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1)
©2006XiangtanUniversitywww.xtu.edu.cn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一)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第一讲人居环境第一讲人居环境第一讲人居环境第一讲人居环境第一讲人居环境第一讲人居环境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一、什么是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概念对应的英文是HumanHabitat,HumanSettlements以及Ekistict。“人居环境”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人类居住的环境”。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泛指人类集聚或居住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指建筑、城市、风景园林等人为建成的环境。人居环境,是人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后形成的一种人工环境,是一个由人、建筑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是指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类生存环境,包括提供人类活动的空间场所、物质、能量以及在人类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社会经济关系。在地域空间上,它包括全球、国家与区域、城市、社区、建筑等五大层次。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就是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二大要领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二、人居环境概念的发展二、人居环境概念的发展人居环境的概念是从建筑的概念发展而来的。建筑是人类居住之本。建筑的狭义概念原指一栋房屋建筑或一组建筑群。历史上“建筑”的概念曾包括园林和城市规划设计,到近代才各自成为独立的学科,但它们之间仍然是相互渗透的。到了现代,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以及伴随着发展和进步而产生的矛盾对建筑学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建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也越来越广泛,建筑的概念也从狭义的“房屋建筑”拓展到涉及多学科的“广义建筑”。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建筑不仅仅是房子,有关居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都应该是建筑所覆盖的范围。这样,从普遍存在的就建筑论建筑通过对聚居、地区、文化、科技、经济、艺术、政策法规、业务、教育、以至哲学方法论来论建筑,形成“广义建筑学”,进一步着眼于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思考,将涉及影响人居环境的有关因素作为整体系统,建构“人居环境”这一概念。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居住环境一直是人类十分注重的问题。居住环境一直是人类十分注重的问题。在国外,16世纪的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中已勾划出理想的人居环境蓝图;而后的几百年中.曾多次出现人们企图建成一个“新村”或“田园城市”,实现理想中的社会结构与良好生存环境的“伊甸园”。希腊学者(杜克塞迪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人类聚居学,认为它由5个基本因素构成:自然环境、人、社会结构、建筑与城市、交通与通信网络。提出研究人类生产与城乡建设活动的规律,寻求实现理想、美好的人居环境的途径。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1976年,联合国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第一次人类居住区国际会议,并在内罗毕成立“联合国人居中心”。1982年在巴西里约热闪卢通过“2l世纪行动议程”中的人类居住区一章中将下列8个领域做为研究与争取实现的目标:①向所有的人提供合适的住房;②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管理;③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规划;④提供综合的环境基础设施,空、水与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管理;⑤发展可持续利用的能源与交通系统;⑥每减轻自然与人为灾害及相应的规化与管理;⑦可持续发展的城乡建设;⑧开发人类的资源与能力,促进居住区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国际城市生态学的启蒙研究归功于美国的芝加哥人类生态学派,但国际城市生态学研究的主流却一直在欧洲。自19世纪末叶以来,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和高的人口密度迫使欧洲人不得不认真研究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生态问题、过程、对策与技术手段。从霍华德的田园城运动到德国法兰克福的灵敏度模型,特别是1970年代以来以“增长的极限”为催化剂的环境运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倡导的城市生态研究,为西方国家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生态功能的强化奠定了科学基础。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进入1990年代以来,城市生态学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制定21世纪议程的科学基础,各种类型的国际城市生态学术讨论如火如荼,仅1991年以来在美洲、澳洲、欧洲和非洲就举行了20余次国际生态城市学术讨论会。1996年6月的土耳其联合国人居环境大会专门制定了人居环境议程,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将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融合,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那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发展政策和生态格局,减少环境压力,促进有效的和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水、土、气、生、林、能)。为所有居民,特别是贫困和弱小群组提供健康、安全、殷实的生活环境,减少人居环境的生态痕迹,使其与自然和文化遗产相和谐,同时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在我国,人居环境概念最早萌芽于商、周的民宅建设活动中,它和易学的形成有一定联系,传统认为,《连山》,《归藏》《周易》,先后于夏、商、周、三代问世。一般认为《连山》成书于夏(约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800年,依托伏羲氏或神农氏(炎帝)名称而作。《连山》意为山内出气,山连山.在人居环境中对山体的研究已成为主要内容。特别是在“五形山”中更重要。《归藏》成书于商(约公元前1800---公元前1200年),它研究“乾坤”.即天和地,是人居环境中进行方向、天文,地理研究的重要著作。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成书于周代的《周易》,通过天文、地理生物等自然现象的研究,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划分为八类,同类物质和事物有着相同的演化规律;通过一种事物的研究可得出同类事物发展、变比规律。由此可见,当时是上观天则了解风、阳光,方向,下观地则知土、水质、气候。可以从周围事物推论人类的生存状况。