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十讲:菉竹山房作者:吴组缃2吴组缃3安徽泾县茂林风光4安徽泾县茂林风光5安徽泾县茂林风光6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年出生于安徽泾县茂林村。1929年,吴组缃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学中文,1933年毕业后直升清华大学研究院深造。清华园时期,是吴祖缃文学创作的高峰阶段,与季羡林、林庚、李长之并称为“清华四剑客”。茂林村属黄山支脉,风光优美,山色秀丽,却长期沉淀着封建宗法制度的陈规旧习,环境闭塞落后。那里“盛行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各种陈规旧习。7少年时代的吴组缃,曾目睹村里一些青年妇女因触犯礼教和族规,被扔进有生石灰的坑里浇水活活烧死。他自己的姐姐,从16岁起守寡到老。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许多悲惨事实,在吴组缃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童年、少年时代的皖南山村生活积累,成了吴组缃小说创作的丰富材料库。他的小说创作多是以皖南山村为基地,写他熟悉的人和事。由《菉竹山房》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故乡情结。8吴组缃读研究生期间,他曾选了国学大师刘文典的六朝文学课,在学期作业中,他骂六朝文学是娼妓文学,刘教授非常生气,就给了他一个不及格。但刘教授同时也托人带口信给他,只要他改变观点,就可以过关。当时,吴组缃已经结婚生子,全家要靠他的奖学金生活。一门课不及格,就意味着拿不到奖学金,而拿不到奖学金,全家人的生活就没有着落,也就意味着他不能再继续学业。但吴组缃硬是没有收回自己的观点,结果不得不中断学业,经人介绍到南京的中央研究院供职。9郑振铎、章靳以主编文学季刊时,吴尚默默无闻,某次投稿一篇,用宗族制度农村经济崩溃为背景,篇名《一千八百担》。郑振铎初未置意,遂以字数太长退回,不料吴来信大骂,指编辑有眼无珠,埋没佳作,郑竟愕然,待仔细重读,确是杰出的创作,一面道歉,一面将吴狂捧,由是吴祖湘顿成文坛红人!和吴组缃有过长期交往的北大中文系教授方锡德讲过一件小事:上世纪40年代,吴组缃曾应聘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教授,当时是在学期中间,校方希望他开半学期的课,但要支付给他整学期的薪水。吴组缃当即表示:“这样怎么行?我明明只上了半学期的课,怎么能拿你们一学期的薪水?”10“文革”期间,吴组缃自己被打成了牛鬼蛇神,夫人被折磨得精神失常,但他在军宣队召集的一次征求意见的座谈会上,仍然坦率直言:“想起这场革命,我就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当时许多人很为他着急,怕他挨批,因此劝他承认这个说法不妥,以便了事。但吴组缃执意说这就是他的原始感觉,最终也没有改口。1985年,刘勇强考取吴组缃的博士生,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先生,就有一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天,正好有一个外地学者来拜访吴组缃,拜访者编了一本清代学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的选注本,想请吴组缃题签。但吴组缃看后,直率地对那位学者说,自己认为他对纪昀的看法并不妥当,所选的篇目也不理想,因此,不能题写这个书名。11吴组缃的小说创作1932年到1934年他创作的小说《官官的补品》、《菉竹山房》、《万字金银花》、《一千八百担》等,以皖南农村现实生活中经济与制度的衰落为题材和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享誉文坛12吴组缃的小说创作吴组缃是这样一个作家:他在北平清华大学中文系和研究院时,受朱自清、郑振铎、闻一多等前辈的指教和熏染,带有北平作家讲究技巧和功力的作风;他又研读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著作,对以茅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坛的创作颇为关注,不乏左翼文学的进步思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他是北平作家群和左翼文学艺术作风别具一格的遇合点。这种双重的艺术素质,造就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13吴组缃的小说创作北平作家群和左翼文学艺术作风的别具一格的遇合点。一个以艺术功力著称的作家,颇为善于把清莹的灵感落实到真切自然的形象画面之中。