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浅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1浅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扶风三小范芳娟【内容提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应从人格精神拓展、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度去把握,使其真正成为“塑造国民灵魂的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目的。【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熏陶感受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中华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这是育人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一、在传统节日熏陶中了解传统文化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如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以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指导学生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进行交流、展示,评出优胜小组。另外我还组织学生缝制香囊,正方形、2三角形、圆形等形状各异的香囊,给节日增添了无限的情趣。走近屈原、选艾叶、佩香囊、吃粽子……,一个传统节日,学生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在上语文课时,我把这些传统的节日穿插进去讲,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加强了他们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回顾,这样的语文课堂生趣盎然,这样的文化传承意义深远。二、在古诗文教学中走进传统文化古诗词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万口传诵,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优秀的古诗词不仅情理趣兼备,易于诵记,而且能启迪人的心智,对学生培养语感、发展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都有其独到的作用,可让每个学生受益终生。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就精选了几十首优秀的古诗词。我把黑板的一角开辟为“古诗词天地”,每天让学生将古诗抄在专用的本子上。先让学生自读,把古诗读通、读准;再让学生猜读,猜古诗的大致意思;然后由教师点拨、指导;最后要学生有滋有味地诵读。每首古诗但求粗知大意,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求字字落实。一方面是不增加学生额外的负担,另一方面是留有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到相同的诗句留有比较、感悟、体验的空间。由于小学生记忆力强,加上古读词朗朗上口,一首古诗一般不到五分钟学生就会背了,再加上学生自己运用3工具书,即使遇到难以理解的读句,教师只需要用一两句稍加点拨就足矣。三、在学习成语故事中感受传统文化成语是我国独特的文化,它的出现常常和一个个充满故事性的精彩情节相生相连,极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语文教师除了要充分挖掘课本内的成语之外,更要拓展学生课外成语的学习,要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本义、今义及运用范围,做到真正地掌握。比如在学习到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成语时,就可对学生进行勤奋学习的教育。在学习到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成语时,就可借机鼓励学生去读四大名著,这样因势利导,激发求知的教育对学生才会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对成语,我教会学生自觉去应用积累,要学会在平时的阅读中,一遇到成语就记录下来。我们还开展一些诸如“我讲成语故事”、“成语接龙”、“谁是成语大王”等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习成语,积累语言。总之,民族文化的传承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而语文教学又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职责。为此,教师应本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4【参考文献】: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1日出版)2、陈建翔《学习审美论——兼论减轻学生负担的内在可能性》(《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3、《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李佩英2009年5月出版
本文标题:浅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6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