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读《朝鲜战争》后的感悟----------求变的战法,不变的信念题记:回忆儿时,懵懂天真,对战争的理解几乎全部源自于与伙伴们的打仗游戏:分成两拨,手拿树枝,口喊冲杀;渐渐的长大了,信息摄入面越来越广,才愈加的明白了战争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残酷性。在国内,对战争的素材的摄入以宏观为主,更多的体现在了对战争的定性分析上:正义的战争、决定性的战争、人民民主的战争等等;在国外,信息来源更多元,图片更丰富,进一步的从微观角度诠释了战争;现在参加了工作,对战争的看法更加实际,更多的开始思考战争背后的内容。王晓翔总经理为了让我们更加明晰现在公司的形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推荐王树增先生的《朝鲜战争》供我们阅读。起初不以为然,粗线认为只是其他战争类书籍的延续。但在详读之后,加之结合公司处境和发展方向,有些许感悟,以文字形势记录个人浅见,便于大家分享的同时,日后可以再次回味书中的道理。向所有在朝鲜战争中牺牲将士们致敬,你们都是祖国的英雄!认真通读全书,整个朝鲜战争就是大国之间为了各自利益,相互算计、博弈、妥协、抗争的产物。时而果断出击,时而投鼠忌器,时而绝处逢生,时而功亏一篑。政治局势、军事形势等等在各方势力作用之下不停的变化,犬牙交错,都想伺机而动占据有利形势,但又不敢越雷池一步,其中的矛盾心态恐怕只有当事人最有体会。整场战争下来,各方所付出了的沉重的代价,才使得最终结果可以达到一种表面上的势力均衡。结合当时的客观因素,能有这一结果已实属不易。朝鲜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半岛,缺乏战略纵深(犹如后来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实际上确实适合美国这种装备精良、小规模作战的军队)。1950年的6月25日,一个小时内在三八线上信号弹从西海岸打到东海岸,李承晚的南朝鲜部队全线进攻,而且部队中都有美国的顾问。至于是谁推动了这场战争的开局,不外乎是麦克阿瑟和苏联。因为如果南朝鲜统一北朝鲜,那么对于好大喜功的麦克阿瑟来说,在他的军事生涯上几乎可以比作从珠穆朗玛峰到达了月球;而如果北朝鲜统一了南朝鲜,那么苏联则在远东完成了最完美的布局。但美国当时的杜鲁门政府未必想打,当时美国的重点应该在欧洲,加之美国已经占领了日本,远东的布局已经是比较理想的状况了。此时的中国实际上还没有完全解决境内的安定,南方还在剿匪,虽拿下台湾指日可待,但初期解放台湾也连连受挫,加之基本没有空军和海军做支援,当务之急应该是解放台湾,也不可能鼓动金日成去统一朝鲜。即便是后来战火纷飞,苏联仍旧没有派空军和地面部队,所以斯大林就是在利用中国刚刚成立需要维稳,迫不得已卷入战争。战争的开局对北朝鲜的人民军很有利,经过几个月,几乎把南朝鲜李承晚的部队赶进了大海,苏联人支援的坦克部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美国人的海陆空军队全面介入,直接体现了先进武器在当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另外,麦克阿瑟的得意之作仁川登陆非常完美,大量人民军被包围、切割、消灭,侥幸逃脱的只能进入游击战状态。美国人乘胜追击,先头部队几乎看到了鸭绿江。这时,彭总领导的志愿军已经昼伏夜行地进入朝鲜战场,直到第一次战役,美国人的飞机居然没有发现大规模的中国军队,彭总充分利用了在解放战争中的优秀传统,前三次战役以巨大的伤亡取得了战略成功,之所以伤亡很大(整个朝鲜战争的伤亡是惊人的,中国到现在都没有公布真正的数字),有很多客观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没有空军,后勤补给线几乎被美国人的空军完全封锁。在50年的冬天,在气温只有零下30度左右的情况下,志愿军很多没有棉衣棉鞋,吃的也很少,非战斗减员极其惊人,设想在那样的境地,打一场伏击,为了不让美国人的飞机发现,趴在雪地里一晚上,第二天开打的时候会有多少已经永远睡去?后勤补给这个问题一直贯穿了朝鲜战争,冻死、饿死、伤病不能得到治疗等等。麦克阿瑟下台后,李奇微将军充分利用了中国军队这一弱点,他发现中国人的每次战役最多只能持续7天,原因就在于后勤无法及时跟进。所以他的战术讲起来很简单:诱敌深入。志愿军进攻时,自己的部队边打边退,等到第八天,全线反击,并且空投部队在交通线上包抄。这个发现成就了李奇微。其次是武器的全面差距,没有防空炮火,没有空军海军打击美国人的后方,手中的武器都是日本人和蒋介石留下来的,弹药的规格也不一样。