追求的“出将入相”的生活。一旦惊醒,还不到蒸熟一顿黄粱饭的工夫。于是他大彻大悟,万念俱息。•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淳于棼醉后入梦,被槐安国招为驸马,出任南柯太守,廉能称职,深受百姓爱戴。后因与檀罗国交战失败,公主又随之谢世,于是谗起宠衰,终被国王遣送出郭。淳于棼醒后惊异,寻踪发掘,始知所谓槐安、檀罗国者,原来都是蚁穴。从此,他婶感人生虚幻,乃栖心道门,不问世事。李朝威《柳毅传》:落第书生柳毅途经泾河,遇见洞庭龙女牧羊荒郊。龙女自述在泾河夫家备受虐待,要求柳毅传书至洞庭。柳毅慨然允诺,入洞庭龙宫。洞庭君弟钱塘君闻讯大怒,凌空而去,诛杀泾河逆龙,救出龙女。后经许多曲折,龙女终于和柳毅结成美满婚姻。•蒋防《霍小玉传》:书生李益与歌妓霍小玉在长安相恋,后李以书判拔萃,授郑县主簿,临行向小玉发誓偕老,归家后即变心易志,另娶贵姓女卢氏。小玉相思成疾,沉绵不起。侠士黄衫客激于义愤,挟持李重入小玉家。小玉悲愤交集,气结而死。冤魂化作厉鬼,使李夫妻不和,终身受到猜疑与嫉妒情绪的困扰。•白行简《李娃传》陈鸿《长恨歌传》元稹《莺莺传》杜光庭《虬髯客传》、裴鉶《聂隐娘》、《昆仑奴》•唐词:中唐出现了文人词,晚唐温庭筠基本定型,为“花间鼻祖”,经五代发展,到宋为一代文学,这是唐文学的又一伟大贡献。•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阕。•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浙江湖州)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西塞山是指浙江湖州之西塞山,抑或指湖北大冶之西塞山,历来存有争议,注者多两地并举。考清人张宗橚《词林纪事》,西塞山确址当在湖州。•张志和所作《渔歌子》五首很快就流传到日本,《日本填词史学》载:大约在张志和写成《渔歌子》四十九年后(公元八百二十三年,即日本平安朝弘仁十四年)词传到日本。当时的嵯峨天皇读后备加赞赏,亲自在贺茂神社开宴赋诗,其时皇亲国戚、学者名流,皆随嵯峨天皇和唱张志和的《渔歌子》。嵯峨天皇、皇女智子、内亲王和滋野贞主均有和作,成为日本词学的开山。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如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上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一个朝代在各种文学样式上都取得突出成就,历史上绝无仅有,这是文化奇迹!张若虚(660——720),字号及生平事迹不详。扬州(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第二节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在形式上,由五言短篇进为七言长制。其转韵铺陈节奏与唐初七言歌行相似。《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属“清商曲吴声歌”。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仿山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一种纯洁的情感。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古曲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题就令人心驰神往,集中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潮浩瀚无垠,仿佛与大海连在
本文标题:第三章---唐代文学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4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