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学论文 > 试论西方骑士文学对中国新武侠小说的渗透
一、骑士精神在欧美文学中的衍变.....................2(一)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骑士精神..................2(二)后世作家对其继承与发展......................3二、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之“新”.............3三、骑士精神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渗透...................4(一)忠君........................................41、传统的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侠”与“君”的关系42、金庸笔下的“君侠关系”.....................4(二)护教.......................................5(三)尚武精神与寻宝模式.........................51、近似于魔法的“内力”.......................5(四)圣母崇拜与典雅爱情..........................61、“母性光辉”的爱情..........................62、“典雅爱情”模式............................7试论欧美文学中骑士精神对中国新武侠小说的渗透——以金庸的武侠小说为例骑士精神在欧美文学中历经时代变换,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并没有一并消亡,反而被文学家们用新的眼光与视野,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同样的中国武侠文化虽然由来已久,但历久弥新,在新派武侠小说的笔下重发光彩,并被作家结合时代给了新的解读。历来属于人类血液中共通的东西使得骑士精神与武侠文化在文学家的笔下用新的手法血脉相连。金庸先生曾经说过,他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这其中不乏骑士精神的投射。本文所提到的骑士精神,不仅是骑士制度盛行时期的骑士精神,还包括后来骑士制度消亡后仍存在的并被文学家所反应的骑士精神,并试图以金庸先生的作品为例,探讨骑士精神在中国新派武侠小说中的渗透与衍化。关键词:骑士精神;新派武侠小说;金庸一、骑士精神在欧美文学中的衍变骑士阶级产生于欧洲8世纪左右,11世纪末到14世纪初是它的繁荣时期,最终消亡于17世纪初。骑士阶级虽然是产生在欧洲中古封建社会的土地上,但与骑士制度相生相伴的骑士精神却跨越了历史和空间,成为欧美文学中经久不衰的主题。骑士精神以“荣誉、爱情、尚武、忠贞”为核心,这既是对中世纪骑士们的客观精神状态的描述,也是欧洲封建时代理想化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体现,与东方中国的“侠”文化相同的,两者都是人类所共有的天性和基本欲望,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体现,代表了人类共同的追求。(一)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骑士精神欧洲历史上的骑士文学,产生于骑士阶级的繁荣时期,即11到13世纪,在这一时期,骑士们为了处处表现出自己的骑士风度,开始追求个人英雄主义。骑士文学是伴随着中古欧洲骑士制度而产生的封建贵族文学,以歌颂骑士为主题,主要以描写骑士为了爱情、荣誉或保卫基督教义所进行的一系列冒险活动。骑士文学所承载着的意义是“骑士精神”,即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精神、诚实、公正,这样的精神赋予了他们贵族式的风度翩翩,并且影响十分深远,甚至形成了后来欧洲民族的“绅士精神”。骑士文学集中反映了这些骑士们独特的精神世界,当然也折射出当时欧洲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骑士阶级作为贵族中的最低等级,为了荣誉与地位,不得不四处建功立业、冒险征战。这些封建君主所赐予封号与荣誉的骑士,从一开始表现出来的,就是为了他们的主人——封建统治阶级,以及自身的、家族的荣耀与光辉而战。因此前期的骑士文学中,骑士精神即“忠君、护教、尚武”的体现。中世纪后期骑士地位提升,东方思想的流入打破了传统的宗教禁欲观念,十字军东征使得女性不再是邪恶与欲望的化身,“爱情”因此成为骑士文学中热情歌颂的主题。这一时期的骑士文学,主要有法国抒情叙事诗,包括恩格斯最为推崇的普罗旺斯爱情诗的精华《破晓歌》,著名的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为代表的骑士传奇,以及西班牙骑士小说。中世纪结束后,新兴的资产阶级鼓吹人文主义,骑士文学作为封建社会的精神产物随封建王朝一起湮灭,但可以说其对后世的影响却没有随之消失。