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货币金融学-第十五章--通货膨胀和
第十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第一节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度量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第三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后果及其治理第四节通货紧缩的定义与成因第五节通货紧缩的危害与治理第一节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度量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二、通货膨胀的类型三、通货膨胀的度量1、通货——流通着的货币(充当流通、支付手段的货币)现金+存款货币2、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普遍地持续地上涨。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要点: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为考察对象,目的是与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相区别。强调“货币价格”是要说明通货膨胀分析中关注的是商品、服务与货币之间的对比关系。强调“总水平”,说明通货膨胀分析中关注的是普遍的物价水平波动,而不是地区性的或某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波动。强调“持续上涨”,说明通货膨胀不是偶然的价格波动,而是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具有上涨的趋势。二、通货膨胀的类型1、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分公开型通货膨胀:指物价总水平明显的、直接的上涨。在市场机制充分运行,政府对物价上涨并不施以任何干预及控制,而是放任自流;或虽然施以控制,但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太大而未能生效时,价格向上波动的特征非常明显。抑制性通货膨胀或隐蔽的通货膨胀,指货币工资水平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没有提高,但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却程度不同地有所下降的一种情况。2、按物价上涨的程度分爬行的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为2%-3%中度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5%—10%奔腾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50%恶性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50%,甚至更高1、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根据家庭消费的有代表性的商品和劳务(近550种)的价格变动而编制的物价指数。2、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根据企业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变化状况编制3、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Deflator)三、通货膨胀度量消费者物价指数(CPI)CPI是度量不同时期消费者为生活消费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程度的价格指数。该指数包括商品价格和劳务价格两方面内容。CPI的编制通常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公式,指数的基期一般是各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情况,选择某一个年度。CPI的优点是资料容易收集,能够直观反映消费者的价格负担,并且可以每月公布一次,较快地反映价格趋势。许多国家直接把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涨幅度等同于通货膨胀率。我国一、食品类价格二、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三、衣着类价格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五、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六、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八、居住类价格计算公式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若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0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该国200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以1995年为基期)CPI=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25%。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公式为T=(P1—P0)/P0,式子中T为1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1和P0分别表示1时期和0时期的价格水平。如果用上面介绍的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价格水平,则通货膨胀率就是不同时期的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百分比。假如一个经济体的消费价格指数从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么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就为T=(112-100)/100*100%=12%,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为12%,表现为物价上涨12%。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三)结构性通货膨胀与输入性通货膨胀理论(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在社会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激增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商品供给和劳务供给的增加受到了限制,或没有能随有效需求的增长而相应地增长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或者说,由于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超过了按现行价格的供给的增长,使太多的货币去追求太少的商品和劳务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0Y(总产出)P(物价水平)ABCASDY0Y1Y2Y3P0-1D0D1D2D3D4P2P3P4图解分析①AB阶段此时资源充足,有闲置,需求上升(D0-D1),产出增加(从Yo-Y1),价格P不变。②BC阶段劳动、资本等闲置资源不足,需求增加(D1–D3),导致成本提高,产出增加(从Y1-Y3)增幅变小,价格P1-P3略有上涨。分析③CD阶段闲置资源极少且充分就业(供给不再增加,),需求继续增加(D3-D4),产出不再增加(成为直线),导致价格P4的上涨指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而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工资推进和利润推进,垄断推进及汇率成本推进。(二)成本推动说1、工资推动型工资率取决于劳动供求,由工会和雇主议定。工会力量强大时,会使工资高于竞争的工资,并超过劳动生产率水平,导致物价上涨。继而陷入工资—价格螺旋上升。通货膨胀是货币工资自发的、一次性的增长,而没有劳动生产率的先前提高或物价总水平的先前上升。主要是由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或者工会要改变收入分配目标而引起。2、利润推进型在不完全竞争下,卖主能够操纵价格,使价格上涨超过成本支出的增加,获取垄断利润,推动物价上涨。(三)结构型通胀与输入性通货膨胀理论结构性通货膨胀是在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如效果开放型通货膨胀等.输入性通货膨胀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由国际经济交往而导致的通货膨胀.第三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后果及其治理一、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后果二、通货膨胀的治理(一)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的三种观点(二)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三)通货膨胀与就业一、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后果(一)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的三种观点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会损害经济增长。中性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二)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对固定收入者不利,对浮动收入者有利2、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3、对实际财富持有者有利,对货币财富持有者不利4、通货膨胀政府有利,对社会公众不利菲利普斯曲线(三)通货膨胀与就业(一)需求政策(二)供应政策(三)收入政策(四)指数化政策二、通货膨胀的治理(一)需求政策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1)、减少货币供应量,使需求↓→P↓三大法宝: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卖出证券回笼货币。(2)、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加息)投资成本↑减少利润,投资消费得到抑制,控制了需求。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1)削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减少财政赤字。(2)降低政策转移支付水平、减少社会福利费用,除了失业救济、养老金等福利费用外,其他福利、津贴等都将随经济的过热而压缩。(3)增税。增税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以弥补财政赤字,减少因赤字带来的货币发行。增税以后,企业收入减少,从而投资也减少,政府赤字减少。最终可以控制总需求的膨胀。(二)供应政策1、降低所得税,刺激投资,增加供应2、取消政府对工商界不必要的管制3、取缔就业限制,对失业者提供再就业培训(三)收入政策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工资管制。即强制推行的控制全社会职工货币工资增长总额和幅度的措施。冻结工资。即政府强制性规定职工工资在若干时期内不再增加而固定在一定点水平上的措施。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其办法是通过一种对答应过多地增加工资的企业按工资增长超额比率课以特别税款来抑制通货膨胀。(四)指数化政策1、债券(存款)指数化(保值贴补)2、税收指数化:按名义收入采取累进税制3、工资指数化第四节通货紧缩的定义与成因一、通货紧缩的定义单一因素:一般物价水平随时间的推移持续下降的过程两因素:除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外,还须伴有货币供应量的绝对减少三因素:除保留以上两个标准之外,还加上经济衰退这一条件。二、通货紧缩的成因1、纯货币的通货紧缩理论2、金融结构理论(债务——通货紧缩理论)3、经济周期原因4、技术进步原因5、经济全球化原因第五节同紧缩的危害与治理一、通货紧缩的危害(一)抑制社会总需求1、影响企业投资2、推迟消费支出3、降低货币存量及其流通速度(二)导致不利于生产的财富再分配1、财富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2、财富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重新分配(三)造成金融的不稳定1、削弱银行体系2、恶化金融市场二、通货紧缩的治理(一)扩张性的货币政策1、增加货币供应量(三大法宝)2、利率政策3、信贷政策(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1、减税2、加大公共工程支出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本文标题:货币金融学-第十五章--通货膨胀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7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