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省优质课精品最新浪淘沙令-李煜
浪淘沙令李煜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检查预习李煜其人•李煜(937-978),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第六子。号“莲峰居士”“钟峰隐者”。(南唐后主)•婉约派代表词人,传后世《虞美人》《乌夜啼》《浪淘沙》•历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国之君,多遭到后世非议。三国吴后主孙皓,“一片降幡出石头”,白棺素服,自缚出降;南朝梁武帝崇信佛,终起侯景之乱,被囚饿死于景阳楼;陈朝后主陈叔宝,金陵城破时,同宠妃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后被隋将吊出处死。这三位末代君王,亡国起因各不相同,但却都亡于虎踞龙盘的金陵石头城。李煜也是亡于金陵的末代君王,难免要遭到后世的斥责非议。•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更多地决定于其词的艺术成就,李煜对词的发展主要有四方面贡献:•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上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影响。•②词境优美,感情纯真,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南唐亡国后,李煜被俘入宋,“日夕以泪洗面”,李煜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悔恨;并把自身所经历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词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兼有刚柔之美,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李煜其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乌夜啼》胭脂泪,留人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渔父》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渔父》背景《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几下世。”据《乐府纪闻》云:“(后主)第怀故国,词调愈工。其赋《浪淘沙》有云‘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其赋《虞美人》有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旧臣闻这,有泣下者。七夕在赐第作乐。太宗闻之怒,更得其词,故有赐牵机药之事。”(《历代讨余》卷一百十三引)该词和《虞美人]》一词,成为他致死之因。感怀故国之情可见。王国维评后主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媏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词人,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情性愈真,李后主是也。尼采谓:一切文学吾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故不同矣。•欧阳修: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纳兰性德: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沈谦:①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②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文学常识你知道吗?按照作品的风格特点来划分,词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作意境雄浑,气势恢弘,一般不拘格律,汪洋恣意,表露直率,豪放词人常常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较多,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婉约词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离愁别恨、喜怒哀乐,风格婉媚轻柔、情致缠绵。反映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歌颂爱情的真挚。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多是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代表词人是柳永和李清照。•点评提升•成果展示词文赏析让我们一起走进从嘉的情感世界,为那份难得的情,意赞叹。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潺潺:形容雨声。阑珊:衰残,一作‘将阑’。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白描手法:“雨潺潺”形容细雨滴落声。一.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二.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三.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小结: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译: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译: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娱欢。上片小结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天寒通过”罗衾“来写。这是古典诗词种常用的一种借外物来抒发主观情感的艺术手法。更重要的是,写出身寒倒在其次,心寒却无法抵挡的悲哀。“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梦后之苦和梦里之欢相映衬,更见悲凉。并且,梦中欢乐终是虚幻”一晌“而已。更写出了亡国被俘后的处境可悲可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译: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却很难。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思考:“独自莫凭栏”中,用”暮“好,还是用”莫“好?“莫”好:词人正在凭阑,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家不能再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了,自己的生命之春也不能再回来了,所以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凭阑”,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之情。“暮”好:一:这个意象与全词的意境更加契合,传达出现实的凄凉。二:与下文衔接更恰当。正因为暮色茫茫,所以放眼望去才会“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思考:为什么要说:“独自莫凭栏”呢?这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独自“说明词人孤独,”莫凭栏“,则是因为凭栏远眺是为了看昔日宫阙楼阁,是以满足思念故国之情,然而,汴京距金陵甚远,中间有”无限关山“阻隔,然而只能是欲见不得,徒唤奈何而已。更何况无限江山已不是南唐国土。看到这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只能徒增伤感。不是不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的一种强制行动,这种心绪实际上更为凄楚,更为悲凉。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译文: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了,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本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天上人间”一句,颇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下片小结词人想要凭栏远眺看看昔日的宫阙阁楼,以满足思念故国之情。然而,汴京和金陵的距离甚远,中间有万里关山的阻隔,只能是欲见不得,更怕感念物是人非,“凭轩涕泗流”,更添胸中凄惨。这无限江山不再是南唐的国土,而成为宋朝的属地,“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看到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眼前之景只是增加心中的悲苦。“别时容易见时难”,当初投降被俘,辞别金陵,被押往宋都汴京是“别时”;现在被囚禁与汴京,思念故国,想要重见旧地之时是“见时”。前者“容易”后者“难”,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少伤心和悔恨!要知道,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离别,而是永久的离别,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离别。“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与故国见面无异于登天。“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李煜把无尽的愁思喻为流水落花,李煜的愁“剪不断,理还乱”,《浪淘沙》结句一语铿锵有力,交织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点评提升•检测反馈全词总结李煜词的抒情特色,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本词意象流水:多表示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无尽哀伤与悲愁。落花(落红,残红):多隐含好景不长,青春易逝,人生苦短好事难在的深沉喟叹和感慨。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李煜《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浪淘沙》评价绵邈飘忽之音,最为感人深至。李后主之“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所以独绝也。——郭麐《灵芬馆词话》“梦觉”语妙,那知半生富贵,醒亦是梦耶?末句,可言不可言,伤哉。——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雄奇幽怨,乃兼二难。后起稼轩,稍伧父矣。——谭献《词辨
本文标题:省优质课精品最新浪淘沙令-李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02130 .html