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政府供养-失独者老有所依
14百姓生活2012.10白发人送黑发人,世间最惨痛的遭遇莫过于此。而若黑发人是独生子女,白发人的惨痛就更是无以复加了。当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当养老成为逼近眼前的社会问题时,失独者的养老路更为艰涩难行。表面的慰藉尽管失独已成社会热点,但中国到底有多少失独家庭目前仍没有确切数据。据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中,会有1009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易富贤的数量推断来自于两组数据:一个是中国从1975年到2010年共产生了2.18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另一个是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出生1万人,就有360人在10岁之前夭折,有463人在25岁之前死亡,760人在44岁之前死亡。按照医学上49岁为生育极限年龄来看,这些失去孩子的家庭很少能再生育自己的第二个孩子。步入老年的失独者无处可去,他们中,有的躲进清净的寺庙,像隐士一样终日吃斋念佛,还有的则是在网络论坛、网络聊天群中相互倾诉,抱团取暖。但这些方式终究只是表面上的暂时慰藉。老话说,“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在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不能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时,数量庞大的失独者人群,急迫而茫然地苦苦寻找着养老之路。安养院的寄托年逾七旬的何老太独自坐在一把木椅上,干枯的双手搭在面前的辅助行走架上,神情异常落寞。她就这样几乎一动不动地坐了半个小时,呆滞的眼神间或一轮,然后吃力地撑着行走架,缓缓站了起来,一步一挪地蹒跚着进到屋子里去了,留下一个无力的背影。何老太是一名孤寡老人。这是她如今惯常的生活:吃不下多少饭,睡不了多长时间,大多数的时候就这样呆坐着,心中默念佛号。政府供养,失独者老有所依编辑/李君霞“失独”固然不幸,但幸运的是,随着国家责任的回归,“失独”老人由政府供养渐成共识。这对于百万失独家庭以及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IN-DEPTHREPORTS深度报道B15BAIXINGSHENGHUO多年前,她尚未成年的独子被病魔夺去生命,寡居多年的她最终进了养老院。这座位于京杭大运河西岸的安养院,由当地一座寺庙建起,平均年龄80多岁的百余名老年人在此安养,有的是鳏寡孤独者,有的有儿有女,也在这里度过余生。不久前,一组名为《活着》的图片在网络上传播甚广,这座建在寺庙里的安养院,一时间广为人知。如今,南京、苏州等地一些寺院也建起了安养院。佛教提倡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在建立安养院等公益慈善事业中得以实践。能够住进安养院,实在是一件让其他失独者羡慕的事情。因为大多数养老院的规定是,没有子女的不收。“我不怕死,我怕老”哈尔滨的一对夫妇几年前失去了他们的独生女儿。女儿当时在北京读大四,实习期间在外租房,因为长得漂亮,一天晚上回家路上遭到相识者奸杀并被残忍分尸抛到小汤山。女儿去世后的四年间,这对父母一直在寻找凶手、打官司。四年间,他们自虐般地住地下室,吃最差的饭菜,因为他们觉得女儿惨死,自己不能有任何享受。官司四年后结束,凶手绳之以法,妈妈爬上小汤山垃圾山顶放声大哭。“坟墓里如果是我,该多么幸福。”这位妈妈说。在唯一的孩子离去后,养老成了首要问题,入住政府养老院需要儿女签字,这让没有儿女的他们无处可去。“我不怕死,我怕老。”一位失独父亲说。此外,歧视、健康等种种问题也接踵而至。据2001年12月份出台的《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对于这个“必要的帮助”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且如何实施并没有明确说明。从失独家庭的现状来看,政府虽然在持续推进对这个群体的关注,但却也一直停留在对具体的政策做一些细枝末节的修改上,始终没能彻底解决失独群体目前面临的多重生活问题。国家计生委原巡视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苗霞表示,更大的挑战还是这些父母的生活空白问题,比如未来养老怎么办?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秘书长史柏年日前提出了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管齐下”的办法。“从经济方面来讲,要把对失独家庭这样的风险补偿标准提高。”在生活照料方面,史柏年称:“要发展社会性的养老,包括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养老。”“第三个层面就是精神慰藉。”史柏年说,“社会公众的理解很重要。大家应该有这样一种共识,失独家庭并不是问题家庭,媒体报道也不要把他们标签化。”苗霞认为:“帮助失独群体走出阴影政府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也有这个责任。例如,像病人在医院抢救需要家属签字的规定应该考虑修改,例如社会组织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大家一起努力让失独者走出阴影。”国家责任回归面对庞大的失独者或老弱孤寡人群,有专家提出“社区化养老”等概念,但要将其变成现实远远不是纸面上谈说那么容易。今年6月,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名失独者,通过网聊群聚集在一起,到国家计生委信访办反映问题,要求出台政策解决这一人群的养老问题。经过一整夜的坚守,他们得到了承诺:国家计生委会在3至4个月内研究出一个制度框架上报国务院,并答应与失独者建立沟通机制。2012年9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党的十六大以来基本民生保障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针对目前社会关注的“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表示,“通过媒体报道,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注意到这个问题。下一步在研究时可以参照‘三无’老人,来解决他们的一些问题。”窦玉沛介绍,“三无”老人的概念,是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特别是没有法定义务赡养人。对“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目前是我国政府出资供养,采取分散与集中的方式来解决这些老人的生活。但“失独”是我国计划生育实施以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窦玉沛坦言,下一步民政部将统筹研究这个问题,“按照现有的政策法律,如果这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失去了孩子,父母老了之后就应该比照现有的‘三无’老人。”一个政府有担当,才会赢得民众的信任。正如苗霞所说:“如果我们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失独”固然不幸,但幸运的是,随着国家责任的回归,“失独”老人由政府供养渐成共识,这对于百万失独家庭以及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政策善意,不光是在消除所有同类家庭的潜在风险,推进守望相助的公民社会建设,也是在为国家和政府积攒“信用基金”。(摘编自:《京华时报》、《新京报》、《华商报》、《宁波日报》等)深度报道In-depthreports
本文标题:政府供养-失独者老有所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4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