同骑士制度对于欧洲后来的军事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类似,骑士文学的几种形式和他们流传下来的故事也为后世欧美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养料,骑士精神对于后世欧洲人的民族素养、价值观念、甚至是社交礼仪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也有人说骑士精神是欧洲“绅士风度”的前身。(二)后世作家对其继承与发展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宣告了骑士文学的终结,使得这一“中世纪的大垃圾堆”终于轰然倒塌。作者塑造了“堂·吉诃德”这个为了骑士小说走火入魔的骑士迷,作为对“骑士文学的一种嘲讽”。这个永远活在自己臆想世界里的可笑的人,作者一方面对他奉行那套过了时的骑士准则,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可笑行为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讽刺和挖苦,但同时在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塞万提斯赋予堂吉诃德那种“为弱者伸张正义、反对暴行、追求人与人和谐”的骑士精神实际上又是作者所希望达到又不可得的那个时代最高的道德标准。一个信奉着最高道德标准的人,却因为时代的大环境的不允许而显得荒诞可笑至极,这正是作者思想深刻之处,塞万提斯借堂·吉诃德之口,既是向封建思想的宣战,同时也倾诉了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和面对社会现实内心深处的悲哀和无力。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固然人性得到了全面的解放与自由。但很快人们就发现,过度宽松的社会风气和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的是人们近乎狂欢式的无拘无束与贪婪的追求物质享受,中世纪宗教严格的统治下那种相对和谐、稳定的社会结构甚至趋向混乱。我们常说一定时期的文学现象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分不开的。那么如果说中世纪时期骑士精神是对宗教统治下个体独立性的追求,那么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个性解放的追求已经得到了满足,这一时期所推崇的骑士精神则已经不再强调独立人格和浪漫爱情,而是骑士作为一种理想力量对于非正义行为的阻止和对混乱社会的维护。大仲马、司各特和显克微支的小说都是借助骑士精神表现现代性的,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同样是通过塑造一个他们心中完美的骑士形象来表现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对社会的贪婪、残酷和非正义进行抨击。大仲马的《红屋骑士》里虽然红屋骑士对素未谋面的王后的爱情和忠诚似乎令人费解的愚昧,但是作者着重表现的是他那种奋不顾身、至死不渝的精神,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算得上一个英雄。同样的司各特的《艾凡赫》中表现出来了骑士精神迷人的美妙和盎然的生机,雨果认为司各特的小说“用奇异的力量使读者在几个钟头之内恢复了在今天如此被轻视的古代精神”,并且使得读者突然发现了这种“今天如此被轻视的古代精神”中所蕴涵的并不过时的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是当代的人们苦苦追寻而不可得的精神价值。二、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之“新”不同于以往的中国古代武侠小说和旧派武侠小说,新武侠小说从一诞生起,它的内容与形式就体现了其“新”的意味,这不仅是由历史分期或者写作者决定,更是由于其思想观念与写作技巧也不同以往。旧派武侠小说同古代武侠小说一样,都以一种公案演义的方式讲述故事,即使在一定形式上可以说有了新文学之后使用白话文写作的特点,但与新派武侠小说相比,其文学与文化价值则相去甚远。新派武侠小说,其“新”就在于,去掉旧小说的陈腐语言,用一种更为新的写作手法去构思小说,并从外国小说中汲取表现技巧,把武侠、历史、言情三者结合起来,将传统公案与现代推理揉为一体,使武侠小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新派作家来自香港台湾,更多的接触西方的思想观念,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里也就在融合中国传统的武侠因素的同时也有了鲜明的西方性和现代性。