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ppt课件(共52张PPT)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一、甲午的震撼1、中日战争的失败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形势1894年甲午战争前,许多中国人自视甚高,没把日本放在眼里。他们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日本的心理优势。许多清朝官员认为中国必胜,纷纷要求李鸿章火速出兵,先发制人。他们认为日本不自量力,如果与中国交锋,必败无疑。战争的失败黄海海战一、甲午的震撼1、中日战争的失败2、《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甲午一战,中国被日本打败,在谈判中,日本又以战争威胁,迫使清政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约地点日本马关春帆楼。知识链接《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向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永远让与日本”;允许日本在中国内地设厂,增开通商口岸等。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1、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①产生: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些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想。②代表人物:③主张: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兴办学校,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其中郑观应还提出著名的“商战”观点。④局限性:这些思想还很零散,还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王韬郑观应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1、早期维新思想2、康、梁的维新思想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在维新派代表中,康有为的思想影响最大,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康有为将西方进化论和自由平等的观念与中国的传统今文经学结合起来,为变法维新创造理论依据。其中《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康有为北京故居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梁启超谭嗣同梁启超和谭嗣同是宣扬维新理论的另外两个思想健将。梁启超的思想核心是“倡民权”;谭嗣同则大声疾呼“冲决罗网”。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梁启超《变法通议》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谭嗣同《仁学》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严复严复以创办报刊,翻译西书的方式,宣扬维新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天演论》所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观点,几乎影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代知识分子。康有为称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1、早期维新思想2、康、梁的维新思想三、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公车上书的原因公车上书1895年春,《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闻讯,立即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18省举人群集在宣武门外达智桥松筠庵谏草堂,康有为主动请缨,代各省举人起草了一篇万言书,这就是“公车上书”。谏草堂课堂设问你能用几个字概括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吗?请说说公车上书的影响。参考答案迁都、练兵、拒和、变法。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题名记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1、早期维新思想2、康、梁的维新思想三、公车上书四、强学会与《时务报》组织学会1895年8月,由文廷式出面在北京正式组织强学会,宣讲“中国自强之学”。参加学会的,既有维新派和一些开明人士,也包括洋务派、传教士等。由于成员派系各异,政见不一,一些守旧顽固官僚散布流言,伺机破坏。1896年1月,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遭朝廷禁封。强学会遗址组织学会1月创办《强学报》。不久,《强学报》被迫停刊,上海强学会无形解散。《强学报》张之洞1895年10月,康有为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得到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于1896年创办报刊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由梁启超担任主笔。《时务报》反映民众呼声,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宣传维新变法,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梁启超发表的《变法通议》。在上海创刊的《时务报》重要阵地,受到全国范围内很多知识分子的欢迎。创办报刊《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前身)“公车上书”后,维新派开始积极在北京、上海等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除北京办的《中外纪闻》外,还有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许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的报刊和著述多维新人物还著书立说,宣传变法。课堂设问想一想:强学会的创办对维新变法运动起了哪些作用?创办报刊、组织学会的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作用:①介绍西学。②宣扬维新思想。③推动变法运动。意义:维新派通过开学会、办报刊的方式,宣扬维新变法,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讨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五、百日新政1、变法的背景三、公车上书四、强学会与《时务报》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背景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岛。康有为连续三次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危机,请求变法;光绪帝因一直受制于慈禧太后,甲午战争后,深受刺激,决心励精图治;加上光绪帝看了康有为的上书后深受感动,决心变法。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百日维新列强瓜分中国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坚定了光绪帝变法的决心。由于《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康有为又发起组织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其影响下,保滇会、保浙会等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百日维新光绪帝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光绪帝和康有为、梁启超在一起。课堂设问想一想:支持变法的人有哪些?为什么慈禧太后起初同意光绪帝变法?参考答案支持变法的主要是梁启超、谭嗣同、杨锐、黄遵宪、严复等爱国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慈禧答应光绪变法是以退为进。慈禧出行图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2、变法内容五、百日新政1、变法的背景三、公车上书四、强学会与《时务报》维新变法的内容课堂设问根据本课教材的图表,请思考:新法的颁布有何积极意义?你对改革旧制的措施有何看法?参考答案这些变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裁撤冗员使成千上万名中下层官员及干杂役的普通民众失业;让旗人自谋生计,等于断了旗人的生路;废除八股不仅断了读书人仕途之梦,也威胁到在位官员的升迁。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没有得到大多数官员的支持,反而使反对改革的势力聚合起来,成为改革的阻碍。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六、无力回天1、危机四伏的改革五、百日新政三、公车上书四、强学会与《时务报》新政危机四伏没有表示异议,但却提出三条“上谕”强迫光绪帝布告天下。同时做好了随时镇压的准备。荣禄新政一开始就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废除八股取士,等于断送了许多读书人的仕途,使他们掀起了一片反对声浪;新政之初,慈禧虽然慈禧与各国公使夫人新政危机四伏袁世凯随着变法的深入,新旧势力冲突日益尖锐。维新派想争取列强的支持,但未成功;于是寄希望于在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光绪帝接见外国使节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三、百日新政2、戊戌政变六、无力回天五、百日新政四、强学会与《时务报》1、危机四伏的改革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禁之地——瀛台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训政”,继而大肆搜捕维新派。谭嗣同、杨锐、刘光第、行刑之地——菜市口林旭、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课堂设问“六君子”被杀后,时人评论“谭嗣同待死,杨深秀寻死”,你怎么看待谭、杨二位的献身精神?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课堂设问你认同短片中的观点吗?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参考答案①康有为、梁启超都是知识分子,没有多少政治经验,不懂得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②慈禧太后只允许有限度的改革,目的必须是维护清王朝统治,不能削弱她的权势,侵犯满洲贵族的利益;而康有为、梁启超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诸方面的改革使他们在政治上树敌太多。③他们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君主,变法缺乏群众基础。一、甲午的震撼二、维新思潮的兴起七、维新时期的遗产三、百日新政六、无力回天五、百日新政四、强学会与《时务报》维新时期的遗产奏定大学堂章程(1903)京师大学堂牌匾京师大学堂旧址维新时期的遗产京师大学堂的藏书阁北京大学时务学堂教习(右二谭嗣同)维新时期的遗产旧式私塾北洋师范女学堂成立纪念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的报刊和著述维新时期的遗产缠足“天足会”奖章梁启超等创办的“经正女学堂”维新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①维新派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给沉闷的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②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的发展。③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④维新时期摒除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⑤维新运动既是一场爱国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
本文标题:【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ppt课件(共52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7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