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天文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社会学方面,哲学思想特别活跃,学术气氛浓厚;辩证法、自然分类、事物属性关系.物质起源方兴未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战国七雄争霸,封建割据竞相筑城。掀起了城市建设高潮。这个时期出现的《考工记》、《管子》、《周礼》等著作,总结了城市建筑的经验。制订和提出了建国(都城)与营国制度,以及城市的选址理论。这些成果为人居环境理论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至汉代,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月令图式”世界观形成,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两个方面、5种属性、8种类型;表明时间和空间方位的4种方向,4种时间10和l2基数及相应的组合。进行代数运算的数字等因素围绕,5种属性,8种类型,一分为二的原理互相联系,构成了宇宙万物时空合一的框架,普遍地指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使人居环境理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古代中国人把东、南、西、北分成12等分,以12地支或12辰命名,刻在方形的木盘上,表示大地的方位,称地盘。又把28宿、北斗星等天空主要星象刻在圆形的木盘上,表示天体的运动,称为天盘。天盘在上,地盘在下,天盘的圆心有轴立于地盘中心,可以随天体的运行转动天盘。这样就可以根据它来确定天体运行与大地位置之间的关系。利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推算事物的发展规律。这种仪器称为“式盘”。因其多出现并流行于汉代.又称为“汉代式”。用式盘推算事物的萌发,生长,灭亡的全过程叫”演式”。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汉代研究人居环境的人认为,建筑物动工时要考虑天体,如日(黄道)、月(月建),实际上是考虑到气候.天气、寒暑等情况,古代北方建筑通常用土墙修建,一般安排在春天少雨季节,农闲之时。春天是通过天文观测和推算而得出的。这是前人将动工与观天相结合,方位与时间相结合的实际应用。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历史上最早注意到人居环境保护的是晋代的郭璞。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南北文化和外来文化处于大融汇状态。南北朝的弦学兴盛与山水美学的发展,把人居环境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三国魏人管袼所著《管氏地理指蒙》,是古代人居环境研究中较重要的著作。唐代著名人居环境研究者杨筠松对后世影响也很大。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宋、元、明、清时,指南针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定向,使人居环境理论更复杂和充实。定向手段的简化使这个时期的人居环境理论在民间有很大普及。北宋司马光曾论述了当时人居环境理论产生的影响。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按照人居环境理论搞建筑,可以发家至富,有利于城市规划和管理。因此专为他人研究人居环境的“地理师”成为一种职业。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明、清时期,山川形势仍然受到人居环境学的重视。明、清王室建立了庞大的宫殿区,使人居环境理论的运用几乎达到顶峰,此时常有以“地理”命名的书籍问世,如萧克的《地理正宗》,徐善继的《地理人子须知》,蒋平阶补传的《地理辩证》,叶九升的《地理大成》等。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把人居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科学来研究,国内最早是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身体力行的。吴先生在当时就敏锐地看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战后大规模重建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建设性破坏”的问题,如对土地资源的侵蚀,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等。吴先生提出,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建筑单体设计或城市规划具体技术问题上,而应从改善和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环境这一整体宏观战略上着眼。因而倡导“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1990年代以来,在众多国际会议的推动下,人居环境研究已成为我国规划、地理、建筑等学科关注的热点。我国政府也制订了相应的“21世纪发展议程”,探讨和研究高速发展城乡建设所出现的新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为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供了法律保证。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1985年,联合国大会正式指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每年的这一天,联合国人居署都要组织庆典活动,发布当年的人居主题,颁发联合国人居奖,旨在反思人类住区的现状和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基本权利.此外,世界人居日纪念活动亦旨在提请整个世界铭记我们对人类生存环境未来所负有的共同责任。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历年世界人居日主题年份主题地点1986住房是我的权利内罗毕1987为无家可归者提供住房纽约1988住房和社区伦敦1989住房、健康和家庭雅加达1990住房和城市化伦敦1991住房和居住环境广岛1992持续发展住房联合国、纽约1993妇女与住房发展联合国、纽约1994住房与家庭达喀尔1995住房-邻里关系库里蒂巴年份主题地点1986住房是我的权利内罗毕(肯尼亚)1987为无家可归者提供住房纽约1988住房和社区伦敦1989住房、健康和家庭雅加达(印度尼西亚)1990住房和城市化伦敦1991住房和居住环境广岛(日本)1992持续发展住房联合国、纽约1993妇女与住房发展联合国、纽约1994住房与家庭达喀尔(塞内加尔)1995住房-邻里关系库里蒂巴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年份主题地点1996城市化、公民的权利义务布达佩斯和人类团结(匈牙利)1997未来的城市波恩(德国)1998更安全的城市迪拜(阿联酋)1999人人共有的城市大连2000妇女参与城市管理牙买加2001没有平民窟的城市福冈(日本)2002城市与城市的合作布鲁塞尔(比利时)2003城市供水与卫生里约热内卢(巴西)2004城市—农村发展的动力内罗毕2005千年发展目标与城市雅加达2006城市—希望之乡那不勒斯(意大利)2007安全的城市,公正的城市海牙(荷兰)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年份主题地点2008保障城市的用水与卫生年份主题地点2008和谐城市罗安达(安哥拉)2009规划我们城市的未来华盛顿2010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2011城市与气候变化阿瓜斯卡连特斯(墨西哥)2012改变城市,创造机会金边(柬埔寨)2013城市交通2014来自贫民窟的声音主题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三、人居环境的范围人居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物理环境等)和人文环境(包括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两个方面。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20世纪最有思想的人
本文标题: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