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呢?一、读正确,不“点读”对于刚接触课文的一年级学生来说,首先要正确辨认文字符号,能认才能读。要认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并能辨认字音,明白符号的意义,这是朗读课文必须通过的第一道关口。朗读者需要具有相当的认字量并能熟练地借助拼音和语言环境主动认字,快速扫除生字障碍,可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字、词,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竖起书凭眼睛扫视来感知成篇成段的语言文字,是存在困难的。因此,我们往往允许学生“点读”,而且认为这是“读正确”的最好方法。其实不然,对于“读正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字一句的读,不加字、不漏字,是“读正确”,能在读准音的基础上,注意标点、停顿、节奏及感情的表达也是“读正确”。我想,在我们一贯要求学生“点读”的基础上,学生的朗读只能是符合前一个要求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不读错,又能读得连贯、通顺呢?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划划词、读读句子,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读句子,并在组内交流提高。其次,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切不可一字一字地教着读,因为这一举动将深深地烙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自己读书也一字一顿点着读。学生虽然会读了,但始终停留在读对的层次上。二、读流利,不“加、漏”字平时,要培养学生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优良品质,使辨认文字符号达到快速化、自动化,这才有进行正确朗读的可能。为何有些学生在读了课文好几遍后,仍会出现“加字、漏字”的现象呢?究其原因,最重要只有一个: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我尝试个人、小组轮读和品读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品读的效果最为明显。学生在品读中须做到动脑想,使思维处于一种紧张、兴奋的状态中;专心听,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动口说,使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品评朗读能养成学生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当学生个体朗读完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后,不管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都应得花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这样会听得很认真,也特别会用心评论,不仅可以将他们平时所学的朗读技巧用于评价别人的朗读上,而且自己朗读时“加字、漏字”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三、重情感,要美读叶圣陶先生称为“美读”的感情朗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正确引导学生美读课文,实际就是培养学生欣赏、评价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但是,低年级孩子由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对他们来说,感情朗读就有一定的困难。我们一定要充分支持学生的主动性,切实加以引导。1.多诵读韵文我认为,低年级的小学生应该多诵读好听的言语作品,那些充满音乐美的韵文,情趣盎然的儿歌,浅近晓畅的古体诗词,短小清新的现代诗等都在诵读之列。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就学习心理说,充满音乐美的作品,因为上口、易记,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具有了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这也具备了学习成功的重要内部条件。而韵文是言语音乐美和情意美的典型,这些言语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不可低估的,对朗读更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引导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尽管低年级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丰富,但并不是一张白纸。生活经验的迁移,就是把学生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需指导的课文朗读中来。我在教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就运用过这种方法。课文的第一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读这个句子,应该是前一个短句语音稍低,后一个稍高,如此方能表现激动喜悦的心情。句子出示时,我问学生:“小朋友,你喜欢下雪吗?当你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打开门一看,发现昨夜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你会怎样?”生答:“很开心!”我问:“那你会喊爸爸妈妈来看吗?”生答:“是的。”我问:“那你能喊给大家听吗?”生喊:“爸爸妈妈,快来看呀,下雪啦,下雪啦!”该生在模仿喊话时,正是前一个“下雪啦”音稍低,而后一个则提高了音量。这时,我出示句子让学生朗读,不作任何提示,但学生已把生活经验迁移至此,读得很出色,达到了感情朗读的境界。3.利用体态语言的暗示语调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有这样的论述:“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他人所表达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陈望道先生也曾说:“语言是达意传情的标记,含有声音语、文字语和态势语三种。”其中“态势语”就是人们常说的体态语言。作为一种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能起暗示作用,如教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一些排比句时,我经常用体态语言进行暗示。低年级学生特别在意通过“视觉”获得的老师的种种表情。经过多次实践的验证,我发现,教师的范读时通过眼神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传递内心的感情,一定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比起边示范边讲读分析“重读、轻读、快读、慢读”的效果要好得多.4、曲径通幽,捕捉情感简单直接地让学生接触课文内容,无论教师多么声情并茂地讲读,学生都不会有太深的情感体验。而采取“曲径通幽”的方式,峰回路转,缓缓道来,让学生的情感及思维随着教师一波三折的教学而逐渐深入,会取得良好的朗读效果。如我教学《找春天》这课,教学一开始,我就用深情的语调导入:“小朋友,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听,这里多热闹呀……”接着,教师播放春天山涧中清泉叮咚,鸟音婉转的配乐录音,让学生凝神静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录音结束,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清清的泉水从山里流出来。”有的说:“黄鹂在树枝上愉快地唱歌。”有的说:“我看到小溪边一丛丛杜鹃花开了。”有的说:“绿茵茵的小草从地里冒出来了。”“……”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此时,他们仿佛捕捉到了春天的气息,一个勃勃生机的春天,在头脑中萌发了。此时,教师随机导入新课,指导看图,进行情感朗读,已不是难事。5、角色表演,投入情感。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却极富童趣。此时,教师不仿放弃繁琐的讲解,让学生揣摹文中角色的心理,演一演,说一说,会取得极佳的朗读效果。如:在教《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让学生戴头饰扮演角色朗读,他们随小蝌蚪进行了一次找妈妈的旅程,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表现出浓厚的朗读兴趣。我还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内容即兴排演了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学生编剧本、做道具、配音乐,至始至终参与整个活动。“演出”成功后的兴奋和自豪感更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实践中,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如此让学生喜闻乐见而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又何乐而不为呢?四、教师领读低年级学生缺乏知识、经验,模仿学习便是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些特点,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教师的领读尤为重要,是教师范读到学生自读之间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1、课始领读,定阅读基调一篇课文,根据其中的思想感情,是昂扬、振奋的、欢快的,还是平静的、低沉的、伤心的,或是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的。对此,低年级较难把握。如果教师在课始适当给予领读,便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基调。还是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前三个分句要渐次读快,第四分句读得慢些,显得高兴、喜悦,犹如重大发现,细数家珍。“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则要领读出赞美的语气,表达出对自然、对小动物的夸赞。末尾要领读出儿童情趣。“(咦)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哦)它在洞里睡着啦。”尽管文中没有“咦、哦”两个语气词,但在领读中读出这个语势,这个情态,使学生有文语即我语、文情即我情之感。这样,学生通过两三遍领读,就把握住了全文天真、活泼、充满童趣的朗读基调。2、课中领读,理解词句对课文中的重点段,可以通过领读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词句。如《乌鸦喝水》第二自然段“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这一段中“可是”一词表转折,跟一年级学生难以讲清,只有通过领读,通过语感来意会。“怎么办呢?”是讲乌鸦在动脑筋想办法,要领读得轻而慢,让学生体会乌鸦在思考。第四自然段“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在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喝着水了。”“一个一个”领读得慢一点,表达出艰难、通过努力的意思,“渐渐”一字一顿地读,让学生好象眼看着水一点一点上升。这样,把课文变成有声的言语,使文字描绘的意境在脑中浮现,从而加深对课文词句的理解。3、课末领读,体会感情古诗文字含意深邃,语言精炼优美,渗透着诗人喜怒爱憎的感情,在理解了诗句内容以后,教师进行领读,有助于学生进入古诗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如教学《鹅》这首古诗时,该如何让学生领悟白鹅的美呢?在解词释句组织语言述说诗意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画出白鹅戏水图,然后按着图画,由教师用愉悦的表情,欢快的语调领读,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由于《鹅》是小学语文教学古诗中的首篇,所以教师的领读尤为重要,为学生能正确地掌握古诗朗读的技巧打下基础。总之,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朗读质量。
本文标题: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7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