但我们的志愿军凭借着中国军人的军魂:精神意志、人海战术、高明的战略战术!大胆设想,如果当时有美国人的武器装备,在1950年冬季就可以解放整个朝鲜半岛,当时的武器装备以及朝鲜半岛特有的地理环境导致无法完全实现中国的军队指战员所熟悉的战略战术。朝鲜以山地居多,大多南北向,南北间的通道就那么几条,基本都在美国飞机的覆盖之下,白天不能打进攻,没办法对付飞机的轰炸和扫射,若要完成一次包抄,都要靠两条腿和美国人的坦克、装甲车、卡车赛跑。敌人走公路,我方就需要穿山越林、披荆斩棘的跑。这样,一场围歼战打成了追击战,有时候围住了还是拿不下来,因为缺少火炮支援,没有防空手段,作战效果比战术意图相差太远,伤亡还很大。天时、地利、人和构成了战争的基本要素,人的因素终究最为核心。但左右整个战争局势和结果的原因终究是多元的、复杂的,很难简单的用一句“因为这是正义的战争”来概括,这样不但对历史是不负责任的,对长眠的战士们更是不公平的。正是他(她)们每个个体微弱的影响力汇聚在一起,最终牵引出战争的最后走向,每一个人都是伟大的人。若要认真的读一本书肯定是要有目的的,没有目的的读书多数只是兴趣爱好和打发时间。细细读完《朝鲜战争》,结合现在的工作现状以及公司所处的关键转型期,从书中汲取宝贵经验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作为公司的业务部门,更要将“商场如战场”的理念植入意识中。每次业务都像是一次战役,战术运用得当,累积起来,公司发展壮大就是最后战斗的胜利。所以就个人粗浅认为,不论是朝鲜战争还是公司发展,都有一个理念值得借鉴:求变的战法,不变的信仰。有备而来争胜利,公司把握黄金期书中提到了,在朝鲜战争的初期,志愿军在人民军、苏联装备的配合下,一路所向披靡,凯歌高奏,无论是中国军队还是朝鲜人们都认为胜利在望,“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志愿军作战法宝之一就是积极进行运动战,以穿插迂回分割,以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而这当中的战术动作就是占领要地进行阻击作战,而朝鲜多山的地形确实也给志愿军以较多的便利。在气候还比较适合的情况之下,结合朝鲜的实际地形,灵活合理的运用过去战斗中屡试不爽的技战术;加之抗战胜利的高涨士气还在为军队提供着正能量;补给的及时跟进是战士们可以无后顾之忧;局部的胜利是信心增强,信心又使战士们更有动力去打赢下一场战斗,良性循环就此形成。由此联想到公司的初期发展,又何尝不是高枕无忧,形势喜人。以传统信贷为核心业务,充分利用先天的资源优势,大力挖掘成员单位的存贷潜力。较之银行,公司的灵、快、活成为非常大的比较优势。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起步初期,业务拓展风生水起,便犹如志愿军入朝初期一般,虽有小磕小拌和些许阻碍,但大方向和大战略是符合时代特征、顺应潮流的。所以,公司发展迅速,业务不断做大,从而更加注入了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立足现实促转型,求变创出新核心随着战争的继续、美国武力的直接介入、气候的恶化、补给线的拉长、更重要的是敌人对志愿军的战法特点的深入了解,战争态势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将士们似乎还未对朝鲜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没有进行必要的修正,致使对方得以抓住志愿军将士们的致命软肋,从而扭转战场局势,将志愿军打回到了三八线以北。“联合国军”的李总司令总结出:由于后勤补给的困难,志愿军每次战役只能维持作战一周,是为“礼拜攻势”。自此以后,美军在志愿军进攻时都有秩序的战术退却,每天退却三十公里,这三十公里也是志愿军一天攻击的最远距离,等到一周过去,美军就尾随沿着公路进行反击作战。在这里不得不佩服李奇微的适应之快、头脑之灵、观察之细、定位之准。基于细致观察与分析基础上的战术变化和创新,使得联军节节胜利。正是这样一变,变出了联军更小的消耗、更高的效率、更充分的得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一举扭转了颓势。反观志愿军,在前四次战役中的获胜之后,未能及时调整战略,在第五次战役后期,由于有些部队穿插深入距离过远,退却时组织的失误,导致了十分重大的损失。尤其是第六十军第180师,除部分官兵回归部队,绝大部分官兵被俘被歼,事后有关指挥员还受到军法的严厉审判,这在中共军队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事件。