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开封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案例分析——之开封古都姓名:张易群学号:201106518指导老师:徐秋实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案例分析之开封古都摘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协调保护与建设发展,以确定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设计。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标志人类所处时代和所处地域的社会缩影,它反映了某个时代和地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最高成就,是一批长期积累起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它们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所带给人的震撼和思索亘古长存。历史文化对与一个国家而言意义重大,要重点保护与历史文化相关的一切事物。然而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冲击较大。本文结合开封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古城现状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进行探析。关键词:开封遗产保护发展历史文化规划一、开封概况介绍开封古称东京(亦有汴梁、汴京之称),简称汴,地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的黄河之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开封是河南省省辖市,八朝古都。坐落于广袤的豫东平原之上,郑州东约80公里,沿欧亚大陆桥内陆双向对外开放中心城市之一。境内无山,河流、湖泊较多,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较好,是著名的“北方水城”。一年一度的菊展,使开封又获名“菊城”美称。开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开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城,定名为“启封”,后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封。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素有“七朝都会”之称。尤其是北宋时期,更是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开封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开封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的开封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北宋东京开封更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绝无仅有。同时,开封城下还叠压着5座城池,其叠压层次之多、规模之大,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也是独一开封市在河南位置无二的,被著名历史地理专家、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教授誉为“活的化石”。目前,全市有文物保护单位238处。开封亦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二、城市特色开封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具有“文物遗存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城市格局悠久、古都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等鲜明的城市特色。2.1、开封文物遗存丰富丰厚的历史馈赠,使开封成为国内最有个性同时也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开封境内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74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如被誉为国宝的铁塔和繁塔;建在宋、金皇宫遗址上的龙亭;闻名中外的千年古刹相国寺。开封城墙是目前保存完好的中国古城垣。开封城摞城更是世界奇迹,层层叠压着6座城池,其叠压层次之多、规模之大,实属罕见。走进开封,举步图籍中,开目古今间,仿佛梦回千年。铁塔开封古城墙龙亭相国寺2.2、文化底蕴丰厚开封文化底蕴丰厚,是“宋文化”的发源地。它是著名的戏曲之乡,木版年画艺术之乡,盘鼓艺术之乡,对中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书法艺术,更是源远流长,仅国家级会员就有一百多位,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城”。开封是豫菜的发源地,美食、小吃品种繁多,美不胜收,构成了古城独特的饮食文化。开封有许多传承千年的民间艺术,如仿宋官瓷、汴绣工艺、蹴鞠、女子马球、水上秋千、彩灯等。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和歌舞剧《清明上河图》充分展示了宋文化的魅力。清明上河园2.3、城市格局悠久开封又名汴州、汴梁、汴京、东京,自战国时候的魏开始,曾先后有七个朝代在这里建都,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尤其是北宋时期,它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会,曾达到“汴京富丽天下无”的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科学技术空前繁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造纸都是在北宋得以应用和完善。被称为“神品”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和由宋代人孟元老撰写的具有极高历史研究价值的记实之作《东京梦华录》,生动、真实地记录下了当时开封的盛景,使我们时隔千年,仿佛仍能听到那热腾腾的叫卖和熙来攘往的脚步声。三.城市保护规划原则方法3.1、开封现状目前,开封市的城市格局是由一个中心集团(大堤以内)和两个边缘组团(杏花营组团、边村组团)构成。中心集团叉划分为4个区,即旧城区东区、西区、铁南区旧城区涵盖城墙内全部和陇海铁路以北、五一路以东、惠济河以西、城墙以南围合的铁北区,是开封城市中心集团的中心区。旧城区内存在大量的历史文物遗址、古迹、历史人物纪念地、近现代优秀建筑.如北宋东京城遗址、铁塔、龙亭、大相国寺等.这些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古代及近代文物古迹,在刨建和确保开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规划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开封古城城垣演变示意图开封市城市规划格局3.2、开封现状问题1)危旧房屋较多由于时间久远、维护不善,大部分旧有住房结构老化、残破不堪。2)市政设施缺乏3)职能重叠严重近年来,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开封的文化品味,加快开封今后的发展速度,旧城区所承担的功能过多,不但强化旅游文化和商业文化开发,而且还强调工业’商业、贸易等职能的挖掘。为此,旧城区改造过怏,诸多古迹区域、街区缺乏应有的合理的保护措施,导致古城风貌减淡。4)建筑高度控制不严旧城区商业开发潜力巨大,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中高层商业、住宅楼丌发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历史地区形成四面楚歌之势,传统街区的保护岌岌可危,严重破坏了建筑环境。