乡土气息人物描写结构新颖而严整其小说创作以量少质高著称。其小说既兼收并取,又别出心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五四以来诸多小说流派的汇合。14关于“冥婚”依据文化人类学的解释,“冥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为已经夭折的男女举行婚配并合葬的习俗。这种形式的婚配,配偶之间生前一般没有订过婚。据说20世纪在台湾的一些汉族村社中仍然存在此类婚姻现象。另一种则是生者与死者成婚的现象,故又称为“阴阳婚”。在封建宗法制度与传统迷信思想制约下,凡订过婚而未正式结婚的配偶,如男方忽然死亡,女方仍须与死者举行婚礼。15节孝坊16汉源县九襄镇,有一座雕刻有48部戏曲故事的石牌坊——九襄“双节孝”石牌坊。17厚源贞洁牌坊座落在江西抚州腾桥镇厚源18贞洁牌坊上写着“冰清玉洁”19安徽歙县棠樾村牌坊群20关于作品在吴组湘小说中充斥着萧条,衰败的景象,就表现出了他面对农村破产的深沉的内在感情体验和历史责任感.他直面惨淡的人生,通过冷静的观察和刻画,把悲怆凝重的愤懑之情注入艺术形象之中,铸成”近乎无事的悲剧”,以获得振聋发聩的效果……二、三十年代吴组湘开始小说创作时,各种文学流派争奇斗胜.吴组湘在摸索中前进,当然也受到了这些流派的影响.他的小说既兼收并蓄,又别出心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五四以来诸多小说流派的汇合.21写作背景虽然已经过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三十年代的中国,除了一些大城市稍有变化之外,广大的农村一切如昨。封建礼教,封建意识依然十分沉重地抑压着人民群众。作者出身于安徽农村,自小耳闻目睹了旧传统吞噬活生生的青年男女的许多故事。到北京读书后,尽管“过的是电灯电影洋装书籍柏油马路的另一世界的生活”,但想起以往落后,闭塞的乡下,作者更是感慨万千。22内容提示《菉竹山房》通过传统女性二姑姑年轻时的恋爱、婚姻以及凄凉人生历程与悲苦扭曲心灵的描写,控诉了封建吃人礼教与“阴阳婚”的落后愚昧习俗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人道主义同情和对自然人性的肯定。23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1)开头至第九自然段末“于是阿圆不愿去的心,变成急于要去了”。这一部分侧重背景的交代。(2)从“我说金燕村,就是二姑姑的村”至“我释然,向阿圆笑笑,阿圆却不曾笑,只瞪着眼看兰花”。写“我”和阿圆对二姑姑的探访。这部分对二姑姑所生活的村庄及其大宅子“菉竹山房”作了细致的刻画和铺陈。(3)从“我说邀月庐清新明朗,那是指日间而言”至结尾。这一部分是对“我”和阿圆入住的菉竹山房的“邀月庐”的特写。24二姑姑的故事二姑姑的故事好像和一般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没有什么差别。象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和张君瑞一样红杏出墙,私定终身。故事的蓝本如出一辙,但故事的结局却不尽相同。崔莺莺和张君瑞虽历尽曲折,却终成眷属,成就了一段佳话。而小说中的二姑姑却没有那么幸运。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人人夸说的绣蝴蝶的小姐一时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叔祖虽从中尽力撮合周旋,但当时究未成功。25二姑姑的故事若干年后,扬子江中八月大潮,风浪陡作,少年赴南京应考,船翻身亡。绣蝴蝶的小姐闻耗后,在桂花树下自缢,为园丁所见,救活了,没死。少年家也觉得这小姐尚有稍些可风之处,商得了女家同意,大吹大擂接小姐过去迎了灵柩;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二姑姑的人生至此告一段落。小说中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已不是当年那个多情的绣蝴蝶的十九岁的小姐,而是一个已经年迈的老太太。26二姑姑的故事姑姑叫兰花开了锁,两扇门一推开,就噗噗落下三只东西来:两只是壁虎,一只是蝙蝠。我们都怔了一怔。壁虎是悠悠地爬走了;兰花拾起那只大蝙蝠,轻轻放到墙隅里,呓语着似地念了一套怪话:“福公公,你让让房,有贵客要在这里住。”阿圆惊惶不安的样子,牵一牵我的衣角,意思大约是对着这些情景,不敢在这间屋里住。二姑姑年老还不失其敏感,不知怎样她老人家就窥知了阿圆的心事:“不要紧。——这些房子,每年你姑爹回家时都打扫一次。停会,叫兰花再好好来收拾。福公公虎爷爷都会让出去的。”又说:“这间避月庐是你姑爹最喜欢的地方;去年你姑爹回来,叫我把它修葺一下。你看看,里面全是新崭崭的。”我探身进去张看,兜了一脸蜘蛛网。里面果然是新崭崭的。墙上字画,桌上陈设,都很整齐。只是蒙上一层薄薄的尘灰罢了。我们看兰花扎了竹叶把,拿了扫帚来打扫。二姑姑自回前进去了。阿圆用一个小孩子的神秘惊奇的表情问我说:“怎么说姑爹?