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布鲁纳:发现不仅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正确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波利亚: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皮亚杰: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是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波利亚: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在学生做题之前,让他们猜想该题的结果,或者部分结果。1.先学,是为了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课改初,要坚决地把先学(自主学习)放在课堂,让学生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先学(阅读、作业)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先学要进行必要的具体的指导。一节课按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分成若干环节、步骤,每个环节的任务要求要具体明确,并让学生清楚,这是目标意识;每个环节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也要明确,让学生养成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的习惯,这是时间意识;每个环节结束前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任务完成状况进行现场的检测、反馈,把教学目的和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这是效果意识。先学的核心是阅读和思考,特别是在初始阶段;先学的关键是即时反馈。2.后教,是为了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针对性和提高性是“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灵魂。针对性要求教师针对学生在超前阅读和思考中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要是一时提不出问题,教师就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切实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一定要强。建立在学生先学基础上的教学千万不能全面系统、面面俱到、平铺直叙。3.真正的好课,不是老师出彩,而是学生出彩。特别是在学生的独立的学、思考的学、探究的学、质疑的学、欣赏的学,学生是怎样通过阅读、思考、质疑、交流等方面出彩。课堂缺乏开放性、批判性的质疑和互动以及深刻的体验和感悟,算不上优质的课。4.教师预设多了,对课堂教学控制就会强了,从而会导致课堂上学生参与少了,学生的经验、思维参与少了,学生感悟体验和自主建构少了。这样,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到了东西,知识上有提高,情感上有变化,但是这种学习未必进入学生的思维和心灵。因此,过于预设的教学可能导致学习外在化、空心化,与学生生命脱节。什么是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临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临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性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而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临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在综合不同流派学者理论的基础上,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人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临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庞维国)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者参与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临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其实,教学不仅不能等同于发展,而且也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因为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野的敞亮。三、自学与自主学习有什么区别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或倾向,并具备了与之相应的一定能力。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压力产生于内在需求的冲动,即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责任感的驱动,而不是外在的压迫或急功近利的行为。因此,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数和通过考试,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是为了获取知识、技能和锻炼培养能力。自学是指不依赖他人帮助而由个体自觉利用相关资源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良好的自学能力及习惯是自主学习的必然要求,但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学校教育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导并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培养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大学本科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及要求。国外有人做过调查研究,在小学阶段,学生获取的知识中80%来自课堂教学;中学阶段这一比例减少至60%;而到了大学阶段则仅占20%。由此可见,随着受教育层次的提高,通过各种途径的自学所获取的知识,其比例呈较大幅度递增。信息社会中教育终身化的趋势,要求现代社会中每个期望自己能不断获得发展机会的人,都必须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并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而这正是我们高中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目标。
本文标题: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0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