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大学新生常见适应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常见适应问题及对策摘要: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人们生活的环境处于不断地变化中,因此每个人都存在适应问题,都会产生不断适应新环境的需求,适应能力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面临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许多大学生都曾经历过不适应。适应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的标志,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必备的心理素质,也是个体需要完成的重要社会化课题。人生是一个不断使自己适应环境的过程。其实,从一种生活环境进入另一种生活环境都是适应,都需要学会适应。面对着当今剧烈的社会变革,面对着无数的挑战和机遇,谁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谁就能够获取成功。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问题;解决对策进入憧憬已久的大学,这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但很多的新生却出现了适应不良的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变化迅速、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中,许多大学新生感觉不知所措,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面临着适应发展的压力与困惑。只有适应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才能切实的采取行动转变自己,才能使自己发展并成熟。一、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相关概念定义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顺应环境,调控和改变环境,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关系和平衡状态。心理学上的“适应”,是指有机体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与环境发生调合作用的过程,它是一种动态的、交互的、有弹性的历程。适应是一个人通过不断调整自身,使其个人需要能够在环境中得到满足的过程,适应也是自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一种良好的生活状态。二、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一)难以适应生活新环境的焦虑心理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进入大学后,是去了往日家庭的照顾,有的同学因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同学每天循环往复于三点一线,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和活动无所适从;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活的习惯,总希望得到他人的照顾和帮助,不知道也不会关系他人;还有的学生不适应学校的水土和饮食方面的差异以及气候、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化等。大学新生遇到这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烦躁、痛苦、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微弱症状。(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形成的失落心理在进入大学前,许多学生想象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教室宽敞明亮,师生团结友爱,处处欢歌笑语,充满诗情画意。然而,进入大学,经历短暂的兴奋期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有的学生感觉到自己所考的大学与自己梦想的大学相去甚远;有的学生因为自己高考失利,或者是填报志愿时受到老师、家长的左右,所上的大学并非自己所愿;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或者根本就不是自己选择的,因而没有兴趣,也学不进去。这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致使一些学生常常怅然若失,忧心忡忡,情绪低落,感到前途迷茫,困惑失望,从而形成失落心理。(三)学习适应不良的焦虑、困惑心理学生从一种学习环境进入另一种学习环境时,常常对新的学习环境感到很不适应。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由于已经习惯于高中时外在的严格控制,很难建立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大学新生对大学学习感到难以适应。第一,大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像中学那样学习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而是增加了各学科的知识面,从常识上升到理论,从理论联系到实际。第二,大学生的学习性质,不再像中学那样都是掌握现成的知识,而需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探索方法以及学科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三,大学生的学习形式,不再像中学时仅限于课堂教学,而是更加丰富多样,如听报告会,查阅资料,社会实践等。第四,大学生学习的管理,不再像中学那样依靠老师的指导和督促,而是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选修课也是自己选定,在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上有较大的自由支配的余地。第五,处理不好学习专业知识和参加社会活动的关系;不会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学习动机强度减弱,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致使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困惑、迷茫的感觉,甚至焦虑自卑。(四)人际交往障碍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适应社会不可或缺的方面,也是个性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大学新生一方面渴望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获得友谊;另一方面,他们又封闭自己,不愿向别人敞开心扉,或者不了解人际交往的技巧,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有自己稳定的交际圈。到了大学之后,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初来乍到,彼此陌生,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同学之间交往较谨慎。不少学生涉世未深,社会阅历浅,不是交往范围狭窄,就是不能与人坦诚相待、开诚布公地交流。由于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思想情感得不到及时沟通和表达,很多大学新生出现人际关系不协调,感到没有知心的朋友,产生压抑、孤寂和烦闷的抑郁心理。(五)自我评价失调导致的自卑心理大学时人才聚集之地。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多数是中学的佼佼者,老师的称赞,家长的鼓励,同学羡慕,自我感觉良好。但到了大学,个人的光芒很容易被掩盖忽视。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原有的有时被打破。其中大多数同学满怀信心和希望,开始新的拼搏。而有些学生却因为原有的优势被消弱甚至丧失,自尊心受到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从而变的自卑起来。(六)失去奋斗目标的迷茫心理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很多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可在大学里的学习任务也会很繁重。在中学时,学习的目标是考取大学,并且有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和推动,被动但有动力。进入大学后,这个目标已经实现,许多学生失去了奋斗目标和外界推力,他们以往学习上的被动心理明显表现出来,从而出现迷茫心理,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解决对策(一)正确认识大学和评价自我,给自己新的角色定位,发展自己。1.正确认识大学大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大学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大学时人生的关键阶段。大学是每个学生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也是最后一次健全学生的知识基础,最后一次有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是每个学生最后一次在相对宽容的环境中学习的重要阶段。认识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大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内容与中学时有很大的不同。大学更加注重学生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和自己对自己学习生活的规划。2.正确评价自己新生首先要逐步接受已成为普通一员的事实,能够接纳自我。毕竟能进入大学的都是强手,强手在一起,应该说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已成为普通一员,都应从头开始。新生应为成为胜利者的一员而高兴,而不是相反。其次新生入学后,心理要有目标准备,经常要问自己“我来大学干什么”,“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有利于角色定位,适应新环境。新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应积极与他人做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恰当地评价自我,发挥加强自身的长处,克服弱点,发展自身,这样会获得自信,减轻心理压力。对自己的评价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新生入学,常常会由于人际关系复杂,交往受挫而引发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相对于中学的人际关系,大学人际关系显得比较复杂。这主要是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性格、甚至语言等有一定差别,造成交往复杂困难。另外,在大学学习不再是唯一目标,大学生行为目标多元化,也是导致人际关系复杂难处的一个诱因。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坚持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平等待人的原则,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较少对别人的指责和批评,多给予别人真诚的赞扬,欣赏他人。在交谈中应善于倾听,表达自己的尊重和理解。另外,交友时要把我自己的原则,多交益友,控制自己交友的范围和人群。(三)提高生活技巧和自理能力,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大学生刚已进入大学校园,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自己周围的环境,主要是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在生活上,要逐步学会独立自理,如在生活、学习作息上合理安排,学会自主理财。在为人处世上,也要有独立能力,面对选择,要独立思考作出抉择。与人交往时,不要人云亦云,唯唯诺诺。在学习上,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学会独立思考问题。面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新生除自己积极调适外,应该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如对老师上课方法不能适应,应积极向老生请教,还可向老师反映,取得老师的理解与帮助。可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温暖,认同新集体。(四)确立新的大学奋斗目标。考上大学后不少学生放低的对自己的要求,放纵自己,进而失去奋斗目标。大学阶段,一定要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树立起努力奋斗的目标,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可克服目标、方向、理想的迷失。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心理的影响,摆脱因不适应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并且有了明确目标,就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五)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大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有意识的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如自我心理暗示等,对自己的心理放松、消除心理压力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节自己的心境、感情、意志甚至工作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勉励几张的考场,反复告诉自己“沉着、沉着”;在荣誉面前,告诫自己“谦虚、谦虚”;在遇到挫折时,安慰自己“要看到光明,提高勇气”;等等。〖参考文献〗[1]蔺桂端、杨芷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2]张秋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孙智凭、初峰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4]向群英、唐雪梅、赖芳《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5]冯正直《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6]杨雪梅、朱建军《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案例解析》
本文标题:大学新生常见适应问题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5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