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申报书-西南交通大学课程与资源中心
—1—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书(本科)推荐单位四川省教育厅课程学校西南交通大学课程名称理论力学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他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力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工程力学课程负责人杨翊仁填报日期2012年11月1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一二年九月—2—填写要求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四、推荐单位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五、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六、“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学校盖章。—3—1.课程负责人情况基本情况原课程负责人杨翊仁性别男出生年月1959.02最终学历研究生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学位博士行政职务现课程负责人杨翊仁性别男出生年月1959.02最终学历研究生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学位博士行政职务所在院系力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地址(邮编)四川省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610031)研究方向流固耦合振动,结构动力学负责人更换原因—4—教学情况1.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每学年讲授面向全校土木和工力、结构等专业的理论力学A,每周学时3。2.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1)振动力学,本科专业基础课,周学时3;5届共450人;(2)流体力学,本科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3届共260人;(3)计算结构动力学,硕士生专业课,周学时3;5届共53人;(4)流固耦合振动,博士生学位课,周学时3;5届共10人。3.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设计并指导多项本科生的研究型、开放型实验;每年指导2名本科生毕业论文,5届,共10名;指导本科生SRTP,共5人。4.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理论力学四川省精品课建设,四川省项目,2007(2)理论力学国家精品课建设,教育部项目,2008(3)工程力学四川省特色专业建设,四川省项目,2008(4)工程力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教育部项目,20085.第一署名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1]杨翊仁.理论力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06.6.获得的教学奖励(1)“全方位构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科力学教学平台”,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获奖人。(2)“全方位构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科力学教学平台”,2008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获奖人。—5—学术研究1.主持的研究课题(1)高速列车气动弹性系统响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972158),2009-2012,主持人;(2)高速飞行薄壳气动弹性非线性振动复杂响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576024),2006-2009,主持人;(3)高速列车基础力学问题: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开放项目,2009-2011,主持人;(4)高速列车流固耦合基础力学问题研究:教育部高校基本业务专项基金,2010-2012,主持人;(5)燃料组件控制棒落棒分析程序研究:中广核集团,2011-2012,主持人。2.发表的学术论文[1]Li,P.,Yang,Y.R.(杨翊仁),Zhang,M.LYangYiren.Melnikov’smethodforchaosofatwo-dimensionalthinpanelinsubsonicflowwithexternalexcitation.MechanicsResearchCommunications,2011,38,524-528.(SCI收录)[2]Li,P.,Yang,Y.R.(杨翊仁),Xu,W.Nonlineardynamicsanalysisofatwo-dimensionalthinpanelwithanexternalforcinginincompressiblesubsonicflow.NonlinearDynamics.2012,67(4):2483-2503.(SCI收录)[3]Li,P.,Yang,Y.R.(杨翊仁),Xu,W.,ect.Ontheaeroelasticstabilityandbifurcationstructureofsubsonicnonlinearthinpanelssubjectedtoexternalexcitation.ArchiveofAppliedMechanics.2012,82(9):1251-1267.(SCI收录)[4]DalinChen,YirenYang(杨翊仁),ChenguangFan.Nonlinearflutterofatwo-dimensionthinplatesubjectedtoaerodynamicheatingbydifferentialquadraturemethod,ActaMechanicaSinica,2008,24(1):45-50.(SCI收录)[5]Cao,D.Q.,YangY.R.(杨翊仁)andGeY.M.,Characteristicequationapproachtostabilitymeasuresoflinearneutralsystemswithmultipletimedelays,DiscreteandContinuousDynamicalSystems,2007,17(1):95-105.(SCI收录)—6—2.课程团队课程团队结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学科专业在本课程中承担的工作签字杨翊仁男1959.02.教授一般力学课程建设、课程讲授、教学研究谢建华男1957.01.教授一般力学课程建设、课程讲授、教学研究葛玉梅女1965.01教授一般力学课程讲授、教学研究沈火明男1968.08.教授一般力学课程建设、课程讲授、教学研究张明男1958.09教授一般力学课程建设、课程讲授柳葆生男1955.06教授工程力学双语教学,课程讲授刘菲女1964.01教授一般力学课程讲授唐怀平男1967.02.副教授工程力学课程讲授郑小武男1971.04.副教授一般力学课程讲授鲁丽女1978.7.副教授一般力学课程建设、课程讲授乐源男1974.2副教授一般力学课程讲授张明禄男1978.12副教授流体力学课程讲授李翔宇男1980.10副教授一般力学课程讲授范晨光男1979.10讲师工程力学课程讲授王凤勤女1957.08.高工一般力学实验授课高淑英女1936.11.教授一般力学顾问—7—课程团队整体素质及青年教师培养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本课程师资力量雄厚,共有专职教师和教学实验人员15人,顾问1人,专职教师中有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教学名师2人。谢建华教授曾任教育部工科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届)委员。表一:课程团队结构一览表知识结构职称教授8人(其中博导3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高工1人学历博士14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人本科1人年龄结构51~55岁5人45~50岁3人36~44岁3人35岁以下4人学缘结构外校5人本校11人师资配置情况:辅导实验老师与学生的比例大约为1∶220。