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湛江人的姓氏趣谈古书中的部分百家姓湛江人姓氏概述凡人必有姓与名,姓与名既是人的一种符号的代表,又是人的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从古至今,人们对自己姓与名十分珍重。千百年来,民间俚语“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流传不衰,充分表达人们对姓名的崇尚。我国的姓与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所惯用的“姓名”。但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才有名。中国人早在三皇五帝的5000多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只知有其母,不知有其父,所以文字中的“姓”字,是由“女”和“生”组成,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从夏商周起,人们相对产生和形成了稳固的姓氏。“姓”多由村落或部族的名称演绎而来;“氏”则多由赐位、任职或死后的封号演变而来。封建社会,贵族有姓有名有氏,而平民只有姓有名无氏。今天所说的姓氏,实则指人们的姓,大部分都是世代相传下来。湛江人常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就是说彼此缘自中国血统,是华夏炎黄子孙,“万姓归宗”。湛江人的姓氏的产生、形成和使用,与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紧密相连。在中国的大家庭中,姓的数目,远远不止启蒙读本《百家姓》中所列举的百姓。据资料反映,目前中国有文献记载的姓氏有6000多个。我市的各县市姓氏数目在200-300个之间。徐闻县1995年人口普查,全县有191个姓氏;廉江1982年人口普查,全市有212个姓氏;遂溪县2000年据公安资料统计,全县有306个姓氏。湛江各地的姓氏数目,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南三岛,历来风沙潮旱灾害严重,生活贫困,民间有“贱过南三泥”、“有女不嫁南三岛”之说,过去全岛不到20个姓。解放后,南三人民改天换地,十岛相连,种树防沙,农业稳产高产,生活不断改善,嫁到岛上和来岛开发的人日益增多,2002年统计,全岛共有姓氏60多个,是原来的2倍多。宋代已成村落黄姓的苏二村(马和摄)湛江最早的姓氏遂溪县江洪镇鲤鱼墩出土的文物,经考古人员多次调查考证,确认是新石器时代中后期,湛江古人类的最早居址,湛江7000年前已有人类生活。以后的漫长岁月,从秦汉起,每朝都有大量徙民南迁和军人落藉湛江,本土人和外来人,构成了湛江人,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姓氏。1995年徐闻县海安镇广安村汉墓出土一枚“张已印”铜章,长宽1.2厘米,残高0.8厘米,印文小篆,刀刻细腻,经专家鉴定是西汉末年新莽时期的私印,时间在公元9年至公元20年。印主姓张,是目前发现有文字佐证的湛江最早姓氏。史学家对张姓的出处考证,普遍认为是黄帝之孙挥发明弓,在渔猎社会,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黄帝便封挥为负责制造弓的长官,即弓长,后将官名合二为一赐给挥为姓,张挥成了张姓的始祖。徐闻张氏生活的年代,中原早已广泛有张姓,如西周周宣王的贤臣张仲;战国时主张连横六国抗秦的张仪;秦末辅助刘邦的得力谋士张良;汉初出使西域的张骞等名人都是姓张。徐闻在西汉时,已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大量北人南下,当中有张姓不足为奇。在西汉印章上落款,玺是天主或地方诸侯专用;章为将军用;印是一般官人或商人用。广安村汉墓出土铜印的同时,还有汉陶罐、陶钵;汉铜镜、铜钱等陪葬物,由此推测,张氏是外来移民的可能性很大。西汉时,徐闻到底有多少个姓,目前还没有资料可考,但张姓应属最早的姓氏之一。到东汉末年,中原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百姓纷纷南迁,不少人到了雷州半岛。苏东坡雷州《伏波庙记》有载:“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乱之人多家于此”。随后,形成早期的卜居村落一姓,如晋朝雷州榜山村的谢姓,隋朝雷州英灵村的陈姓,宋代遂溪的苏二村黄姓、麻章程村的程姓等,其中英灵村是唐朝雷州首任刺史,誉为雷祖陈文玉的出生地;苏二村是宋代大文豪三苏中的两苏,苏轼、苏辙兄弟曾到过的纪念地,是出名的村落。太平通明村全村43个姓氏,和睦相处,被评为湛江市特色文化村(林石湛摄)湛江姓氏之最1977年科学调查公布中国的十大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湛江各地的十大姓,徐闻是陈、黄、邓、李、林、杨、郑、梁、王、张;雷州是陈、黄、吴、李、林、蔡、梁、王、何、周;遂溪是陈、黄、李、周、杨、王、林、梁、郑、吴,总体与全国十大姓氏相近。从人口普查的资料来看,湛江多数地方还是陈姓为最大姓,林、李都在十大姓之内,故湛江民间流行俗语:“陈林李,打人冇识死”,形容陈林李三姓人多,还是有一定原由。湛江姓氏的分布五花八门,有的一条村甚至一个乡都是一个姓,人数过万;有的一条村却有几十个姓,人数悬殊很大。遂溪县黄略镇,王姓人口一万多人,集中在黄略大村和以大村为轴心的五个村委会。村名冠镇名,又以一姓为最突出,在全国属罕见。麻章区太平镇通明村,历史上是水师驻地,各朝都有军人落籍,形成多姓杂姓,全村1100多户,5800多口人,就有43个姓氏,最多时期达57个,村中建有4个祠堂,彼此和睦相处,大小姓氏平等相待,被评为湛江市特色文化村,在全国也属罕有。湛江姓氏中,有的姓非常少,也很突别,属独门偏姓。遂溪县2000年统计,人数只有1-5个人的偏姓就有30多个,如姓乡沙古有1人;姓菜草潭有2人;姓三洋青有3人;姓暴遂城有4人;姓西杨柑有5人;有不少姓还是怪姓,无从可考来由。最近,国家公安部公布全国最稀有的四个姓氏“接、伯、脱、须”,遂溪县就有“脱”这个全国最稀的姓。遂溪还有的偏姓,由动词构成,姓名被别人叫起来十分尴尬,如打、削、磨姓,呼名字为打××、削××、磨××,似乎是恶作剧。遂溪县有位姓打的老农,1908年生,被人称呼喊打近一百年,儿孙曾孙同样复辙被人喊打,对祖先使用这个怪姓十分不解。此外,湛江区有56个人姓磨,廉江占多数,总感到别人叫起名字来,象是在恶作剧,心里不是滋味。有的偏姓不要说不会念,连电脑的字盘都没有,湛江户籍办理身份证就遇到姓,要专门为其合成制造一个字。湛江市赤坎某厂有位偏姓宫的老职工,全厂男性都称他“老宫”,“老宫与老公”同音,女性不敢恭维,变成他老婆的专利。徐闻县大黄生山水村卞姓乡民,都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名人卞和发现和氏璧而自豪,但他们的姓常被人叫错为下、卡或不会念而尴尬,往往需要一番口舌更正或介绍而烦恼。按汉字的笔划计算,湛江的姓氏笔划,最少是乙姓,只有一画,最多是瞿姓,共有18画。
本文标题:湛江人的姓氏趣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98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