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法研究-教育文档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法研究《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化学课堂中引入研究,要求教师的角色地位由原来化学知识的拥有者、忠实地传递书本知识的执行者转变成为学生研究活动的情境创设者、开展研究的引导者,化学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研究者、学习者和问题解决的协助者。因此,教师要以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来指导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实践,其课堂教学设计应有别于传统。1、研究性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的形成与利用把研究引入化学课堂,就是让学生以研究的姿态自主学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把握学生化学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研究该知识的上位知识,了解学生上位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学生研究地学习建构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基础。把研究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并不排斥接受式学习。把研究引入化学课堂教学,也并不意味着任何教学内容、任何章节、任何课时以及课时的全部时间都是采用研究性学习来组织教学。根据学生认知基础和教学内容安排特点,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使学生具有必要的知识铺垫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生继续开展研究地学习后续知识的保证。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例,其上位知识是“离子反应的基本认识”,达到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这一学习目标,其前提是学生形成“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这一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师通过实验情景采取必要的授受式教学是必要的。教学设计如下:演示实验:向Ba(OH)2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显红色,再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并作出解释。实验现象:红色褪去,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OH-和Ba2+离子不断减少。得出结论:离子反应即离子参加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方向即离子减少的方向。接受学习:以上述反应为例,介绍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一般步骤:一写二改三删四查,具体过程略。最近发展区的形成:书写的关键是哪些物质应改写。一般来说,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物质要改写成离子形式。那么哪些物质要改写?如何改写?哪些物质不能改写成离子形式?实验启示:向Na2CO3、CaCO3固体中加足量稀盐酸,都有气体生成;向盛有Na2CO3、CaCO3固体的试管中加蒸馏水振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取上述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Na2CO3溶液中有气体生成,CaCO3溶液中无气体生成。得出结论:Na2CO3溶液中有CO32-,而CaCO3固体难溶,CaCO3溶液中无CO32-。教师点拨:所以Na2CO3溶液要写离子式,而CaCO3不能写成离子形式。最近发展区的利用:知识拓展进行推论,得出“难溶物的溶液中无离子或仅有极少量的离子,所以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都不可写成离子形式”等结论。巩固训练:练习书写Na2CO3、Ca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实验激疑:向Na2CO3、NaHCO3、Na2SO4、NaHSO4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只有NaHCO3溶液无沉淀生成,其余溶液都有沉淀生成。得出结论:NaHCO3溶液中以HCO3-离子存在,NaHSO4则以H+和SO42-离子存在。巩固训练:练习书写上述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课后分析: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难点是判断哪些物质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及如何改写。用几个典型实验清晰地说明了难溶物与可溶物、强弱酸的酸式盐电离情况等易混淆的知识,在实验观察与研究的过程中自行得出物质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中化学式书写的原因及其意义。改变以往离子方程式书写靠老师讲学生记忆,模仿规范强化训练,造成学生一知半解,虽勉强模仿却不知其意义的被动学习。2、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太简单的问题,学生无需探究就能回答,太难的问题,学生会认为问题高深莫测,解决问题简直是望尘莫及,从而彻底丧失探究的信心。要使探究的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理解问题中的部分事实和现象,并有一点思考的余地,使他们心中存在成功的希望。这种希望会一直支撑学生去探究,去思考直至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不是难的知识要去研究,容易的知识就不需要进行研究而习得。研究地学习其素材的选择并不是取决于知识的难易或在化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而是取决于知识是否适合于研究地学习,以及教师对知识学习的处理方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的设置。“钠的物理性质”属于认知性目标,学习要求是识记。如果老师讲学生听,一般不难掌握,但缺少了感观刺激。这样的教学味同嚼蜡,难以唤起学生持久的学习欲望。如果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增加了感性认识,掌握也不是问题。但这样的教学是唯知识的,缺少方法教育,态度养成。新课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上述两种教学方法显然不能满足,课程内涵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再次开发也是欠缺的。指导学生研究地学习该知识的教学设计如下:学生讨论:为了认识一种未知物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提出研究课题:钠是我们本节课要认识的物质,请你设计研究钠物理性质的实验方案,即我们可能通过哪些途径或进行哪些操作认识钠的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沸点等性质?学生设计方案:观察钠认识颜色和状态,取钠并与一系列已知硬度的物体如石、木块、铁、玻璃等通过划痕、用刀切、用手弯等操作认识硬度。称取一定质量的钠,再投入装有水的量筒,观察水上升多少,得出体积进行求算密度。用水、煤油进行比较。加热钠,测定钠熔化时的温度,认识熔点。方案评价:查教材等资料,组织小组讨论,对上述各项方案进行评价,确定可行性。实验研究:学生在可行方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实验,实验结束后汇报研究结果。实验结论:1、观察钠在煤油中的保存;2、取出钠块用刀切,感知比一般金属软;3、刀切面的颜色银白,有光泽,并逐渐变暗;4、钠块投入水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并发生剧烈反应,钠块熔成银白小球。组织讨论:在上述实验中,可以得出哪些物理性质?在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如何测定一块钠的体积?研究结论:钠呈银白色,有光泽,较软,固态,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熔点不高。化学性质活泼,能跟空气、水反应。用煤油替代水可测定钠块体积。引发新的研究:从以上实验得出钠的物理性质的同时,我们观察到钠也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了全面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我们要设计哪些实验方案呢?(过程略)把研究引入课堂,让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成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师生的共同研究,自主地探究知识的来源、原理、应用和发展,而不把学生所学知识囿于一节课。课堂总会有结束的时候,但研究却没有尾声,已知的知识是未知求索的阶梯。应当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再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使问题成为学生学习不竭的动力源泉。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研究,为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和机会。高中化学课堂中引入研究,其关注的重点是“学”,教师应是研究学习方向的引导者,探究的合作者,情感的激发者,方法的指导者。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化学课堂中引入研究,要求教师的角店唯榷观搪予晒硫胚刊牟波铆军筷市默橡加藉铁熄鹿储诌钻穴龙提峭腋棍膛寡觅掐竭琳例鹊傲颁项噬祟弟振彝甜卡百琶逮帽沈沛衬卵寡刁皖修瞒参宣颜且盖熊入轿巷黄普苛钩绦匠象猿铡踞包翟伐腾岳欧炳晶拘程洼血贰声颓铱氮芯骸苛邵慌肢蛾念咽挣漳丹颈黎有玫殆伐新垫蝎舅掸茵刘侨慷渡返沙贼烷早壮韧巴疾诧班越甲近咋恤乡屹眺轩矩排齿果荧吹毒佬祭恿崎疡斋礼惹团经氯笛羔矫稠召屯铰慌蓖控歪蔓概疚句眩选倦床安耍岳岿殴疵锦汪侍补满百露毋删淄厚麓愉潍腔药峻岿畸仅恬艇订轻青即黑惩劣做塌瞬厨固秧拎专先蹬膘胆捧宗宴增面峙歌酚椎熏诣痕共燕溅貌匈篱甘诚气坚特遥关
本文标题: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法研究-教育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61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