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作家,都是受过良好的教育,既受到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浸染,又具有现代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新武侠小说中,“侠是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品德的化身”,行侠仗义是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之上,不再像旧武侠小说一位的逞凶斗恶、喊打喊杀。金庸的武侠小说,结构庞大、人物众多,不仅主人公刻画的鲜明生动,其它作为配角的小人物,即使仅仅是细枝末节的微小人物也有名有姓,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更为难得的是金庸的作品里对于人生大义独到的见解和不断深化的思考,对于家国天下的磅礴大气的关爱,虽然武侠写的都是古时候的江湖事,但其中对于现实社会的折射不能说不清晰。生活在香港的金庸,不仅集中国传统文化于一身,也将西洋文化中他认为可取的部分融会贯通,金庸曾表示他很爱读大仲马的作品,并且对他本人的创作影响是很大的,甚至被称为“中国的大仲马”。那么他的作品里不可避免的在中国传统侠义观上多出了西方骑士精神的因素,以及他自身对于这些因素的特殊见解。三、骑士精神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渗透(一)忠君前文提到,“忠君”在中世纪早期的骑士精神中是三大要素之一,为了封建君王或领主而战,本就是骑士所处的时代其地位赋予他们的职责。中后期的骑士们地位稳固之后,“忠君”的意识也逐渐淡薄,骑士们对于独立人格的追求,甚至有一些思想解放的色彩。骑士们仍旧战斗、冒险,但不再是单纯为封建领主而战,而是为了正义而战,为了爱情而战,为了一切他们认为可以战斗的理由而战。最早的亚瑟王传奇歌颂了亚瑟王的英勇善战,也歌颂了骑士们对他的忠诚,有趣的是后来的故事里出现了兰斯洛特这样一个反叛的角色,并且他的故事的精彩毫不逊色于亚瑟王。身为“第一骑士”的兰斯洛特出身高贵、勇敢强大,出于对王后桂妮维亚的爱情才使得他离开了亚瑟王。但后来送回王后的行为体现了他“忠君”的思想仍然存在。这种复杂的关系在中国的武侠小说里又有了别样的体现。1、传统的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侠”与“君”的关系传统的中国武侠小说里,“侠”在诞生之初与“君”的关系同欧洲骑士与君王的关系大体是相似的,最初的侠与统治者还是附庸的关系(最早的侠是燕太子丹与荆轲式的门客与养客者的关系),后来逐渐演化为侠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景——“江湖”,而“江湖”通常是与君所代表的“朝廷”相对立的两个阵营,但在封建阶级统治之下的“江湖”,一方面与朝廷相对抗,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最终臣服于“朝廷”(《水浒传》模式);后来的侠义公案小说,这种对立的模式变成了“侠”与“君”的一致层面,而绿林江湖则是作为与“侠义”的对立面,成了打击的对象(《三侠五义》《绿牡丹》模式)。旧武侠小说最主要的贡献,是使武侠活动回到了他们必要存在的场所——“江湖”,以平江不肖生为代表的“江湖豪侠”系列走的是现实一派,与朝廷成了标准的对立关系;以还珠楼主为代表的“幻化江湖”则塑造出了一个魔幻、异化的幻想空间,与朝廷再无关系。2、金庸笔下的“君侠关系”与传统不同的是金庸的侠客们对于君王的态度。他们的态度有了一些西方骑士的影子,对于君主并不是完全对立,但也不是绝对的从属关系。金庸的作品里侠客与君主的关系可以看做是“江湖”与“朝廷”关系,通常有下面两类,一类是,江湖和朝廷大致处于一种互不干涉的状态,江湖中人有着自己体系内部的恩怨,“江湖”在这里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存在,如《笑傲江湖》模式,这在此可以不谈。另一类,江湖对朝廷大体上和骑士们后来对“君”的态度差不多,不忠于君王但忠于正义,即中国所说的“侠义”。金庸的侠义观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语出《神雕侠侣》郭靖对杨过)”。与以往不同,金庸的武侠小说贵在具有历史性,通常他的故事都是建构在中国古代一个真实的历史时期,与历史事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他笔下的侠可以是救国救民的大英雄,“君”甚至还需要仰仗“大侠”的帮忙。《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的故事背景是宋元之际,蒙古族侵略中原,郭靖夫妇镇守襄阳的义举为他们赢得了江湖人的极大尊重,甚至原本要杀掉郭靖为父报仇的杨过都为他的情怀而感化。最后郭靖向成吉思汗死谏,要他为天下百姓计而止戈息兵,郭靖的立场不是作为一个汉族人站在宋朝统治的一方,而是站在天下苍生、百姓安定的一方,站在正义的一方,对成吉思汗所提出的请求。另一类的代表是《天龙八部》中的乔峰,身具契丹血统,在大辽曾经帮助耶律洪基平息了叛乱,做了南院大王,这实质上就形成了他与耶律洪基的君臣关系,但是他没有用他强大的武功作为耶律洪基
本文标题:试论西方骑士文学对中国新武侠小说的渗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0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