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历史变迁调查与分析
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历史变迁调查与分析小组成员:15广播电视编导1班15040432王雪睿15040433邢泉15040434杨叆15040435殷文颖15040436袁亭亭15040437袁雅琪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沧海桑田遗存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在此基础上建成的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充分发掘这方面的资源,在完善设施、征集史料、充实队伍、开展活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中央发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后,南京市高度重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开展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不断掀起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热潮。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实际调查了南京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调查结果如下。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概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通称江东门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江东门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是中国人民承段全民族灾难的实证性、遗址型专史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及国家公祭日主办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各个区域部分的造型,主要运用体块的组合、错位和墙体来塑造。在设计中采用了三棱锥、长方体等简洁的几何形体,并在表面赋以坚硬的花岗岩,以示稳固永久。体块主要运用在纪念馆的入口、新馆史料陈列厅及西侧馆藏交流区。纪念馆入口部分以黑色花岗岩饰面的三棱锥体块配合十几米高的《家破人亡》雕塑展现,突出于周围环境。史料陈列厅地上部分为斜插入地面的三棱锥,入口正面形式为长方形,门厅部分为玻璃幕墙。斜屋面成阶梯形,面层可站立人群,形成了倾斜状集会广场。“墙”作为一种建筑元素,被纪念馆大量运用。老馆以浮雕墙为主,如劫难、屠杀、祭奠等浮雕墙,外观色彩为石材本色,体量均不大,与老馆建筑规模及色调相协调,新馆以墙为载体,配以文字、裂痕、浮雕等装饰手法来表现,如和平广场设计了刻有“V”字的“胜利墙体”。这些墙体通过围合遮挡,形成有序的空间。新馆则采用方整有力的墙体围合,在入口广场,所建纪念馆屋顶的两侧和纪念公园的水体旁,都设计了长长的清水混凝土墙体,使用墙体围合来隔开城市喧闹,较好地创造了宁静肃穆的环境。2015年12月1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正式开馆,对公众开放。这是亚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也是唯一一处被在世慰安妇指认过的慰安所建筑。2016年9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创建过程一个具有民族价值、意义重大的纪念馆的创建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简单的就形成的。在网上我查阅了资料,以下是百度文库上面对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创建过程的纪录。1983年底,南京市人民政府经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始筹建纪念馆,设立了“南京大屠杀”编史、建馆、立碑领导小组,由当时的南京市市长张耀华任组长。1985年2月3日,邓小平到南京视察,题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邓小平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纪念馆的建设,工程随即于2月20日(正月初一)动工,当年8月15日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纪念日当天建成开放,同时南京市还在17处大屠杀遗址设立纪念碑。1985年8月15日,南京人民政府于建成并开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场馆的所在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故又称江东门纪念馆。1995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始二期工程建设。1997年12月12日,二期工程竣工。2002年12月12日,“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建成开放。2004年3月1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全国率先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当年接待观众就达114万人次。2005年12月13日,纪念馆在原馆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二期扩建工程正式奠基。2006年6月26日起,闭馆扩建。2007年12月13日,重新开放的纪念馆继续实行免费开放政策。2015年5月,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开始修缮,完成后将做为纪念馆的分馆开放。2015年12月1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正式开馆,对公众开放。2015年12月7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该馆正大门左侧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陈列分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广场陈列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3个外景陈列场所组成。其中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及和平鸽等部分组成。祭奠广场有刻有馆名的纪念石壁、郁郁葱葱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的“遇难者300000”的石壁。墓地广场有鹅卵石、枯树和沿院断垣残壁上的三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及院内道路两旁的17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这是全市各处集体屠杀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缩影和集中陈列,还有大型石雕母亲像、遇难者名单墙、赎罪碑、绿树、草坪等诸多景观,构成了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的凄惨景象。遗骨陈列有外形为棺椁状的遗骨陈列室,这里陈列着该馆1985年建馆时,从纪念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中挖出的部分遇难者遗骨。