3.3、旧城区发展规划原则1)、整体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体现出保护名城的完整性和历史的延伸性。2)、保护和建设统一逐步更新,使之符合现代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城市文化品味。3)、揭示、发掘、时尚统一要积极揭示与发掘城市文化内涵,保护与开发相结合,重建传统风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3.4、以开封古城墙的保护为例开封古城墙全长14.4公里,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的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它的前身是建筑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魏都大梁城。2010年10月1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河南开封城墙保护条例》正式实施。现在开封的发展思路让人振奋,“一城宋韵半城水”,满城是景点、是文化。在修复该段城墙的同时,把周边环境的整治也一并考虑进来。对于城墙墙体,按清道光年间的历史模样修复为原貌,同时在城墙上搞些古代防御设施让游客参观,这样既提升了文化品位又平添了旅游情趣。(点评人:河南省文物保护专家组组长杨焕成)开封古城墙除东墙北段和西墙保存较好外,南墙、东墙南段、北墙中段局部一度损毁严重。为了保护文物并恢复古城墙风貌,开封市编制了城墙保护规划,成立了城墙修复工程指挥部,连年多方面筹集资金,预计将累计投资近30亿元,对古城墙进行分段修复和保护开发,近年来已相继修复了北墙北门东段、西墙的大梁门城楼及两侧墙体,目前正在抓紧进行古城墙南墙西段的修复。政府有意以城墙为纽带,让人们在城墙上环游开封的名胜古迹四、开封古城保护和发展战略探索4.1实施政务公开,增加和寻找维护经费在“房屋拆迁公告”出台之前,必须进行文物普查和专家论证,广泛听取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放眼全国,一些在保存价值尚未定论之前早已或注定遭受灭迹命运的文物并不在少数,不少专家也总为此不停的奔走呼吁。然而,文物的保护并不能由某几个专家努力便可以做好的。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和广度,做到切实保护每一处文物,对有争议的一定要慎重对待。在增加财政拨款的同时,同时鼓励旧城区人们吸纳资金进行自我更新。很多历史文化古迹因没钱修缮而自我破损,被认为没有保存价值,旧城区因人口密集、年久失修而成为危房,面临被拆得命运。因此政府应增加财政拨款对文化古迹进行修缮;鼓励旧城区人民利用市场机制,利用灵活的政策,吸引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包括外省市乃至海外的资金,投入到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维护中来,使历史街区走上有机更新的良性发展轨道,从而摆脱解困必拆房的怪圈。4.2增强执法力度,对古城建筑高度和形式实施控制长期以来,国家有关法律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语焉不详,难以形成有力的法治氛围。对一些毁坏古迹的行为,执法部门执法无据,加大惩治力度就更无从谈起。因此对于在布局、环境、历史风貌等遭到严重破坏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应撤销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对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观管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应依法处理。根据开封市古城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城市建筑风貌现状,我们不仅考虑从空间尺度的关系来确保居民的感官舒适以及视野景观开阔,对城区进行新的开发。还应该对城市开发强度进行指导和限制,对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实施保护。结合古城墙以及重要古迹建筑高度的影响,对其周边建筑高度和风貌进行严格限制,塑造古色古韵的历史文化名城。4.3重力塑造旅游城市开封古城内以历史文化遗产为主的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思考如何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增强旅游服务设施等问题,充分结合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无形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延续汴京八景的精粹,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延续。一座古龙亭,立在画当中;一座老铁塔,迎着八面风;一座开封府,正气留人间;一曲杨家将,英雄扬美名;一部大宋词,世代人称颂;一群书法家,神笔万年青;一副经典画,清明上河图等等,以其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支撑开封的旅游业,传承开封的历史价值。4.4打造魅力水城开封地处平原,境内虽没有山,但河流、湖泊较多,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市区水面面积大,功能完备,对开封城市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开封古城历史上与水的关系就十分密切,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繁荣全部来源于水,尤其在宋朝时候开封的漕运达到极致,古代文人墨客赞扬开封的汴京八景中,五景均与水相关。而开封城中的大部分水无论名字还是其他都能体现出其历史文化内涵。如包公湖环绕开封府,连接龙庭湖,同时把天波杨府,清明上河园等包围其中。我们现在应该全面系统的开发开封古代水系资源,科学的打造水城开封的城市形象,联通老城区几大水系,进行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以龙亭湖、包公湖、铁塔胡和清明上河园为中心,马家河、黄汴河和惠济河为骨架,将开封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东方水城。4.5展现历史底蕴,塑造城市特色——地上有“悬河”地下“城摞城”地上有“悬河”地下“城摞城”这两种都堪称世界奇迹的景观同现七朝古都开封,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向上的精神。而正好可以把这两种奇景观打造成展示古城深厚文化底蕴的又一张新的名片。4.5.1地上“悬河”景观开封是遐迩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悬河奇观,完全有理由、有必要开发这一强势资源,把“奇观”变成极具观赏价值的“景观”,从而大大带动开封精品旅游的内涵和相关产业的发展。4.5.2地下“城摞城”景观黄河水患威胁历来以下游最为严重,在25万平方公里的扇形大平原上,2000多年间几乎到处都有黄河决溢、改道留下的痕迹,更直接使开封数座古城池深深淤没于地下。考古发掘证实,在古都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六座城池,包括三座国都、两座省城及一座中原重镇,构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观。结束语通过最开封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案例分析。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城市规划的内容,也知道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旅游价值不是同一个概念,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旅游要开发,但必须认真规划,逐步实施,旅游开发实施不当,会损坏古城的历史文化家合资,影响古城的历史风貌。一切脱离人或文化背景开发建设都是没有灵魂的发展,文化不仅是发展的手段,同时也是发展的目标。开封在目前也面临很大的发展变化
本文标题:开封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8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