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韦庄《菩萨蛮》(其二)课堂教学实录
韦庄《菩萨蛮》(其二)课堂教学实录这首词,上片描写了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大意是:江南美好,游人陶醉,不肯离去,应终老于此。躺在画船上,眼看着“春水碧于天”的春景图,耳听着细细的雨声酣然入梦,好不惬意!下片由物到人,侧重抒情。词人运用比喻写出了酒店当垆女子长得洁白明媚。江南物美,人更美,让人留恋忘返。然而,美景却触动了词人的无限乡愁。他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因为,此时他的家乡(中原一带)正是烽火连天,如果看到那种残破的情景,一定会令人心伤不已的。词人巧妙地刻画出了在特定环境之下具有个性特征的内心活动,从而突出了“春日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这是韦庄到南方避乱时所写的一首词,描绘了江南水乡秀丽的景色和曼妙的人物,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的真挚感情。上阕开宗明义指出“人人尽说江南好”,从而点明全词的主旨:江南好。紧接着以“游人只合江南老”表达诗人切身的感受:江南好到了能使远方前来的邮资不思故乡。心甘情愿地老于此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两句既写出富有特色的江南美景,又抒写了沉醉其间的闲适之情。春天里一碧万顷的水面与澄明的天空融为一体,休闲假眠在华丽的彩绘船里,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多么美妙,多么闲适,难怪再也不想苦寒的故乡。下阕前两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写美景中的美人。江南山水养育出来的曼妙美女。酒店里像月中嫦娥似的美人正在笑脸迎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她们如霜一样美白、晶莹的手腕。最后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再次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景、人物的痴迷与依恋,明确唱出:人没有老就该在这人间天堂尽情享受,千万不要还乡。如果还乡就一定会悔断肚肠。这首词既直抒胸臆,表达对江南山水的依恋、陶醉;又对江南山水、人物具体描摹,两者互为表里,相交相融,因此极富感染力。??一、造势课前利用PPT课件在教室屏幕上展映出课文名、作者名以及执教者姓名。背景衬底是富有江南水乡之美的水粉画。播放乐曲《江南好》。二、形式认读:师:同学们,江南如画,美景如诗。生活在江南的我们是有福之人。今天让我们在如画的江南来品读写江南如画的一首词。请看大屏幕——师:写过《菩萨蛮》的词人很多,今天我们要品读的《菩萨蛮》的作者是——生:韦庄。师:对。请问韦庄是什么朝代的人?生:(事先已作预习)五代十国时期。师:说得对。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学生读,教师倾听。师:刚才这位同学们读得十分响亮清晰,这很好。但是白璧有微瑕,有一个字读错了,大家有没有听出来?生:“皓腕”的“腕”不是第三声,而应读第四声。师:听得仔细,说得好。下面请大家齐读一遍。生齐读。师:这下好多了。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探究·讨论题一”认真地研究一下《菩萨蛮》这一词牌的形式特点。看看它的句子长短是怎么安排的,押韵有什么规律,怎样读更能读出味道。学生诵读思考讨论。最后由教师提问。生:《菩萨蛮》第一、二句为七字句,其余各句均为五字句。每两句换一次韵,且仄韵、平韵、仄韵、平韵,重复回环,有复叠之美。诵读时,遇平声字“天”“眠”“乡”“肠”应拖长音,稍做停顿;遇仄声韵如“好”“老”“月”“雪”等则应急促一些。师:能结合课本资料,又有自己的观察思考,很不错。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这位同学的温馨提示,拿出更为专业的水平再来诵读一遍韦庄的《菩萨蛮》。学生齐读。师:味道好极了。(生笑)三、视频赏鉴师: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有一个很有文化品味的栏目,叫“解字说诗”,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多多观赏。老师从这个栏目里截取了一段关于韦庄《菩萨蛮》(其二)的赏读视频,请大家来观赏品评。学生赏听“解字说诗”栏目分别由主持人徐笑梅与一位老先生朗读的视频,然后进行朗读优劣品评。生1:徐笑梅的朗读吐字清晰,语调柔婉,很好听。生2:徐笑梅的朗读缺乏感情的融入。生3:作为名主持人,徐笑梅将第四声的“腕”字念成第三声,实在不应该。生4:那位老先生朗读得好,读音准,有感情,感染力强。师:同学们谈了对这段视频的看法,说得很有道理。老师的看法跟同学们说的差不多,归纳如下:徐笑梅的朗读有其女性的优势,柔婉好听,但缺乏感情的融入,感染力不是很强。而且还念错了常见的字,确实太不应该。对《菩萨蛮》一词的声韵特点也没能准确把握。而那位老先生的朗读,字正腔圆,情感丰沛,韵律声调,轻重疾徐,处置得当。那么咱们全班同学就仿照那位老先生的读法,来齐读两遍,一遍跟着老先生读,一遍离开老先生,自己读。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两遍。四、披文入境:师:下面请同学们合上书,试着来背诵一下这首词。学生齐背韦庄《菩萨蛮》(其二)。师:背得很不错嘛。但是作为高中学生,对于诗词作品,光满足于会读会背还不行,还得能理解鉴赏。那么理解鉴赏应该从何入手呢?“披文入境”是诗词鉴赏的一条很好的通道。那么什么是“披文入境”呢?请大家看屏幕——披文入境在充分了解有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学作品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仔细揣摹,发挥想象,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正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师:据为师看来,“披文入境”又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请看(屏幕展示):⒈疏通字句;⒉思考想象;⒊知人论诗师:先来看看“疏通字句”,疏通字句是读懂诗词的第一步。要读懂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先要弄懂下面这些字词。对于屏幕中划线的字、词,你都会解释了吗?(屏幕展示)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①游人只合江南老②春水碧于天③垆边人似月④皓腕凝霜雪⑤还乡须断肠师抽一位学生回答。生:“于”是“比”的意思,“皓腕”是“洁白的手腕”的意思。其他的还说不大来。师:请全班同学一起来回答一下吧。(发现不少同学边看书边回答,回答“须”字时声音明显轻下去,有说“必须”的,有说“要”的。)师:看来有些同学还是被一些字、词难住了。如果不必看书,就能把加线的字、词都解释出来,那就厉害了。师:下面请大家看参考答案。(屏幕展示)①应该②比③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④洁白⑤一定,应当师: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通过思考想象,从而进入诗歌的意境,领略作品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这首词它写了些什么。请同学们看词作的第一和第二句。大家能不能从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来概括韦庄《菩萨蛮》(其二)所写的内容?