本课程的承担者较早在我校提出并开展了对中青年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体现为:(1)在教学方面:对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指定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作为其导师。制定了培养计划,签署了目标责任书,使青年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导。目前有4位青年教师列入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位被中国力学学会评为全国力学教学优秀教师,1位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2)在科研方面:近5年来,学院引进到本课程团队的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同时,学院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职培训、出国进修和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学术水平。近五年已有3人获得了博士学位,目前在读的有1人。实践证明这样的措施使青年教师在各方面得到了更快的提高,已成为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生力军。—8—教学改革与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本课程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有:国内外本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情况、课程青年教师的培养、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等。近五年情况如下:一、教改项目序号项目名称主持人级别在研日期1国家力学教学基地基础力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柳葆生国家级2005-20092创建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特色基地的研究与实践沈火明四川省2005-20083理论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杨翊仁国家级2008-20124普通班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沈火明四川省2010-20125力学教学基地国家级教学团队龚晖国家级2008-20126工程力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沈火明国家级2010-2014二、教改成果序号项目名称奖项时间获奖人1全方位构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科力学教学平台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杨翊仁(1)沈火明(2)2全方位构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科力学教学平台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杨翊仁(1)沈火明(2)3完善体系搭建平台强化特色全面提高力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西南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沈火明(1)杨翊仁(2)三、教改论文序号题目刊物名称时间署名1力学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沈火明(1)杨翊仁(3)2力学课程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沈火明(1)杨翊仁(3)3工程力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四届力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沈火明(1)杨翊仁(2)4积极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全面推进基础力学教学改革第三届力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沈火明5构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力学教学资源平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沈火明6基础力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沈火明7从课程设置比较中美研究生培养的差异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蒋晗(1)沈火明(2)—9—3.课程建设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以及转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情况:一、理论力学的课程建设主要历程1992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课程。2003年被评为学校首批精品课程。2004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理论力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负责课程建设的力学基地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年,和课程相关的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原教育部教学力学教指委委员黄安基教授主编的《理论力学》(第2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向全国发行。2012年,和课程相关的成果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课程持续建设和转型升级资源共享建设情况2008年理论力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后,课程持续建设和资源建设情况主要有:(1)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分模块分层次进行组合教学,由模块组合分为理论力学A(96学时)、理论力学B(64学时)、理论力学C(48学时)、理论力学M(80学时,茅班学生)。理论力学A适用专业为力学、土木工程专业;理论力学B适用专业为机械工程专业;理论力学C适用专业为材料工程、地质工程专业;理论力学M适用专业为力学和土木工程专业的茅以升班。(2)根据当前教指委关于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校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情况,构筑了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在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与整合后,修订了教学大纲,加强了与工程的联系,并开展了一些教学试点工作。(3)加强实验与实践性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设计和研制了多个用于设计型、创新型和综合型实验用的工程结构模型,开出了综合设计型实验、工程实践型实验、个性化创新实验,创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平台。(4)由课程负责人和主讲人录制完成了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中的全程教学录像,且为全部教学现场录制。(5)在2007年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理论力学》(中学时)后又进行了修订,2010年出版了第二版。原教指委黄安基教授主编的《理论力学》(第二版)经课程教师
本文标题:申报书-西南交通大学课程与资源中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98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