……”兰花放下竹叶把,瞪着两只阴沉的眼睛低幽地告诉阿圆说:“爷爷灵验得很啦!三朝两天来给奶奶托梦。我也常看见的,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27内容述评(1)控诉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迫害。(2)从“菉竹山房”折射出中国农村的封闭,落后与停滞。(3)人性的流露,人性的赞美。28内容述评1.控诉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迫害作品通过二姑姑年轻时期的恋爱,婚姻悲剧,深沉的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一个擅长女红的年轻姑娘,从相互”羡慕”而有了恋情.可是,当时的环境无法容忍他们的相爱而从此受尽”鄙夷”.少年“船翻身亡”,姑娘才得以“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29作品的深刻性就在于:二姑姑的恋爱失败,却又以“迎了灵柩”成婚并了此一生.这是一幅多么残忍的图画!并未年老的二姑姑,空守偌大的箓竹山房,整日价于“福公公”(蝙蝠),“虎爷爷”(壁虎)喃喃自语,再就是梦幻“姑爹回来”.终于,性格变态,去窥视新婚夫妇.漫长的岁月,阴森的山房,简直就是遥遥无期的牢狱生涯.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压迫可见一斑.302.从“箓竹山房”折射出中国农村的封闭,落后与停滞世道早已变了.“我连年羁留外乡,过的是电灯电影洋装书籍柏油马路的另一世界生活.”可是,家乡的一切,记忆中的“那座阴森敞大的三进大屋,那间摊乱着雨蚀虫蛀的古书的学房,以及后园中的池塘竹木”,依然如旧,甚至更加腐败,烂朽.31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阴暗,凄苦,迟钝”,日复一日,愈加深重.这样一种状态,这样一种多少年不变的格局,同”电灯电影洋装书籍”,以及”平日见习惯的西式房子,柏油马路,烟囱,工厂等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面对着这样的对比,人们不能不对农村的线装发出声声哀叹.环境没有变,人也没有变------该是变变的时候了.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唤.323.人性的流露,人性的赞美在沉重的封建伦理道德桎梏性始终受到摧残与压制.可是,人性还是会处处有所流露.“我”的长辈中,就有少年时期就偷情的事.“我的大伯娘”就最喜欢搂阿圆在膝上喊宝宝,亲她的脸,咬她的肉,摩挲她的肩膀;又要我和她接吻给她老人家看……”至于小说结尾处……也是高潮处所表现的二姑姑对新婚夫妇的偷窥,更是表明人性是无法压抑的。33人性的尊严和解放是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的响亮口号,也是对封建主义的致命一击.在中国,由于封建历史的悠长,对人性的蔑视更为严重.作品所表现出的人性的流露,其中不无调侃,幽默与哑然失笑,也是对人性的赞美.34艺术特色(1)出色的景物描写。作者围绕菉竹山房这一中心人物生活的环境和场景,进行了生动而细腻的描写。(2)第一人称的叙述。用第一人称叙述成为他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本篇也采用了自述的形式。小说中的“我”不仅仅是叙述者,也是情节中的一个角色,更是二姑姑陈年往事的介绍者和当下生活的见证人。35艺术特色(3)蝴蝶意象的象征。蝴蝶意象在小说里出现了三处。一处是在小说开篇讲述少女二姑姑的爱情故事时。另一处是写服侍二姑姑的丫头兰花:“她陪姑姑住守这所大房子已二十多年,跟姑姑念诗念经,学姑姑绣蝴蝶,她自己说不要成家的。”最后是我在菉竹山房的邀月庐观看陈设时见到大锦屏“边沿上密密齐齐地绣着各色的小蝴蝶”。(4)出人意料的结尾。小说结尾的“闹鬼”出人意料,它是情节发展的高潮,也是小说构思的精彩之笔。36总结全文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力张扬个性、渲染自我的时代,很可能觉得文章中描述的象古代传奇,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其实在那个时代象二姑姑这样的事是很真实,也是很普遍的。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比所谓名节重要得多,所以,人类要除去那些于本身毫无意义的苦痛,让人人都享受正当的幸福。象小说中的二姑姑和兰花,虽然活着,可与鬼又有什么两样,她们过的根本不是人的生活,而是与鬼共舞。37课文
本文标题:钱江大学语文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30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