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 向于永正老师学习怎样教语文
向于永正老师学习怎样教语文——以《草》课堂实录为例有人说,语文教师不是演员,但应该有演员的素养;语文老师不是诗人,但应该有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不是画家,但应该有娴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于老师的课堂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位兼容并包的智者。透过于老师《草》这一经典教学案例,我领略到了“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教师风范。1、真实、朴实、扎实真实课堂。“理解诗句”历来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在《草》这一课教学伊始,于老师放手让学生质疑,结果学生是“离离”不懂、“原上”不懂、“一岁一枯荣”不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懂,一首诗20个字“都不懂”,但这恰就是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于老师面对这“真实的学生”,给学生上了一节真正的语文课,也给所有老师上了一节真正的语文课!朴实本色。于老师没有过于华丽的辞藻,但一句于老师帮你们读懂,一句以后老师告诉你,已经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朴实的衣着下让我们看到一位手执书卷、诲人不倦的好教师。扎实教学。关注学生的“不懂”,于老师耐心引导学生读好每一句诗,理解好每一个“关键词”,感悟好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踏踏实实闯过“每一关”。一节课下来,“不懂”消失了,这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就在真实的学情下,朴实的引导下,扎扎实实完成了教学目标。语文课是什么?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于老师正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课改下的一泓清泉,用“真实、朴实、扎实”的治学态度,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有趣、有味、有奇妙趣横生。于老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娴熟地在黑板上画出“草原图”、“草在四季变化图”、“草根图”,力图通过图画对学生视觉的冲击,将形象化的事物文字化,可谓别出心裁。这一极富创意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借助形象真正理解了“离离”、“枯”、“荣”等难解词语的意思,更让他们燃烧出主动参与的激情和创造思维的火花。透过学生自己画的“春风吹又生”图画,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融入画中,难怪他们的领悟是那么深刻,学得那么轻松、有趣。耐人寻味。于老师循循善诱,一步步引导学生把“春风吹又生”图画画出有刮风的感觉。待学生将挺拔的小草画成倾斜凌乱的小草时,在学生脑海中,已经出现了“春风吹又生”的画面。这样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放射耐人寻味。奇妙无穷。于老师巧妙设置基于文本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来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把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通过“故意出错”——“一岁一窟窿”,锻炼了学生的辩音能力;扮演“奶奶”故意反问“那么多花不写,干嘛写草啊?”这样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就在这寓学于乐的课堂上,就在这样寓教于嘻的教师指导下,学生乐在其中、乐不知疲。清代袁枚说:“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单调沉闷的讲解,机械乏味的训练,抛开语言文字的说教,只能使本该有味的文字佳肴变为糟粕。有趣、有味、有奇的语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丰满学生的想象力,才是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的有效途径。3、慧心、童心、爱心慧心设计。为引导学生理解诗中“岁”的内涵,于老师巧设用“岁”说一句话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有的自报年龄,有的说奶奶已经80岁了还能做饭,有的祝老师岁岁平安……就在这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中,学生自然地明白了“岁”的字义。这样教学,不仅体现了师生间情感的交融,而且极为生活化,“慧心”的设计,使整个课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童心未泯。童心是人性的本色,于老师就像一个“老小孩”。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总是把自己当作学生的一员。通过《草》这一课例,我们依然看到了与学生平等交流的于老师。永葆一颗童心,拥有一股孩子气,构建一个充满阳光的平台,也是我们这些当教师必须具备的修养,也是我们的神圣责任。爱心浇灌。于老师不仅深谙语文教学的真谛,还洞悉学生的心灵世界,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爱。他了解儿童,研究儿童,与学生同唱、同跳、同喜、同悲,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好朋友。做个有“心”教师。用慧心为学生搭建一个通往智慧的平台;用童心去洞察孩子细腻的心理世界;用爱心去浇灌学生稚嫩的心灵。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追随于老师智慧的脚步,不断前行、不断探索、不断成长!
本文标题:向于永正老师学习怎样教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64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