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关于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问题的思考
关于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问题的思考一、“学困生”的界定“学困生”,过去又称“差生”、“后进生”。对于“学困生”的界定,专家学者们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及其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性对的教育、教学或“医疗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这是在目前为止最为科学和全面的界定。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目标,转化“学困生”工作应遵循中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以现代教育原理,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教学理论为指导,确实提高效益。二、学困生的分类及特点由于分类的原则、方法和角度不同,学困生被分成许多种类.从学习困难的原因可分为智力型学习困难,动力型学习困难,外因导致型学习困难三种。从困难学生表面可分为单纯成绩差,单纯纪律差,成绩、纪律双差三类,从管理的角度来分则是:违反纪律型、懒惰型、学习方法欠好型。中学学困生类型特点⑴违纪型: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思维、反应灵活,但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不少偏离《中学生行为规范》,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教师要管他,他处处与教师作对,即使明知道自己不对也要顶撞,有时就是要搞恶作剧捣乱教室秩序。同其他学生关系不团结。总之,师生关系紧张,交友出现问题,品质滑坡。教师对他正常的教育已失去作用。每班有1—3人。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家庭的问题,如父母的离弃,父母的道德素质差,父母的过分溺爱。也有少数是由于自身的原因如个性怪僻等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⑵懒惰型学困生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他们的主要特征,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对学习不感兴趣,表现为懒惰,不爱动脑动手,作业不做,听课思想不集中,甚至书也怕翻。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受挫能力差。⑶学习方法欠妥型这部分学生智力也属于正常,记忆力较好,但学习不得法,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主要特征是,学习机械、呆板,理解慢,学习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力差。表现为有些课目还可以,但有几门特差,如语文、外语还好,但数、理、化等比较抽象学科差。三、农村中学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分析。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学生因素:缺少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低;从缺少信心发展到自卑,从学习积极性不足发展到厌学。2、学校因素:德育的效果不理想。学校因对升学率的重视而忽略了对学困生的管理和帮助。教师教育观念还不够新,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3、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学生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好的环境积极科学有效的教育是学生成长的良好基础,但在这些家庭中存在着家长对子女管教的态度和要求存在偏差,对子女管理方法存在严重缺陷,本身家庭经济、家庭氛围不和谐等影响因素。4、社会因素:青少年缺乏社会经验,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使他们在年长的几句“世态炎凉,人生真谛”和社会上好友之间“肺腑之言”下,忘记了自己是学生,自己的学习任务,不思学习,在思想上,学习上造成荒废。总之,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还是学校、教师和学生本身两个方面。学校应反思在教育管理、教学目标、评价体系和对学生的总体要求上是否观念有待更新、思路有待拓宽、方法有待改变;教师应反思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师行为方面是否面向或者考虑到、照顾到学困生的特殊情况。学生方面主要应反思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智力、能力的单一或者综合的发展是否不平衡。四、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问题的提出1、反思农村中学的教育现状,有必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长期以来,学校的办学质量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第一衡量标准,有较高的升学率就会得到上级部门的青睐,引起社会的较大轰动。因而在学校教育里就形成只重视少数的所谓优生,而放弃了大面积的中差生的教育趋向。这在农村中学的教育里逐步形成定势,在教育的社会评价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而实际上像我校这样的农村中学每年能升入高等学府深造的只占学生总数的20%左右,也就是说剩下的80%左右的学生将继续复习来年再考或出门打工挣钱养家或留在本乡镇为当地服务充当建设人才。如果这80%的学生中有接近一半的在学校不被看重,没有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又怎能成为建设人才呢?邓小平说过,“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江泽民也说过,“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由此可见培养建设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可以这么说,忽视以上的80%的学生,也就是放弃了教育的大多数,这不仅是违背了培养建设人才和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深层次的反思。因此,我们要彻底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把培养高一级人才与培养当地经济建设合格人才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去转化学困生。2、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进,必须重视学困生的转化。素质教育是以“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素质教育,青少年一代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要在农村中学特别是经济尚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学施行和推进素质教育,“全员”和“全面”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农村中学的学困生一般要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对学困生采取放弃的办法是根本谈不上素质教育的,也是一种对学生和家长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因此,在农村中学施行和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实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3、农村中学教育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一些学校中已开始探索实施。农村中学的学困生,在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分布面越广。这批学生无论是在思想、纪律方面,还是在学习成绩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产生一定不良影响,使教师头疼学校为难。