1998年4月以后,又从该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内新发掘出208具遇难者遗骨(表层土层中),这批万人坑遗骨经过法医学、医学、考古学、历史学者的严格鉴定,被确认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骨,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该馆现在已成为国际间祈祷和平与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新馆的扩建范围位于现有纪念馆东西两侧,主要包括新扩建纪念馆、万人坑遗址改造以及和平公园三部分。项目设计突出遗址主题,尊重原有建筑,塑造整体氛围,以墙、伤痕、死亡之庭、祭奠庭院、烛之路等为建筑元素表现特定的场所精神。既强调利于参观者的感知与共鸣,又强调避免过于直白的表达损害建筑的抽象意境。在设计中,运用封闭、压抑的空间、撕裂的建筑形体、建筑材料的强烈对比等建筑的语汇来唤起人们对纪念主题的回忆,在抽象之中令人们强烈地感受到半个多世纪前那场杀戮的悲惨。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整理调研我们小组刚刚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时候,除了感受到庄严肃穆、沉重的气氛,还觉得纪念馆的形状设计很独特。通过询问馆内的工作人员,我们得知这样设计背后的重要含义:纪念馆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最长边与最短边形成以尖锐一角,同样引导人们的游览方向。斜型设计,一方面可增大空间,另一方面可以让参观者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营造出不同平常的氛围,与主题相呼应。新馆建筑总体构思以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组合,整体设计形如一叶“和平之舟”,在建筑理念上更加注重人们对战争、生命、人性、文明的思考,对和平的珍爱。由于纪念馆扩建用地呈狭长的船型,因此他们赋予其弯刀的理念,以“军刀”象征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以深埋在土中的折断的军刀隐喻正义战胜邪恶,象征中华民族通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战胜强敌,将侵略者送上历史审判席。还有同伴注意到馆内的雕塑都是由低到高,我们猜测应该是为了表现罪行和杀戮越来越残忍,人民越来越悲愤,想反抗的决心越来越强,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新馆广场上铺满了石头,细碎的石块,人走在上面沙沙作响,为了配合整个纪念馆的灰色风格,决定使用鹅卵石这种没有生气的材质营造成一种肃穆的气氛,当人们进入纪念馆后,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哀思和共鸣。我们在馆中,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带着历史和生命的沉重。旧馆和平广场上铺满了白色的鹅卵石,就放佛当年被日军残忍杀戮的人们的皑皑白骨,在近视眼的我的眼中,已经不是放佛,那就是了。一眼望去,了无声息,气氛沉重。继续往馆内走去,在史料馆的楼下,静静聆听,可以听到水滴声,这就是著名的12秒,代表着每经过12秒,就有一人遇难,离开人世,这12秒留下的水滴放佛是眼泪,怎么止也止不住。血、泪,屈辱史,顺着史料馆的楼梯向上,随着节节上升的楼梯,象征着中国人民在一步一步的走向胜利,走向成功。出馆后,我们还看到了银杏树,有讲解员姐姐在一旁解说,银杏树是植物界的活化石,代表生命源远流长,永垂不朽,这些银杏很高,高于整个纪念馆,仿佛在细心照看整个馆,为死去的人民祈福、指引,同样也渴望世界和平,再也不要杀戮。世界和平,拒绝杀戮。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费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问卷您的性别:A.男B.女1.您知道你的家乡有哪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吗?A.知道B.不知道C.好像有2.如果有,请问您去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吗?A.去过B.没去3.您去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次数是多少?A.0-3次B.3-5次C.5-10次D.10次以上4.你觉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爱国主义宣传方面有产生影响吗?A.有很大影响B.没有影响C.一点点影响5.你觉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存在有意义吗?A.有意义B.没有意义C.一点点6.您那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需要收费吗?A.需要B.不需要7.如果收费,你觉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该收费吗?A.应该B.不应该8.您觉得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费到选择性收费,合理吗?A.合理B.不合理9.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有什么感受吗?A.以史为诫,学习经验B.没什么感觉,只是过来看看10.你觉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在哪个方面需要进行改进?A.多举行宣传爱国主义的活动B.在有爱国教育纪念的地方设置导游进行讲解C.将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事物进行完善D.收费问题五、小组成员调查心得和体会32王雪睿作为一名南京晓庄学院的学生,我们是离大屠杀纪念馆最近的学校。我终于鼓起勇气去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祭奠那些在烽烟战火中永恒消逝的生命。虽然还未进入馆内,但气氛已然被旁边的雕塑和音乐烘托得稍显压抑,相信没有一个人看到这组雕塑时心里是没有震动的。参观虽然略显的匆匆忙忙,但我的内心仍然在略显压抑的纪念馆中激动不已,在此期间我受到的最大的触动就是这些不幸的灵魂在那个中华民族最羸弱的时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现代人们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整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纪念馆设计者们的苦心,他们并不完全是在向世人控诉那段黑色的历史,而是给我们当代人足够的警示:暴力带来的只是无尽的苦难,和平才是人类应该永远追求的主题。理解了这样的初衷,才能够理解整个场馆的内容布置。夕阳西下,那橙色的余晖铺满在整个纪念馆内,为端庄肃穆的纪念馆笼罩上一层温暖的霞光。透过那层柔柔的光线,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永远逝去的生命。他们不再面目狰狞,眼中不再透着无尽的恨意,相反的,他们面目安详,那是沉淀恨意之后从内心最深处释放出来的宁静祥和,那是对罪恶的宽容,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在暖色调的晚霞中,我从内心深处感触到了那段历史带来的无尽的思考,同时也感知到了最真实的平和。我想,这温暖的霞光不仅温暖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的灵魂,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这些后人,它其实是想让我们不要永远记着恨,不要永远生活在对罪恶的厌恶之中,而是应该记得那些教训,那些用鲜活的生命换来的和平。回首望去,馆内那破旧的城墙,虽依然孤独地伫立在那里,却不是在控诉
本文标题: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历史变迁调查与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42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