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江南好。师:很好。那么再请大家思考,江南具体(加重语气)好在哪里呢?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学生很快答出: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师:答得好。大家能不能用三个词语来概括以上四句诗句所写到的美的种类?学生陷入思考、讨论,经老师点拨,最后明确:景美,情美,人美师:请大家展开想象,看看能不能用优美的散文笔调来描绘一下“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四句诗句中所蕴含的意境。请注意两点:①想象要优美丰富;②想象应合情合理。学生提笔作文,教师巡视提醒。等学生写毕,请学生朗读自写文段。生1:江南的水比天空还要蔚蓝,坐在美丽的船上听着淅淅沥沥的春雨,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醒来后,到岸上的酒店喝杯酒,看到老板娘肌肤胜雪,真是美丽。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生:想象是合理的,但不够丰富,有点像翻译。师:大家认为这位同学的评论有理吗?生(齐答):有。师:好的,老师也赞同刚才这位同学的看法。我们再找找看,有没有想象丰富而合理的作品。(找到一位写得较多的同学,请她朗读自己的作品)生:好风似水水如天,在如画的江南之春,撑一只画舫,向春水深处更深处漫溯。春水碧如天,人似天上行。天上人间,人间天上,人在仙乡,快哉爽哉!春雨如酒,醉了江南,醒了诗心。有女如花,俏立垆边,醇酒美人,酒不醉人人自醉,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有多少依恋在这里孕育,有多少赞叹在这里生发……全班一齐鼓掌。师:老师从刚才这位同学的作品里提取两个字——“赞叹”。从大家热烈的掌声里,老师听出了赞叹的分量。刚才这段文字用诗化的散文语言有效地呈现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意境,真是想象丰富绮丽而又合情合理。表明刚才这位同学对诗歌的意境有了相当深刻精确的把握。老师一高兴,也写了一段文字,来描摹“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诗歌意境。请大家帮助评赏评赏。请看屏幕——师读:人说美丽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那么我想,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丽女性风情万种的骨肉。因为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迷人,碧绿得比蓝天还要妩媚;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醉心,清新得比白云还要柔情。柔情似水,水似柔情,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二三知心文友租一只画舫,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任意西东。江南不缺春雨的潇潇,在品酒论诗之余,相互枕藉舟中,静聆江南丝雨无数双纤手轻叩船篷的柔情蜜意。销魂,当此际,当睡意悄然袭来,江南春眠梦亦芳……学生一齐鼓掌。师:谢谢大家的掌声鼓励。下面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段名家写江南水之美的文字。请看屏幕——朱自清《绿》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学生边看边读师:同学们再想想,在你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文中,写雨写得特别精彩的美文有没有?生:《听听那冷雨》。师:对。古语说,温故而知新。咱们来重温一下余光中先生《听听那冷雨》中的精彩片断,请看屏幕,然后齐读屏幕中的语段。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师:同学们,把厚书读薄是一种本事,把薄书读厚也是一种本事。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是够短的,连词牌名、作者姓名都算进去,充其量也只有49个字。但是,如果你在读这首词的时候能把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充分地调动起来,你就能把这首词读得格外的丰满迷人,摇曳生姿。五、知人论诗师:要准确理解一首诗歌作品的内在情感,还要学会“知人论诗”。什么叫“知人论诗”呢?那就是要对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情趣爱好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下面老师提供两个背景材料,根据不同的背景材料,请大家思考一下诗歌所反映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背景材料一:《菩萨蛮·》(其二)为作者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思考题:根据背景材料一,请思考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明确:语气轻松诙谐,感情醇厚真挚。反映出作者对江南的极度迷恋和热爱。背景材料二: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之四世孙。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思考题:根据背景材料二,请思考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明确:除了对江南的迷恋和热爱,还有几分对于家乡欲回不能、想回不敢的苦涩和无奈。六、技法研究师:这堂课到现在为止我们着重研究了韦庄《菩萨蛮》(其二)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要来探究一下韦庄是怎么写这首词的,也就是来探究一下这首词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咱们先从两个侧面来考察这首词,一个是正面,一个是侧面。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词哪些句子是正面叙说“江南好”的,哪些句子是侧面烘托“江南好”的。学生阅读思考1分钟。师:大家一起说说看,这首词正面叙说“江南好”的句子是——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上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师:回答得好。那么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叙说“江南好”呢?生:(齐答)侧面。师:大家可能用了排除法吧。既然前面六句用了正面叙说法,那么最后两句肯定是侧面烘托法了。(生笑)办法不错,但谁能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侧面烘托的?既然是烘托,就有个背景与主体的问题。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以什么背景来烘托什么主体呢?生:作者以“还乡须断肠”的奇特情感背景来反映对江南的恋恋不舍,从而间接地表现出“江南好”这个主体。师:回答
本文标题:韦庄《菩萨蛮》(其二)课堂教学实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84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