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已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于是在一些学校中开始局部范围内实施转化典型的学困生的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一定成绩。可以说,学困生现象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转化学困生工作已是学校教育的热门话题。五、农村中学转化学困生的策略1、学校的主要对策研究⑴端正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学校教育中每一个学生公平地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作为学校要教育好每个学生,要实现“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人人成才”的教育目标。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多种,不管困难有多少,我们教育工作者都要去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务。因此,学校要创设一切条件,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把转化学困生工作做得好。⑵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网络。转化学困生工作是一项综合系统的教育工程,要学校、家庭、社会一起抓。我校近年来,首先在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创建良好的班集体,使其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发挥潜在能量。要求教师把转化学困生工作作为重点,提出“教师不是选择适合自己教育的学生,而是要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的思想。学校年终考核把教师转化多少学困生作为重要标志,并作为晋升或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改正了培优重于转差的做法。2、学校教师的主要对策研究。⑴教师要有责任心、爱心、耐心、首先要有责任心,认识到转化学困生工作的重要性。学生从学习的困难转化到学习水平的缺陷,人格缺陷,会造成以后更难转化的局面,要有爱心,中学生面临精神饥饿和心理断乳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向师性”十分强烈,教师的教育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的爱心才能使他们脱困,因此教师献爱心是义不容辞的。要有耐心,不要轻易放弃一个学生。学困生的学习困难不是一朝一夕,是长期积累而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尤其学习不良习惯。不能几次的转化,没有效果就失去信心,而要持久的不厌其烦的教育才能受到很好的效果。⑵教师转化要讲究策略①多理解宽容,少主观偏激。由于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在所难免的。教师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问题学生的错误,大多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孩子们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宽容、善待他们,决不能出于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偏激地下结论,有时甚至“一棍打死”。②多谈心交流,少猜忌怀疑。学困生,在长期被老师与好学生作对比的过程中,大多养成了压抑苦闷和郁郁寡欢的心态。要拨动他们的心弦,就要多尝试与他们个别谈心,更要学会倾听他们的言辞,从中找机会点燃他们渴望的火苗。经常这样不经意地和他们坐下来谈心,可消除学生潜在的心理疑虑,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真,从而缩短心理距离。谈心是彼此理解,消除误会的桥梁,面对面的交流谈心更能激起双方的好感、信任。在语言艺术魅力的征服下,有好多不善交谈的差生,都能心平气和地吐出自己的心声,语言的诚恳,有时令老师都吃惊。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上这项工作的成效最大。因为当人与人之间了解了,彼此信任了,互相交心了,还有什么事不能解决呢?③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训斥。众所周知,今天的“尖子”不一定就是明天的“尖子”;而今天的“问题学生”,明天不一定还是“问题学生”。许多在学校时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能力强,“高分低能”的情况不胜枚举,而一些所谓在校时的“问题学生”一旦在实践中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机遇,往往大有一番作为,这样的情况也是数不胜数的。更何况所谓“优生”与“问题学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人为的局限性、片面性。所以,我们的教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鼓励,也许“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你的讽刺下有比尔·盖茨”,毕竟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令人欣赏的一面。即使“双差生”,也许是体育是爱好者,能在运动会上为班校争光。因此,老师千万不能对他们失去信心,毫无责任感,爱理不理,一旦成绩差了,为班级抹黑了,便对他大声批评训斥,那样只会更糟。一位教育家说得有道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问题学生,要偏爱他们,多表扬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迈好人生中的每一步。④帮助学困生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其转化。对学困生应抱有积极的期待心理。学困生也有长处和闪光点。班主任应善于用“显微镜”“放大镜”去发现、夸大甚至不厌其烦的美化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努力学习,争取进步,从而消除自卑的心理障碍,迈出前进的步伐。给学困生提供展示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愿望,以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学困生更是如此,他们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和鼓励。老师应充分理解他们这种愿望和心情,帮助他们分析和寻找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为他们制定适宜的目标,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一点一点进步,一点一点成功。此外,让学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除了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外,还要依靠班集体的力量。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健康积极的集体舆论,再通过“1+1”学困生双向转化模式,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当他们体会到自己也是班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时,就会消除孤独感,产生自豪感,自觉向好的方面转化。⑤帮助学困生补缺补差,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当学生在心理上能接受教师的教育时,教师要不适时机的补缺补差,首先教师要系统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其次教师要掌握学困生的知识结构,知道他们缺什么,需要什么。第三教师要掌握科学的补缺
本文标题:关于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问题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4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