一点点的,联军硬是又将志愿军们打了回去。结合公司的发展现状,七年多的发展,已使得公司在传统业务上的拓展趋于饱和,资金集中度在可归集范围内几乎到达了峰值。坐吃山空,立吃地陷,若不及时改变战法,适应市场竞争的潮流,寻求突破,那日后公司的败仗将会成为定局。加之整个集团公司在资金上的属于资金集约、匮乏型工业企业,这就要求财务公司更加注重对资金的“精耕细作”。工作一定要做扎实,做细致,做透彻,提高资金的盈利能力的同时,保障资金的安全使用。现在公司处在二次创业的关键转型期,公司的发展战略适时的做出了调整变化。汽车信贷迅速崛起,市场潜力深厚。大力开拓这一领域既拓展了业务范围,又支撑了集团公司的主业发展,一举多得。虽然竞争对手很强大,实力也很强,但公司寻求改革突破,业务求新求变,必要的代价是要付出的。从全局考虑,这一变化变出了机遇也变出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坚定不变的信息是胜利的内生动力入朝作战之初,部队为何能一呼百应,义无反顾?为何在坚守阵地时,以命相搏,在弹尽粮绝之时仍能抗争到最后?在那样一个物资匮乏的状态,为何一双新棉鞋能在各守卫部队之间不断交接,新如初制?为何在志愿军如此被动的情况下,最终还能守住三八线,将也已疲惫的美国拉在谈判桌上?一切表象已经不能单纯的从战略战术或者客观因素解释了,不断变化的战略战术只是取胜的必要手段,而根源就在于志愿军心中的必胜信念,那种关心战友、心系祖国和家人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向往,支撑着战士们克服一个个的困难,将战略战术一个个转化为可行性操作,最终引导战争结局的走向。正是有了信念作为支柱,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发挥到极致,才能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冲破阻碍,迈向新的胜利。国家有国格,军队有军魂,个人有人性,作为一个企业,其内生动力就在于其根植于员工心中的企业文化和归属感。企业的内生动力是最持久、最有力并且是可以传承的。汇通财智,创造价值,不单单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要融入公司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中,渐渐的成为公司员工不变的信念。在业务经营拓展中求变求新,特别是结合时下公司所处的关键转型时期,求变是寻求未来的出路,把握未来的公司走向。把握大势,深入分析,提前判断,灵巧应对,及时调整,循序行动,坚决执行。只有引领变革、顺应变化的企业才能长久的发展。而究其内生动力就在于不变的企业文化信念。有了信念,做事才会更加积极主动,更加细致全面,更加充分的调动主观能动性,把公司的前途和个人的前途融在一起。就像朝鲜战场上,将士们秉承着为国、为家的信念,不愿意祖国和家园再一起陷入到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之下,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为的就是那心中家,不变的信念。一个强大的、有战斗力的、团结的企业,又何尝不是需要不变的信念作为基石。求变的战术和不变的信念,两者是不冲突的,甚至是相辅相成的。2012年已经过去。刚刚走出校门的我涉世尚浅,看待很多问题的角度片面且自我,缺乏全面的系统性考虑。幸运的是在这一年,我找到了非常不错的工作。投资部的工作让我觉得亲切,很快便能克服刚刚从事工作带来的不适应。但2012年,投资部是艰难的一年。面对市场的疲软乏力,投资业务部不能被动等待,工作方式也需要有积极的变化,尽快的适应市场带来的冲击。读完《朝鲜战争》一书,渐渐体会到投资业务部应该从书中所汲取的内容与价值:部门定位要准,做好公司成长的助推器。了解自身业务的特点,稳扎稳打,深入分析,防止冒进。突击战要打,但要打得聪明、打的有保证。分析做到精细化,投资业务更要精耕细作。李奇微将军的洞察分析能力可以发现“礼拜攻势”从而扭转颓势,投资部人员对证券产品的分析也要做到精细、量化,并据此制定策略,提高投资效率。改变投资策略,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偏股型基金
本文标题:读书心得—朝鲜战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31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